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今天周六,我和高中同学申贤驱车前往平顺县西沟乡青行头村(前几年合并到下井村),去吊唁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历史教师、同乡同学郭天民。</p> <p class="ql-block">他出生于1964年,比我大一岁,去年春天刚刚退休。严格说来,我和郭天明不是同学。但因为有延续几十年的交往,一直以同学视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84年9月,我上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年级时,郭天明也考上了师大政史系,还有申凤梅、王素芳、李海增等,加上正上大学三年级的程宝国,几个平顺人在一起,好不热闹,倍感亲切。我们周日共同到尧庙等地游览,充满着青春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四年校园生活结束后,我分配到长治六中。1988年,郭天民毕业后分配在平顺一中,他以其扎实的功底带平顺一中高中历史课,多年担任高三复读班(复习班)班主任,一直到2005年。这期间,我也经历了长治六中、长治中级法院和市委政法委三个人生的阶段性跨越。但我们见面很少,只在一些有交集的同学的红白喜事场合,偶尔能碰见。</p><p class="ql-block">2005年太行中学校长王建平,从县区学校“挖”了一些优秀教师,郭天民赫然在列。当时实行“开盲盒”的办法,学校随机指定一个班级,确定一节课,不告诉他讲课的内容,。去了教室后才宣布本节课让他讲的知识点。讲完后,由学校有关领导和每个学生为老师打分。如果有学生给老师打分低,这位老师便“原路退回”了。就这样,郭天民以优异成绩考入太行中学。一直甘当红烛,默默奉献,将近20年,直至退休,他带出了上千名学生,许多考入了重点大学。</p><p class="ql-block">同在长治城内,每年我和他能见面。有一次我到太行中学对面的山西机电职业学院办事,时近晚上8点,我打电话给他,他从教室明亮灯光映射下的校园,步行出门,我们在校园门口交谈20多分钟。他说他还得回去,学生要上晚自习,便匆匆而去。</p><p class="ql-block">10多年前,他儿子结婚、母亲去世。我和一些高中同学到其老家青行头村,延续友谊。有几次,有同学小聚,打电话让他参加,他都以学校忙得走不开为由,不能到场。我相信这是真话。我站10年讲台,知道为人师者,许多许多时间不属于自己支配。</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在一中任教的高中同学王新富患急病去世,我也因病休养,不能前往送别。我发短信通知了20多个高中同学,他们前去送别。郭天民专门去现场找到申贤,送去吊唁金。2018年,我女儿结婚,郭天民专门登门祝贺。</p><p class="ql-block">他退休后的去年夏天,同学程保国从内蒙古回长治,我和他联系,想在一起吃顿饭。他说,他在山东威海住在租住的海滨房中,享受清新的空气,计划每年都到海滨住几天,乐享老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谁知天不假年。昨天周五,我因公务去武乡农村多半天,晚上回来才看到同学发的微信,得知61岁的郭天民在威海租住房内因多年心肌疾病发作,遽然离世。只能千里迢踏上了“回乡之路”。</p> <p class="ql-block">近10年,青行头村里建起了移民新村。今天上午我和申贤到村口,不知天民家的位置,准备打听。只见公路边搭着灵棚,摆放着花圈,我们知道,这肯定是郭天民的丧事。当地风俗,客死他乡者不能入村,便在村外的公路边搭起了灵棚。由其儿女和10多个外甥外甥女轮流守灵,只待明天入土为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之寿夭,各有定数。</p> <p class="ql-block">回来后,我翻出我保存的许多照片,竟然只找到一张1984年我们的合影照。翻看他的“春天雨”的微信号,也是空空如也。我又在百度上搜索,还是没有信息,倒是有个同名的共和国上将一堆资料。后来反复搜索,在有一个历史的“研直播”群组里发现了他的名字,仅此而已。我又用豆包和deepseek搜索,仍然是暂付阙如。可能是他不事张扬,没有在主流媒体和各种场合宣传自己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在今年我和他仅有的一次通话中,我说起我自己写的回忆录草稿《吾本书生》大致完成,让他也写一下自己的过往。他说:“我没有可写的,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无职无权。只有教好学生,才能不负此生。不像你经历丰富。”我说:“今年年底,我也要退休。我们可以在一起共同追忆青春时光,也给我的回忆录补充一些素材和细节。”谁知这竟成了永远无法逾越的天堑。</p><p class="ql-block">在灵堂的遗像前,郭天民还是头发稀少,面带微笑,宛如生前。我想,他的在天之灵一定知道我们来送别他,他一定连连感谢。我们不图他的感谢,只是尽一份人世间君子之交的绵绵情意。</p><p class="ql-block">人之寿夭,各有定数,我似乎相信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愿天民归天之路一路走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