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篷船,听雨眠,一袭烟雨枕江南。”青石板上斑驳的苔痕里,镌刻着这座古城两千五百年的光阴密码。当摇橹声搅碎镜面般的河道,水墨画卷便从周家台门的粉墙间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为苏州和杭州才是无可争议的真江南,毕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头太响。直到我来了绍兴,突然觉得江南也并不只是苏杭,真正的江南原来应该是这般模样——“三分水墨氤氲,七分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阴雨延绵的清晨,享受着青砖黛瓦,橹船慢摇的节奏,坐着慢悠悠的乌篷船在交错纵横的水巷之间穿行。一摇一曳,穿过小桥,路过人家,体会着独属于江南的故事。站在八字桥头,微风扑面看着细密的雨丝掠过白墙黑瓦,水面泛起阵阵细碎的涟漪,那不就是所谓的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没有听说过绍兴,那么你一定听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依稀记着小时候也学我迅哥在三味书屋的木桌上刻那个小小的“早”字。百草园的皂荚树依旧茂盛,只是再也寻不到何首乌和覆盆子。但是手掌心还能隐约感觉到被班主任何老师用小竹鞭打过的痛,以及被老妈揪着耳朵拉回家的火辣。</p> <p class="ql-block">从课本回到现实,读我迅哥的文章,看我迅哥的故里,感受我迅哥笔下的江南,品味我迅哥怀念故乡的心情。咸亨酒店门口,孔乙己的铜像倚着柜台,仿佛下一秒就要排出九文大钱。我也学着点了一碟茴香豆,温了一碗黄酒,微信支付了20块RMB,揣摩着孔乙己的心情,站着喝、慢慢抿、细细品——酒香的确甘咧醇厚,但无论如何,俺怎么也想不出“茴”字的四种写法。</p> <p class="ql-block">绍兴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2500年的历史积淀,有太多人文故事;密布城区的水系,又成就了这里水乡、桥乡之誉。乌篷船在窄窄的水道里轻轻摇晃,船夫戴着毡帽,独特的摇橹方式发出的声响,更像一首古老的催眠曲,“嗖”的一下就把你拉回民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一定要抽出半天留给昂桑湖“古纤道”!这条藏在湖中央的“水上丝带”犹如墨色绸带,蜿蜒在靛蓝色的湖面上。湖水在微风的轻抚下泛起涟漪,轻轻的拍打着“古纤道”,这便显露出他最动人的模样。这条用一块块历经岁月堆砌打磨的石板路,每一块都镌刻着过往的故事,走在上面吹吹风很是惬意,既浪漫又治愈。</p> <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的黄昏与西塘古镇不同,这里是一整年都很有年味的地方。烟火气十足的古镇里,卖着各式各样的酱货。老街和沿河的回廊上挂满腊肠、酱鸭和鱼干,空气里弥漫着酱油的咸香。懒羊羊的坐在河边的茶摊,看着一条条乌篷船从拱桥下穿过,听老人们用绍兴话闲聊,吴侬软语像水波一样荡漾开去。</p> <p class="ql-block">“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1600多年前,兰亭茂林修竹,浅池清澈,自此一篇《兰亭集序》诞生,开始它千年的传奇。戢山脚下,王羲之曾在这里洗笔,墨池的水早已不黑。夜晚的书圣故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灯笼的光映在水面,偶尔有鱼跃出,打碎一池光影。</p> <p class="ql-block">“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沈园的墙上是陆游和唐琬的《钗头凤》,字字锥心。八百年过去,这里的风还是带着叹息。我坐在回廊下,看池中锦鲤游弋,想象当年他们重逢时,是否也像今天一样,细雨穿过柳枝,碎了一地斑驳。</p> <p class="ql-block">我买了一盒黄酒棒冰,边走边吃,微醺的甜味在舌尖化开,像吞下一口绍兴的月光。在兰亭间的绿意行走,感受蓬勃的生命力与悠久的历史交织,绘就了一幅关于绍兴的山水风光画卷,如此醉人!</p> <p class="ql-block">迎恩门下再见迎恩捕头,那句"好久不见"还未出口,熟悉的笑声已撞进耳膜。十年前在北京分别的场景仿佛还在昨日,乌篷船摇曳时激起的细碎水花,黄酒醇香在空气中的缓缓飘散。此刻对视,彼此眼角新添的细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酒杯相碰的脆响,恍若时光流逝往昔与今朝悄然重叠。</p> <p class="ql-block">绍兴是一方被岁月温柔浸润的江南秘境,它的美不在景点,而在水巷的摇橹声里,在黄酒的醇香里,在白斩鹅细嫩的豉香里,在绿意盎然的竹林里,在古镇街巷的烟火气里,在斑驳墙上的诗句里。</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恰似一卷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最宜放慢脚步,以悠然之姿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用最温柔的方式告诉你:慢下来,才能触摸到绍兴的灵魂,读懂它千年的韵味。因为这里的时间,原本就是水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