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助力车群(1)同安褒美“文山斗拱岩寺”

針刀鄒

<p class="ql-block">厦门市同安古城西北12公里处,有一座山,山巅之上矗立着几片巨石,其中一块上隽刻着“文山”二字,这是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所题。斗拱岩寺就坐落在石下百米处,始建于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历经千年沧桑,这座古刹见证了无数风雨变迁。在明朝万历年间,普庵祖师在此显迹降服“田螺经”,护佑一方百姓平安,从此普庵祖师信仰在此地流传百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佳话。然而,由于山路不便,村民逐渐迁移,深山中的古寺也因此荒废。</p> <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闽南佛学院第九届学僧圣渡法师,在市区佛协的推荐下,以及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肩负起恢复古刹、振兴普庵禅风的使命。在信众和护法居士的护持下,圣渡法师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不仅修通了道路、引来了水源,还实现了电力和通信的接入。2013年5月,通往寺庙的水泥路铺设完成,同年,大雄宝殿的殿基法会举行,目前框架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和佛像塑造。</p> <p class="ql-block">在建寺善款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圣渡法师为了振兴道场,发心铸了一口重达1.5吨的梵钟,计人民币36万元,由韩国圣钟社承接铸钟事宜。这口梵钟得到了482位善信檀越的布施支持。2015年11月11日,正值药师如来圣诞之日,天降甘露,除尘净地,安钟师傅们虔诚恭敬地将这口名为“文山梵音”的梵钟安挂于古刹内。斗拱岩寺将择吉日,与十方善信共同扣响这千年古刹的第一声梵音。</p> <p class="ql-block">文山之名源自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他在担任同安主簿期间游历至此,见山势奇绝、云雾缭绕,挥毫题写“文山”二字于山巅岩石之上,并留下“莲花十八堑,不如斗拱一个岩”的赞誉。如今,这块镌刻着朱子墨宝的巨石仍矗立山间,成为闽南儒学文化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日,厦门骑缘队的部分队员曾骑游到此处,当年“南方文殊”寺还在建造中。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座古刹已经焕然一新,红墙绿瓦的传统建筑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古朴。2025年5月24日,“厦门助力车群”的4位骑友再次来到这里,他们被这座古刹的恢宏气势所震撼,也为朱熹留下的文化瑰宝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红色屋顶的传统庙宇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辆白色汽车停放在铺装的地面上,仿佛在诉说着现代与传统的交融。骑友们驻足良久,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心中充满了对古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老吴用无人机航拍了如今“文山斗拱岩寺”的全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