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桑间紫葚春余熟,麦下黄云晓半收。五月小滿前夕,正值初夏,桑葚红中透黑,麦田由青变黄,我骑山地车进入汝阳县刘店镇二郎村境,田野中水泥路阡陌纵横,布满坡坡岭岭,沟沟岔岔。我顺水泥路一会进沟,一会翻坡,穿梭于希望的田野上,直至徐氏桑葚园。</p><p class="ql-block"> 徐氏桑葚园坐落在汝阳县刘店镇二郎村东南部丘陵地带,面积六十亩。在上东沟推车爬上高坡,忽然开朗,徐氏桑葚园就展现在眼前,六十亩桑林依坡岭起伏在夏风中翻涌着波浪,送来阵阵的甜香味。时下正是桑葚成熟时,走进徐氏桑葚采摘园,放眼望去,一排排桑树枝繁叶茂,绿色的枝叶与颗颗饱满的桑葚交相辉映。每一棵桑树枝上都挂着黑、红、青三种色彩的桑葚,仿佛翡翠盘里盛着的碎钻五颜六色晶莹剔透,在微风吹动下散发出诱人的甜甜香味,令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桑树枝条低垂处,累累果实已由胭脂红转为墨玉紫,阳光透过叶隙在桑葚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熟透的浆果表面凝结着细密的糖霜,轻轻一碰就在指尖绽开紫红色的蜜露。穿梭在采摘园里的人们,有的提着篮、有的端着筐,把采摘下的黑桑葚,一边往篮筐里装,一边往嘴中塞。特别是孩子们在桑林之间来来回回疯跑着、说笑着专栋大的黑里透红的桑葚摘着吃。两只小手上、嘴巴上、脸蛋上、胸前的衣服上,全染成了黑色。这些孩子全然不顾,在采摘园里孩子们象出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开心至极。</p><p class="ql-block"> 我在采摘园里四处转游,一边用手机抓拍着心意的镜头,一边寻找着园主徐铁桂夫妇。在桑葚园的西北角我遇到了正在采摘桑葚的徐铁桂老俩口。老俩口提着摘滿桑葚的竹篮,四只古铜色的手上、臂上都沾着新鲜的墨紫色汁液。徐铁桂夫妇已年近七十,看我到来,忙把装满桑葚的篮子递给我说:“来先吃桑葚。你看就这里的桑葚最好,个最大。”我顺着园主手指的枝条,的确果实累累非常愁密壮观。我疑惑不解的问道:“这片桑葚果实大而多,采摘的人们为什么都不到这一片。”园主徐铁桂说:“我种的桑葚园共60亩,这片在园子的西北部坡颠,位置比较高,而且离园门口远了一点,采摘的人们就近采摘。这片无人问津,所以果实累累非常壮观,已成了麻雀、黄莺、布谷鸟的美食了。你看这地下掉的全是桑葚,为了减少损失,俺俩这几天都忙着在这里采摘。”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了叫园主过称的声音,老徐的妻子累的弯着腰急忙向园门口赶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和老徐在桑园中漫游,老徐说:今年特别干旱,而且大风多,桑葚提前10天成熟,果实比往年小,明显减产一成。不过年前已剪梢、整枝、清园、束枝、施入香油饼,基础打得好,收成还是可以得。这几年老徐坚持桑园不施农药,不施化肥,不施催熟剂,保证桑葚纯粹的天然品质,赢得了老客户的信任,大部分来采摘的人们都是老徐三年以上的老朋友。我拍着老徐劳作的照片说,毕竟你们老俩口都上了年纪,一定要注意身体。徐铁桂笑着说:“儿女们都不让干,你说咱是农民,闲不住。干了一辈了了,真舍不得土地。”我说,土地成了你的宝贝疙瘩了。老徐呵呵呵的笑了起来,伴随着老徐的笑声,远处传来采摘的人们吴侬软语,和着布谷鸟的啼鸣,在热闹的桑园中悠悠回荡着。</p><p class="ql-block"> 我离开桑葚园时,果农老徐妇执意要我带走现摘的桑葚,我硬给老徐撇下五十元钱。老徐坚持不要,我和老徐把钱扔过来,扔过去。趁有客人和老徐说话的时候,我跨车飞走。我已老徐拿着钱,喊叫着追出园门。我已颠簸着下了山坡。归途中,我深深感到那果实累累的甜蜜紫浆里,有一双双皴裂的手掌,在四季晨昏中勤劳的酿造着。</p><p class="ql-block"> 只有经历了风雨之后,才有美好的甜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