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的核心景点(刘氏梯号,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

姚先生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历史建筑融入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古镇建筑以明清传统民居为主,融合了欧洲建筑元素(如罗马柱、雕花门窗),体现江南文人生活情趣的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江南地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建成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第三子刘安泩(号梯青)所建,原为中西合璧的居所。清初“庄氏文字狱”惨案发生地,庄廷鑨被处决后,刘家于1908年重建此宅。新中国成立后,刘氏梯号经修缮保留了原有风貌。</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南浔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影响至今仍然让不少中外史学研究者探究的大案。史称“庄氏史案”。 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銷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后延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 其父庄诚于(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告至辅政大臣鳌拜府上。鳌拜当即派出钦差查究。庄氏家族因此案入狱者2000余人,审讯后认为非奉旨修史,且书中多有毁谤朝廷之语,因此案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刘氏梯号就是"庄氏史案”原庄家的居住地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的主体建筑采用大量红砖砌筑,外观呈现鲜明的暗红色,在江南传统的白墙黛瓦建筑群中极为醒目,因此得名“红房子”。红砖的选用不仅出于美学考虑,还因风水因素(此地曾是清初文字狱“庄氏史案”的凶地,风水师建议用红色砖块镇邪,故采用西式红砖建造) 中西合璧的建筑融合了西欧罗马式元素(如罗马柱、拱形门窗、彩色玻璃)与江南传统风火墙屋顶,形成独特的“高颜值”外观。红色砖体搭配西式装饰,进一步强化了“红房子”的视觉印象。内部细节如马赛克地砖、铁艺栏杆等西方设计,与红砖墙体共同构成鲜明的异域风格,官方名称“刘氏梯号”源自主人刘梯青(本名刘安生)的家族辈分,但因其拗口,建筑建成后(1908年)迅速成为南浔地标,红色外观的辨识度使“红房子”这一别名逐渐取代正式名称。</p> <p class="ql-block">对岸是小莲庄码头。</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以荷花池为中心,融合江南园林与文人气息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刘镛次子刘锦藻始建,1924年由其孙刘承干落成,历时40年。小莲庄名称由来是因慕元末书画家赵孟頫湖州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园林布局分内外两园,内园以假山叠石为主,仿杜牧《山行》意境;外园以荷花池为核心,点缀亭台楼阁,形成“园中园”格局。包含退修小榭(芭蕉厅)、净香诗窟(升斗厅)、东升阁(法式楼阁)等,中西合璧,工艺精湛。作为南浔古镇核心景点,小莲庄以“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成为保存最完好的江南园林之一,兼具历史、艺术与旅游价值。</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是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在南浔的其他富家里,最多也只有祠堂,没有家庙,唯有刘氏一族至今还保留着如此完好的家庙,刘氏家庙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三年(1888-1897年),建筑面宽三间,纵深三进,前有照壁、旗杆座、牌坊、 石狮等,整体气势雄浑,构架雕饰华美。正厅内悬有宣统皇帝所赐“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为近代典型宗庙建筑。</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刘氏家庙前有两座牌坊,分别为 “乐善好施”牌坊 和 “钦旌节孝”牌坊 ,均为清末皇帝御赐,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乐善好施”牌坊是光绪皇帝嘉奖刘镛长子刘安澜赈济湖北水灾的善举(光绪三年,刘家捐资30万两白银)。 其结构特点 :五层四柱,单檐歇山顶,顶部雕刻龙吻、走兽,正楼额枋悬挂“圣旨”牌匾,柱础嵌石墩并配抱鼓石。</p> <p class="ql-block">“钦旌节孝”牌坊是宣统皇帝表彰刘安澜夫人邱氏守节不嫁的节孝行为而建的中西合璧式砖牌坊,冲天式结构,红砖灰砖相间,门洞饰大石圆球,雕刻龙凤呈祥、传统戏曲场景等。</p><p class="ql-block">两座牌坊相对而立,东侧为“乐善好施”,西侧为“钦旌节孝”,中间为刘氏家庙,体现封建礼教与家族荣耀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这条木制栈道通往嘉业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旁边的嘉业藏书楼前正在举办嘉业吉市。</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旁的嘉业书房。</p> <p class="ql-block">净香诗窟建于1897年,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处。四周为格窗支摘窗,厅内轩敞明亮。因室内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故又名"升斗厅"。由于建筑造型别具一格,被誉为"海内孤本" 。</p> <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是我国近代著名私家藏书楼。解放后隶属浙江图书馆。 2000年6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藏书楼四周清水环绕,庭院林木森森,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在荷花池周围,园林、书楼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寓书楼于幽雅园景之中。整座书楼是“口”字形回廊式两层中西合璧建筑,中有一方形天井,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书楼上下共有库室五十二间。楼下辟有“诗萃室”、“宋四史斋”、“嘉业厅”。藏书楼创始人刘承韩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前后,刘氏趁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自称历时20年,费银30万,得书60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干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及稿本, 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经清末著名学者缪荃孙等专家校勘。鲁迅先生对刘氏刻书曾给于肯定的评价。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部分古籍散失。直到1951年浙江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几种,藏书残缺严重。1949年南浔解放前夕,我党领导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年11月,楼主刘承韩先生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从此,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一个组成部分,浙江省领导对藏书楼十分重视,拨出大量款项整修书楼和庭园。湖州市、南浔区、镇各级领导也十分关心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刘镛曾留下“读书很重要,后代要多读书”的家训,至刘家第二代刘锦藻已是“进士商人”,第三代代表人物、嘉业堂主人刘承干,把老太爷“后代要多读书”的家训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了南北闻名的大藏书家。他唯书是嗜,鲁迅称他为“傻公子”,买起书来一掷千金,收藏了不少珍善秘本。1920年,他利用南浔刘氏家园,建成中国近代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嘉业堂曾有宋本 79 部,元本 84 部。至1930 年左右,刘氏停止购书时,总藏量已有二十万册六十万卷。</p> <p class="ql-block">“宋四史斋”是嘉业藏书楼内的一个专室,由小莲庄主人刘镛之孙刘承干所辟,用于存放宋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宋版史书。</p> <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前后两进,楼四周墙基皆用花岗石砌,平面呈“口”字形,中间正方形天井占地约2亩,平铺方砖,杂草不生,为夏季晾晒图书之所。</p> <p class="ql-block">藏书楼正厅悬挂着溥仪所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在中国近现代的风云变幻中,刘家几代人崇廉修身、诚信经商,为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一切都离不开刘家崇廉修身和多读书的家规家训。</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门窗上都雕嵌有嘉业堂、藏书楼这六个字。</p> <p class="ql-block">诗萃室是嘉业堂藏书楼的一部分,位于底层东侧,与宋四史斋相邻。该室因收藏刘安澜与刘承干合编的《国朝诗萃》正续稿本而得名,是嘉业堂藏书楼四大特色(宋元椠本、明清刊本、稿抄本、地方志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承干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其家族在南浔拥有大量藏书,诗萃室便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东升阁是小莲庄内的主体建筑之一,它沿池而建,面向东方,故名东升阁,东升阁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壁建筑,它的外形是中国传统的塔式建筑,屋顶平缓攒赞尖,而它的装饰却是欧式的, 如墙体贴面的材料和装饰线,门窗及阳台等的设置。特别是室内设置了罗马柱及拱型门券,更具欧式风味,由于它的外型与园林中的建筑相互贴切,中西相融。东升阁是小莲庄刘墉之孙刘承桓回故里时的居所,现为刘承桓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刘承桓~美籍愛國華人,南潯“四象”之首劉鏞之四房孫,生物化學家,1930年2月10日生于上海, 1948年赴美國留學。1953年獲美國Beloit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57年獲美國普杜大學碩士學位, 并在校擔任助教。曾在美國Armour藥廠、美國露挚濃保健中心等公司任職,檐任生物化學高级研究員,長期從事多肽類藥物的開發研制。1983年以其父劉安湾(字:湖涵)之名,在上海创辦“劉湖涵教育基金”。1994年,在美國退休,2012年7月回國定居上海。2019年他秉承祖先“樂善好施”的優良家風,反哺家鄉,在故鄉南潯設立“劉承桓·南慈善教育基金”,獎勵品學兼優家境貧寒學子。劉承桓現爲美利坚合衆國化學學會會員、南潯區“知名鄉賢”、南潯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p> <p class="ql-block">刘承桓的生前遗物。</p> <p class="ql-block">离开嘉业藏书楼,我们将前往南浔古镇的另一个小众景点~文园(听说里面还有一座小天安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