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交汇的壮美画卷——寒假营口行

江姐

<p class="ql-block">摄影:爷爷</p><p class="ql-block">文字:奶奶</p><p class="ql-block">出镜:佑佑</p><p class="ql-block">出镜:佐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营口,这座位于辽东湾畔的辽河入海口城市,融合了河海交汇的壮阔、历史沉淀的厚重与生态自然的灵动。一座因河而建、因海而兴静静地躺在时光长河里的百年港城,它的美,既有“长河落日圆”的苍劲,也有“潮平两岸阔”的舒朗,更藏匿着温泉氤氲的柔情。这座城的灵魂,藏在渔港的晨雾里,老街的砖缝中,藏在每个海上日出的笑容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级的寒假即将结束了,2月24、25、26日佑佑佐佐和爷爷奶奶抓紧时间游览了营口西炮台、辽河老街、望儿山,到海边玩冰、去水上乐园戏水,给这个假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p> 西炮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区的西端,渤海辽东湾东岸,辽河入海口左岸,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是清末重要的海防军事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生土材料建筑遗存,也是我国沿海古炮台中原始风貌保存较好的一座。1963年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营口西炮台动工修建于1882年,1888年竣工,西炮台上曾置有口径210毫米、150毫米、100毫米的“克虏伯火炮”和“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火炮”52门。</p> <p class="ql-block">西炮台由著名民族英雄左宝贵将军亲自督修。主要由三座炮台、护台壕、围墙、营门、军械库、角楼、兵营等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大营门——西炮台的大营门设在东围墙外,与主炮台遥遥相对,并同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各开一旁门,均由青砖砌成。现在的这座大营门于1992年复建,面阔17米,进深7米,高7米。大门为花岗岩条石墙基,墙外皮为青砖,内夯土、 券顶,顶设城碟,门内两侧设有上下马道。</p> <p class="ql-block">北边门——振武</p> <p class="ql-block">南边门——奋威</p> <p class="ql-block">见证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是克虏伯火炮留存的底座。</p> <p class="ql-block">底座无言留迹痕,硝烟已逝岁月深。</p> <p class="ql-block">大炮台上的这台火炮叫克虏伯火炮,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台火炮是1:1的仿制品,原装的火炮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损毁。</p> <p class="ql-block">西炮台占地约六万平方米,筑有大小炮台3座,配有各种火炮52尊,围墙长800余米。设有营房,军营库,蓄水池,防潮坝等,是清代保卫东北的重要的一座海防军事工程。</p> <p class="ql-block">芦海滔滔百里青,残垣犹系战云横。</p><p class="ql-block">游人休道烽烟冷,碧血今朝铸铁屏。</p> <p class="ql-block">围墙是西炮台的主要建筑设施,环抱炮台,西面随辽河转弯之势围转筑成扇形,呈迎头还击之势,整个围墙周长934米,墙高3-4米,宽2-3米。由墙身、挡墙、炮位、暗炮洞、马道、角楼组成。西炮台围墙不仅记录了岁月的沧桑,还承教着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围墙修筑采用的是版筑技术,使用的建筑材料极富特色,即白灰、黄土、灰土调和糯米浆夯筑而成。特点有三:一是宜于就地取材;二是具有坚固性;三是十分节省。虽然采用同种建筑材料,但是每一层围墙所呈现的颜色却并不尽相同,呈黄色的芬土层是街土的比例大,呈灰白色的夯土层是灰土的比例大,夯筑层次分明 富有质感。</p> <p class="ql-block">西筑炮台固海彊,风云甲午御倭强。</p><p class="ql-block">英雄气概今犹在,历史长河永流芳。</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有些遗迹巳经滿目疮痍,当年的炮身也被风化得铁锈斑斑,但中华民族不畏列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却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营口西炮台</p> 辽河老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河老街,位于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辽河老街是我国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业的缩影,是探究营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曾一度与上海上交所、美国华尔街齐名,被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2024年1月25日,营口辽河老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辽河老街,人们喜欢的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辽河老街‌:青砖黛瓦的百年建筑群沿河而立,夜晚灯笼高挂,咖啡香与海鲜香气混杂,现代文艺气息与旧时商埠风情在此碰撞,城市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老街长1.3公里呈东西走向,有280余年的历史,承载着营口市厚重的历史。它是这座城市的发祥地,也曾是营口政治、经济、文化和海运的中心,至今存留有样式别致的31处拥有百年历史的优美建筑。</p> <p class="ql-block">  现在老街新颜,这里成了营口人休闲消遣的步行街,享受美食的小吃街。走进辽河老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了百年前的繁华气息。</p> <p class="ql-block">辽河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历史的痕迹,让人不禁为之倾心。</p> <p class="ql-block">老街承载着辽河岸边的商业文化氛围,每一处建筑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关外第一街,北方不夜城,辽河老街的夜间经济独具特色,夜演、夜游、夜市三大“夜经济”版块,成为时尚、好玩、活力的不夜街区,吸引了无数游客打卡游玩。</p> <p class="ql-block">辽河老街被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入选第3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它是一条充满了人间烟火和历史的厚重与现代文化创新的闲适老街。</p> <p class="ql-block">佑佑佐佐老街行,嬉笑打闹兄妹情。</p> <p class="ql-block">童真烂漫乐无边,追逐嬉笑老街欢。</p> <p class="ql-block">一起打、一起闹、一起疯来一起笑,岁月悠、岁月长、岁月相伴共成长。</p> <p class="ql-block">营口老街把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巧妙的相融,推动着营口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辽河老街</p> 海冰之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日的海边,少了夏日的喧嚣,多了一份宁静与祥和,在海水的潮涨潮落和寒冷空气的作用下,海面上出现了独特的冰冻美景,晶莹剔透,美丽无暇,这是大自然的杰作。2月25日佑佑、佐佐和爷爷、奶奶在滨海之城营口欣赏了神奇的冰海世界,祖孙四人共赴一场极美的海冰之约!</p> <p class="ql-block">冬日里的大海别有一番风情,宁静祥和,无人的沙滩,数不清的贝壳,海鸥空寂的叫声,海风轻拂,带来一丝清凉与舒适,沿着大海散步是一种绝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爷爷给佑佑佐佐拍的海边照,不只是一张照片,而是一首深情的诗,一幅唯美的画,一段童年的记忆,它是爷爷奶奶爱的温暖、爱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冰封万里、洁白无瑕、海冰、海鸥、日出、日落,这是大海的冬韵,而此时奶奶的浪漫则是面朝大海,静待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海边冬韵</p> 望儿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儿山位于营口市熊岳镇东两公里处,山峰陡立,平地拔起,高82米,海拔高106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儿山山顶有一藏式青砖塔,名曰望儿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母亲伫立山头日夜守望大海,盼望远方的儿子归来。望儿山是辽南名山,以美丽的母爱传说得名,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名扬天下,营口市一级旅游景区,载入《中国名胜词典》。</p> <p class="ql-block">山顶建于明末清初的“望儿塔”是整座山的标志性建筑,藏式青砖塔身与峭壁融为一体,远看宛如一位老妇人翘首以盼儿子回家。</p> <p class="ql-block">青砖古塔立山巅,颂扬母爱感动天。</p><p class="ql-block">望儿故事传千载,大海致歉退向南。</p> <p class="ql-block">登山时佑佑一直喊奶奶,看奶奶跟上没有,时时拉紧奶奶的手,助力奶奶攀爬,我不禁感慨孙子长大了,开始保护奶奶了。</p> <p class="ql-block">山巅慈母盼子归,爱意如山不可移。</p> <p class="ql-block">母亲石——从下往上仰望母亲石,仿佛看见母亲满头白发被风吹的很凌乱,泪花晶莹,还在呼唤儿子,让人心潮涌动,浮想联翩,便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p> <p class="ql-block">望儿处,海茫茫,游子一去不还乡,老妪化石犹相望。</p> <p class="ql-block">盼儿归来盼儿安,慈母望儿在山巅。</p><p class="ql-block">人间大爱恒久远,汩汩热泪化清泉。</p> <p class="ql-block">平地突起一孤山,岩石陡峭难登攀。</p><p class="ql-block">佑佑紧拉奶奶手,祖孙亲情在心间。</p> <p class="ql-block">慈母盼儿的传说为这座孤山赋予了亲情与温馨,佑佑、佐佐和爷爷、奶奶一起登上山顶,俯瞰田园、城市与海湾的大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望儿山下佐佑欢</p> <p class="ql-block">登顶望儿山</p> <p class="ql-block">兄妹同游望儿山,一世亲情一世缘。</p> <p class="ql-block">怀旧古朴的草皮房,更增加了望儿山的古老神秘。</p> <p class="ql-block">佑佑秋千荡得高,双绳摆动空中飘。温馨惬意心陶醉,望儿山下乐逍遥。</p> <p class="ql-block">不服输的佐佐</p> <p class="ql-block">兄推妹笑秋千起,神采飞扬逐晚霞。</p><p class="ql-block">他年忆起争上下,重拾祖孙旧年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于1998年为望儿山题词:“博爱慈辉,光天裕地”。慈母湖畔,恩情如潺潺流水,望儿山下,母爱似巍巍青山。</p> <p class="ql-block">望儿山,是一座山,也是一段情,是一处景,更是一种文化。它用千年的传说诉说母爱的无私,用巍峨的山势诠释亲情的厚重。无论你是为寻幽而来,还是为感恩而至,这里都会与你在山水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一座山的守望,将化作人间永恒的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