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封市,简称“汴”,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历史上先后有八个朝代在此定都,夏,战国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因此有"八朝古都"之称。</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的开封城,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金时期</b></p><p class="ql-block">公元960-1234年</p><p class="ql-block">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东京开封府,史称北宋。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国家重新走向统一。至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克东京,存续了168年的北宋王朝灭亡。同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科学、文化、教育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及以后各朝代,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更是成为撬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杠杆。</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卷,北宋张择端绘,纵24.8cm,横528cm,绢本,设色。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徽宗朝前期清明节开封城繁华的世情民生,艺术性地集中概括了开封城东角门子内外、汴河两岸、虹桥上下和城门内外的繁忙景象。同时,以画言志,揭示隐藏在北宋都城内外的社会痼疾,借此劝谏徽宗。该卷堪称北宋社会风貌的"百科全图",也是世界上最早表现节令的风俗画。</p> <p class="ql-block">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之所在,适时"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且"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社会一片祥和。维系如此繁荣的城市必然需要良好的行政机关作为支撑。开封府,既代表北宋中央朝廷管理京师,对皇帝负责,又管理着北宋京畿地区的众多县镇,"典治京师""府务浩穰",号称"天下首府"。</p><p class="ql-block"> 往事越千年,当年的开封府在今地表已不见踪迹,但《开封府题名记》碑却流传后世,默默诉说着北宋开封府一百六十余年的辉煌。帝王将相、名人轶事、历史风云凝聚于这方厚重的石碑上,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封府简介</b></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初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北宋时为天下首府,又称天府南衙。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登基前均曾执政本府。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曾先后在此任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封府题名记》碑</b></p><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文物《开封府题名记》碑,是目前我国发现时间较早、规格最高、记载人名最多的地方官员题名记碑,也是开封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碑高2.14米,宽0.96米,厚0.24米,碑额篆刻"开封府题名记"六字,碑文为楷书,共21行,除局部模糊外,大体可辨。全碑共计3208个字。碑文较为翔实地刻录了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二月,下讫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闰二月八日,146年间历任开封府长官名录,共计183人次,内容包括任职人员的姓名,上任年月及官职等。</p><p class="ql-block">《开封府题名记》碑原在北宋开封府署。</p> <p class="ql-block"> 碑文上被无数次触摸而磨损的题名为“包拯”,此说明包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原首府</b></p><p class="ql-block">元明清时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汴梁立省</b></p><p class="ql-block"> 元初,开封沿袭金朝旧制,仍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开封称汴梁自此而始。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修筑汴梁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汴梁为省会。</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取汴梁后,对开封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五子朱繡为周王,建藩于此地。</p><p class="ql-block"> 清代开封为省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花瓷罐</p><p class="ql-block">元代</p> <p class="ql-block">彭城窑象形蜡台</p><p class="ql-block">元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千年印记</b></p><p class="ql-block">馆藏石刻精品</p> <p class="ql-block">近现代开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祥开紫禁</b></p><p class="ql-block">馆藏明清皇家用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相国寺</b></p><p class="ql-block">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铁塔</b></p><p class="ql-block"> 建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塔高55.88米,八角13层,是中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浑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延庆观玉皇阁</b></p><p class="ql-block">延庆观,原名重阳观,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名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