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沁童心,田趣启非遗——北郡小学红领巾实践之旅

北郡小学三年级五班

<p class="ql-block">  当夏日的风裹挟着艾草的清香拂过校园,端午的气息愈发浓郁。北郡小学三五中队的同学们系紧鲜艳的红领巾,满怀憧憬地开启“粽香沁童心,田趣启非遗”研学活动。古老的非遗技艺与鲜活的童年碰撞,田间地头的欢笑交织着传统文化的回响,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悄然拉开帷幕。</p> <h3>  艾草香囊制作,一开始老师讲了好多端午的知识,说到屈原投江的故事时,孩子们都听得入了迷。原来端午除了吃粽子,还有这么多习俗和屈原有关!<br>  接着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分辨艾草、薄荷这些草药,知道了它们在传统里有着驱虫的功效,学到了好多传统驱虫的小智慧。同学们积极踊跃举手抢答问题,获得了小礼物。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穿针引线,缝制“五毒不侵”香囊。这过程可不简单,但孩子们都特别认真。当拿着自己亲手做好的香囊时,满满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做了个漂亮小物件,更是在传承端午习俗呢!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和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互动制作,那些古老的文化一下子就鲜活起来,充满了新的生机与活力!</h3> <h3><br> 森林拓印,开启奇妙艺术之旅。孩子们漫步田野,捡拾形态各异的树叶、树皮,花朵,捡起林间圆润的石头,搭配缤纷花草,在布包上轻轻按压拓印。石头的质朴与花草的柔美相遇,碰撞出独特纹理。这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孩子亲近自然、感知世界的契机,点亮亲子间的创意火花。</h3> <h3>  瞧!孩子们认真参与非遗扎染,用板蓝根汁与植物捆扎创作。这一过程,将传统扎染技艺与现代教育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它让孩子们传承文化,提升创造力,还能以扎染为核心打造文创产业,带动文旅发展,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h3> <h3>  插秧大赛、浑水摸鱼等农耕体验活动,于孩子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往昔在课堂听闻“粒粒皆辛苦”,只知字面之意。直至躬身踏入稻田,双脚陷进泥中插秧,又下水摸鱼感受收获之不易,才真切领悟其中真谛,将知识与劳动紧密交织,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学习的热忱,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惜粮意识。</h3> <h3> 萌宠喂养活动就像一场奇妙的自然探索。孩子们轻柔地给小羊、小鹿、兔子喂食,近距离观察它们进食模样。了解到小羊偏爱嫩绿鲜草,兔子钟情胡萝卜,知晓了它们独特习性。在一次次投喂中,孩子们学会耐心呵护,责任心与同理心悄然生长,这堂课收获满满,孩子们也更懂得关爱生命。</h3> <h3>  阳光洒满草坪,一场活力四射的户外枕头大战火热开场!同学们分成两队,高举蓬松的枕头,像小战士般冲锋“对战”。柔软的枕头在空中交错挥舞,碰撞出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激战过后,大家纷纷掏出随身带着的零食:酸甜的果脯、酥脆的薯片、奶香四溢的面包...你递我一根辣条,我分你半块蛋糕,分享美食时七嘴八舌讨论着刚才的“战况”。微风轻拂,草地变成欢乐的海洋,这份在奔跑嬉闹、分享美味中沉淀的同学情,格外纯粹动人。</h3> <h3>  这个端午,让孩子的童年沾满泥土香!从指尖艺术到稻田狂欢,这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更是创造力的激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层面的体现。孩子们小手灵动翻飞,他们在色彩搭配、造型设计中,展现独特想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协作中感受友情亲情,在自然中收获成长!在解决问题中收获成长!<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