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陈氏书院) 2025.4.30

榴榴

<p class="ql-block">古祠流芳牌坊</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清代宗祠建筑之一。它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历时四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族人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兼具祭祀祖先和办学功能。</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是典型的岭南传统建筑,采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局,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等传统装饰工艺于一体,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尤其以屋脊上的**陶塑装饰**闻名,人物、花卉、鸟兽等题材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它受自然环境以及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因地制宜,视角效果夸张明艳,富丽堂点。</p><p class="ql-block"> 装饰在祠堂、庙宇及民居的各种建筑工艺,从木雕、石雕、传赚到底瓷、灰架、陶塑,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吉祥如意图案等传统题材到岭南风物、江海水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纹饰,无不反映了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今天,这些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不仅是精湛工艺的结晶,更是工艺传承不绝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潮州木雕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p class="ql-block">潮州木雕以金碧辉煌、浓烈夸张的装饰风格和多层镂空 细腻精致的工艺特色著称,其镂通雕技艺出神入化,成品玲珑剔透,既有大量髹漆饰金的"金漆木雕",又时有添加彩绘等丰富变化。其题材多样 家畜、蔬菜瓜果、</p><p class="ql-block">水产风物等,亦有大量反映敬神祀祖、追求富贵功名、讲究忠孝节义等浓厚传统观念的吉祥纹饰。</p> <p class="ql-block">嵌瓷厝顶</p><p class="ql-block">嵌瓷,俗称"扣饶"或"贴饶",是利用各色碎瓷片拼贴、镶嵌成各种图案、形象,装饰于屋脊、墙壁等处的一种建筑装饰。嵌瓷工艺多用于潮汕地区传统建筑,成为当地"争夸壮丽"的装饰潮流,更随潮汕移民而风行东南亚各地。嵌瓷能久经风雨、受烈日曝晒而鲜亮依旧,在雨量大、气温高且常有台风影响的亚热带沿海地区有着卓越的材质优势。2008年,大寮嵌瓷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面展示的墙面上采用嵌瓷装饰屋脊,俗称嵌瓷厝顶,由许少雄制作并捐赠给我馆。这件嵌瓷厝顶两面均有丰富的传统纹饰。其内侧面的主体纹饰为经典的双凤朝牡丹图,左垂带头取材自潮汕戏曲"狄青比武",右垂带头是"张飞战马超",脊尾则采用了龙和卷尾花纹饰,俗称"龙头吐楚"。其外侧面的主体纹饰为双狮戏球图,两边衬以龙头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州砖雕 主要装饰于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的檐墙、门楣、窗楣、神龛、山墙埠头等位置,多选用沙湾、佛山、东莞等地生产的上等青砖,先在砖上勾画,接着逐块雕制,最后依次镶砌,砖与砖之间缝若细丝,构成层次清晰而丰富的整体画面。广州砖雕的纹饰多是花草果品、鸟兽、人物故事与诗文题句等:技法上以刀工细腻的风格见长,常以浅浮雕刻画主体,局部结合透雕,圆雕、镂空雕等丰富手法,打造出远观时立体感强烈,近观时细节纤毫毕现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端溪“石趣砚”</p> <p class="ql-block">非遗中的端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洋是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2012年,她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执行神九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参与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突破。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这位女航天员的形象,整体轮廓线条优美、饱满而充满力量,神情生动,再现了刘洋成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潘柏林(195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进入石湾湾江艺术陶瓷厂,得刘传、曾良两位大师指导,后在多个美术学院进修。他的作品开拓了通俗题材,以反映平民百姓平常的普通生活为特色,形成了"能工能意、亦庄亦谐、宜古宜今、传神多变"具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金漆木雕</p> <p class="ql-block">织长网捕大鱼“汕头漆画”</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图瓶</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保护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雕巧藏寓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左至石)"宝鸭穿莲"、"蟾宫折桂"、"麒麟送书"、"爵禄相聚"、"英雄图"。寓意陈氏子弟金榜题名,人才辈出,建功立业,爵禄共享。</p><p class="ql-block">宝鸭穿莲:图案由莲花、鸭构成,莲鸭谐音连甲,穿是中之意。在科举殿试中,状元、榜眼、探花称一甲一、二、三名。宝鸭穿莲比喻学子在殿试中连登榜首。</p><p class="ql-block">蟾宫折桂:《典略》曰:"兔者,明月之精。"传说月中有兔、桂、蟾,所以月亮又称玉兔、月桂,蟾宫。此图用兔暗喻蟾宫折桂,即科举高中。</p><p class="ql-block">麒麟送书,传说孔子将出生时,有麒麟光临,口吐玉书,孔母用丝绳系于麒麟角上,不久孔子就降生了。麒麟送书寓意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爵禄相聚:雀、鹿谐音爵、禄,雀鹿相聚意为加官进爵、爵禄共享。</p> <p class="ql-block">潮州金漆木雕·神龛</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p><p class="ql-block">高282.5cm宽191cm深111.5cm</p><p class="ql-block">神龛是潮汕地区祠堂里供奉祖先牌位的重要器具,也是融雕刻、绘画和漆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其使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座神龛来自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溪边村翁氏世和祖祠,由龛座、龛脚、中盘、框栏、木阶、外龛楣、内龛楣、龛门等8个部分构成。整体木料"框架"全部采用潮汕传统退光漆技法,神龛所有的木雕、金漆画装饰构件借隐喻、谐音等手法,寄托"喜上眉梢"、"满堂富贵"、"福禄双全"、"多子多孙"等多种吉祥寓意。在龛脚下方分别有圆雕并漆贴金的四只大狮和四只小狮,象征着步步高升,官运亨通;中盘上饰花条、下嵌围栏,里面黑漆三个圆肚凸起、三层边缘描三圈金线,中间分别是"三星图"等人物金漆画;外围四个角再饰浮雕贴金花草图纹,与叶蔓缠绵的枋栏纹形成对应。龛内有二层护栏,木阶分三层共七个小格,用作摆放神主牌位,每一格内黑漆底地上描绘山水、花鸟图。神龛所有金漆木雕饰件无论是构图或多种技艺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潮汕木雕的传统特色,堪称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百粤冠祠"</span></p><p class="ql-block">“陈家祠是现存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岭南传统祠堂式建筑,它的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长廊相连,庭院穿插。厅堂轩昂,空间宽敞,廊庑秀美,庭院幽雅。</p><p class="ql-block">1988年,陈家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及2011年以"古祠留芳"入选"羊城八景",2006年被评为"广州城市文化名片",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 AAAA 级景区",是岭南地区极具文化艺术气息的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曾赋诗称赞:"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景区、广州文化名片,几重靓丽的身份让这座已有130年历史的清代建筑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踏入陈家祠,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岭南地区的文化传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