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两年4-6月从化良口镇黄龙带延伸路进入联平村时,都能听到路边不远处传来乌鹃的叫声,有时飞过头顶。</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中旬从化雨水不断,良口黄龙带路边的乌鹃更是叫声不断,乌鹃常在高压线上站立,站立的时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特别是下雨前,各种昆虫和大白蚂蚁在空中飞来飞去,它们正是乌鹃的美食,大雨来临,乌鹃也不去躲避,羽毛常被打湿,待雨停后,就在电线上梳理晾干,等待昆虫飞近再去捕捉。</p> <p class="ql-block"> 乌鹃(juān) (英文名:Square-tailed Drongo-Cuckoo,学名:Surniculus lugubris),是鹃形目杜鹃科乌鹃属的鸟类。小型、苗条的黑色杜鹃,与黑卷尾相似但体型较小,嘴部略向下弯曲。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东南部,南至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和巴拉望岛(菲律宾南部)。成鸟黑色,尾下有白色横纹;幼鸟尾较短,羽色灰黑,翅膀和腹侧有白斑点。</p> <p class="ql-block"> 乌鹃长约24-25厘米,重26-43.6克。成年鸟呈蓝黑色光泽,翼覆羽绿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内侧,胸腹部和臀部带棕色调,尾部方形或微叉,腿灰色,尾下覆羽有白色横带,翅膀下有白色斑纹。眼睛周围皮肤黑色或深蓝灰色,虹膜棕色至暗灰色,喙黑色,口内淡黄色,腿脚暗灰色。雌鸟较雄鸟暗淡,具黄色眼睛。幼鸟呈灰黑褐色,头部、翅膀和胸部有白色斑点,尾上覆羽有白色尖端,尾羽圆形,尖端白色,有时可见白色斑点和更宽的白色横带。</p> <p class="ql-block"> 乌鹃栖息于森林(包括半常绿、沼泽和河岸森林)、灌丛、森林边缘和空地、松树、受扰森林、小型森林斑块、竹林、种植园(腰果、木菠萝、椰子、相思树和胡椒)以及偶尔的花园、红树林。主要生活在低地,但在缅甸和泰国可达1200米,婆罗洲可达1300米,马来西亚半岛可达800米,不丹1000-2600米,云南(中国西南部)可达2100米。</p> <p class="ql-block"> 乌鹃繁殖季节在阿萨姆邦(印度东北部)为4月中旬至7月(高峰为5月至6月),孟加拉国为4月和6月,缅甸为4月,泰马半岛为5月至7月,婆罗洲为4月至5月,爪哇岛可能全年繁殖。寄生繁殖,主要寄主为雀形目,如橄榄褐鹎、条纹冠雀、赤额雀、烟冠雀、红翅穗鹛等。</p> <p class="ql-block"> 乌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至中国东南部,南至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和巴拉望岛(菲律宾南部)。在不丹平均密度为每1600-1900米1.9个领地,但在缅甸分布稀疏,在泰国和大巽他群岛普遍不常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