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掠影之二: 巴戎寺 (Bayon temple)

兵马王 (Wei)

吴哥的古迹非常多且有些分散,依照约定俗成的景点路线一般分为大圈小圈和外圈,如果想把三个圈都看完,至少需要四到五天时间。因为每个景点之间的距离多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左右,完全依靠徒步不大现实,小圈和大圈可以乘坐汽车或者突突车 (Tuk Tuk),这是当地一种摩托车改装的载客三轮,酒店门口,景点门口,到处都有待客的突突们,随叫随走,非常方便。天气炎热,我们图方便和舒适,还是决定包车带领我们吴哥小圈一日游。 这是网上找到比较好的一张吴哥景点示意图 住宿的酒店很热心的帮助我们雇佣了一位会说些中文的司机,第二天一早在司机的安排下,我们先到官方售票处购买了一天通票 (每人37美元,也可以付人民币,信用卡,银行卡,微信,支付宝,Apple Pay 等等都可以接受,非常方便),然后直奔第一站,大吴哥城的巴戎寺 (Bayon temple)。 吴哥的景点统一在这个官方售票大厅购买门票,可以购买一天,三天或者七天通票 <p class="ql-block">巴戎寺的意思是美丽的塔,位于大吴哥城的正中央,是国王举行加冕仪式和接受百官朝圣的地方。巴戎寺是大吴哥城里保存的最好也是最有震撼力的一座寺庙,由吴哥王朝最重要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建于公元 1219 年,以49座大小高塔组成,加上五座城门上的佛塔共54座,代表国王统治的54个省,每座高塔上都有代表慈,悲,喜,舍的巨型微笑四面佛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阇耶跋摩七世安详微笑的面容,这笑容就是令吴哥闻名世界的 “高棉的微笑”。巴戎寺是吴哥最后一座国庙,也是吴哥王朝全盛時期最后一座建筑艺术的巅峰。台湾著名美学家蒋勋在《吴哥之美》里说:在当时人们的信仰里,巴戎寺不单是王城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大吴哥城的长宽都是3.2公里,完全的正方形城市,吴哥城共有五道城门,每座城门前都有描述印度教神话故事“搅拌乳海”的群雕,而城门上则是面向四方的巨佛头像。这是高达23米的南大门 (The south gate of Angkor Thom)。大吴哥城的五道城门里,南大门的古迹保存得最好,也是大多数游客进入大吴哥城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南大门前长达108米的石桥参道。参道两旁各有五十四尊神像,都是来源于印度教神话故事。左侧的是善神 (称为天神 Deva),右侧为恶神 (称为阿修罗 Asura),阿修罗招恨,雕像大多都被破坏。我们都是好人,当然站在善神这边拍照。</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门,继续前行1.5公里,我们在巴戎寺下车。远远望去,断垣残壁的巴戎寺就像黑色的石头胡乱堆成起来一样,层层叠叠,有如一座巨大的石山,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庄重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塔楼林立,回廊幽深。寺庙的建筑分为三层,下两层为正方形,而第三层顶层则是圆形,矗立着许多佛塔。但我们我们没有打卡的嗜好,也没有严格按照各层行走,因此并没有在意具体在哪一层,整个巴戎寺有如迷宫一般,感觉是在乱石堆里常常走得晕头转向,索性就随着感觉走,走哪儿看哪儿,带着些许探险的感觉也很好。</p> 巴戎寺有着长达1200米长的回廊浮雕,刻画了11000多个人物。 迴廊浮雕分为两层,外墙浮雕罕见的描绘了平民的日常生活以及高棉与越南占婆人的战争,胜利游行等等,这在古代寺庙和王宫等古迹里是非常少见的,内墙浮雕则是以宗教和神话故事为主题。华丽的雕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如同描述在石头上的历史史诗。<br> 走上巴戎寺的第三层,穿过斑驳着岁月的道道穹门重重回廊,便是一张张石雕佛面的高棉的微笑,充满沧桑的建筑和精雕细刻的佛像,展现着巴戎寺的灵魂和吴哥文明的辉煌。 在这一层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面对国王闍耶跋摩七世表情不同的神秘微笑,这位柬埔寨历史上最具魅力和传奇色彩的国王在位期间重建了吴哥城,并在首都和各主要地区之间修建了快速道路和120间客栈,同时在全国开办了102家医院,在柬埔寨人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最伟大的国王和民族英雄。闍耶跋摩七世俯瞰着高棉曾经的辉煌,纯净安然,动人心魄,让人感受到格外的安祥平和。尽管许多雕像已经残破损毁,但一尊尊笑容仍然充满生命力,可以想象千百年前这些鬼斧神工的杰作该有多么的辉煌和震撼。 <p class="ql-block">在巴戎寺里,我们看到不少地方都有工人和各种机械在做着清理和修复工作。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排由法国和日本牵头,十几个国家参与,成立了吴哥古迹国际保护与发展协调委员会(ICC-Angkor),由各个国家选择承担某一个寺院的修缮,开始了整个吴哥窟规模宏大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巴戎寺由日本负责,因此日本人也特别喜爱这个寺庙。(续之三巴芳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