<p class="ql-block">文/苗卫东</p> <p class="ql-block">《何日君再来》这首诞生于1937年的柔情之歌,最初只是电影《三星伴月》中的一首插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首歌的命运也变得跌宕起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首先就是多次下达"禁唱令",如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当局鉴于曲作者有"左联"背景,有美化共产党之意,曾下令禁唱,不过这一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但就当时我党的态度,此歌为上海醉生梦死、沉沦堕落生活的真实写照,自然不允许在其领导下的各根据地内"蔓延泛滥"。</p><p class="ql-block">然而,数年之后,在“满洲国”生活的日本歌手李兰香亦翻唱了这首歌曲,并将其传播至日本以及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这再度引发国民党当局震怒,认为由日本人演唱此曲,无异于对日本侵华行为的“赞美”,是对民国政府赤裸裸的挑衅,对军心民心的稳定极为不利,必须严加禁唱。</p><p class="ql-block">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便如此,日本军方也并未因此对李兰香青眼相加,反而一度怀疑她是国共两党的双面间谍,也曾多次要求禁唱此曲。</p><p class="ql-block">有时想想,真令人难以置信,一首原本普通的电影插曲,竟遭到多方的禁唱与“抵制”,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战败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因采取高压统治手段,引发当地居民的不满,竟怀念起日本统治时期的安定日子,甚至将《何日君再来》谐音化为《贺日军再来》,这首歌的后果可想而知——再遭禁唱。</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旧中国夜总会的音乐视为靡靡之音,是腐朽堕落象征,故坚决取缔了这些场所,包括《何日君再来》在内的诸多所谓"黄色歌曲"也随之销声匿迹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先说说曲作者刘雪庵的命运,他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是近代中国杰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抗战期间,他创作了《松花江上》《长城谣》等众多的进步歌曲,其中《松花江上》还被入选到舞蹈史诗《东方红》。</p><p class="ql-block">说到《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最初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雪庵随性创作的</span>一首无标题爵士舞曲,被电影《三星伴月》导演方沛霖慧眼识珠而选中,随后,在曲作者不知晓的情况下,由编剧黄嘉谟为其填词,改编为电影插曲,定名为《何日君再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雪庵的命运由此而发生转折,</span>厄运连连。</p><p class="ql-block">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刘雪庵被打成右派,其创作的这首歌曲也被提溜出来清算,“反动的、黄色的音乐家”成为他的标签,紧接着被撤职降级,并遣散至农村劳动改造。文革期间,他与夫人一同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惨遭毒打,1971年其夫人因病未能及时得到治疗而去世。刘雪庵却熬到了"文革"结束,虽在1979年获得平反,但晚年已是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生不如死,最终因感染绿霉杆菌于1985年病故,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再说说词作者黄嘉谟的命运,早在1947年,他便离开了大陆,去台湾任省政府社会处专员,后又转任劳工保险部主任。1955年,他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筹备处助理研究员,并在60年代中期升任研究所图书馆长,1989年退休,2004年4月26日在台湾逝世,享年88岁。相对于刘雪庵的坎坷命运,黄嘉谟则较为幸运,也算是善始善终。</p><p class="ql-block">可以这么说,因为黄嘉谟去了台湾,而逃过一劫。若他未赴台湾,即便躲过“反右”,也难逃“文革”劫难。本来曲无政治性,词有政治性,但在“文革”期间,姚文元撰文批判无标题音乐,认为即便是旋律其仍具有阶级性,这一荒唐透顶的歪理邪说,成为"文革"期间的一枚毒弹,一首歌曲一旦有问题,词曲作者皆难逃其咎。当然黄嘉谟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照曲填词"竟给刘雪庵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关于《何日君再来》是何时在台湾解禁的,目前尚无确切资料。仅知道在台湾,邓丽君于1967年录制此曲,只不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曲目为《几时你回来》,即</span>同曲异词版,<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意味着此时已解禁。</span>1978年邓丽君二度录制该曲,恢复《何日君再来》原名,也由此名正言顺,不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了。</p><p class="ql-block">而在大陆,"文革"都结束6年了,1982年的时候,有些主流媒体依将此曲定性为“黄色歌曲”“汉奸歌曲”。然而在这前后,《何日君再来》的舞曲磁带还是陆续出现在各舞厅,与此同时,邓丽君1982年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演唱会此歌的磁带也传入大陆,但未遭阻拦,也可视为自行解禁。</p><p class="ql-block">记得在1984年,我所在的基层乐队曾在单位举办的舞会上演奏过此曲,不过也没有受到批评与责难。</p><p class="ql-block">《何日君再来》在港台及中国大陆有众多歌手演唱此曲,但就我个人而言,邓丽君1982年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演唱的现场版无疑是上乖之作。</p><p class="ql-block">一首普通的歌曲及曲作者本人,历经坎坷,频遭磨难,有人说它是最长的"冤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慨、思考与启示。这首歌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曲折发展,也折射出社会变迁对文化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youku.com/mid_video/id_XMzM5NjYxOTMy.html?scene=short&playMode=pugv&sharekey=cdf148d7f915f507f3f3ba732ec398ea1%20%E9%95%BF%E6%8C%89%E5%A4%8D%E5%88%B6%E6%AD%A4%E5%8F%A3%E4%BB%A4%EF%BC%84MH50VlbWvgW%EF%BC%84%EF%BC%8C%E6%89%93%E5%BC%80%E3%80%90%E4%BC%98%E9%85%B7APP%E3%80%91%EF%BC%8C%E5%9C%A8%E6%90%9C%E7%B4%A2%E6%A1%86%E4%B8%AD%E7%B2%98%E8%B4%B4%EF%BC%8C%E5%8D%B3%E5%8F%AF%E8%A7%82%E7%9C%8B%E5%95%A6%EF%BD%9E"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邓丽君1982年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演唱《何日君再来》现场版</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演唱《何日君再来》歌词</p><p class="ql-block">1.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独白) 来,来,来,喝完这杯再说吧!/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p><p class="ql-block">2. 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殷勤频致语,牢牢抚君怀/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独白)哎!再喝一杯,干了吧!/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