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学期开学,学生上报家长信息时,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王清龙——班里一位女生的爸爸,也是我初三的同学。想起他,就想起我们一起骑车进城的情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1992年夏天,我十五岁。中招考试最后一科是英语,开考三十分钟报时的话音刚落,我就交卷出场了。一个巡监问我:“咋出来了?”我红着脸说:“不会做。”其实是我们约好了,三十分钟一到就出来一起进城玩——当然,"不会做"也是事实,那时候成绩很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快就看到另外两个伙伴:一个就是王清龙,另一个是田学艺。我们同班同学,玩得很好,也算臭味相投,学习成绩自然都好不到哪去。我们骑了两辆自行车,两人骑、一人坐,相互轮换着向三十里外的县城进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天气很热,出发的时候大概下午两三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但我们却一点不觉得热,有说有笑地蹬着自行车。高大的道旁树遮挡住炙热的阳光,投下浓浓绿荫,树上知了扯着嗓子叫得烦人。他们两个以前去过,说起城里离天一丈八的福胜寺塔,让我无限神往,恨不得一脚蹬到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骑不到三公里,一根长长的粗麻绳拦住了去路。路边办公桌旁坐着几个人,要给自行车挂牌——这可能是南阳历史上唯一一次吧,全市自行车收费挂牌,好像是一辆自行车三块五毛钱。车把上打一个钢印,再挂一个小铝牌,还煞有介事地颁发一个带胶皮的小本本,大概是"行驶证",也可能是“产权证”。只好照办,然后继续上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快到城里的时候,路边在放树。高大的白杨树全被锯掉,有很多村民在砍树枝往家拉,当柴火用。看着这些忙碌的身影,我想:他们真幸福,离城这么近,可以天天进城玩。有车辆经过,扬起阵阵灰尘,树叶也刮得到处都是——后来知道是邓新路要大修,把原来的礓石路修成沥青路。但那时沥青路面铺得很薄,没几年就压坏了,这是后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越来越宽,平房变成了楼房,已经到县城了。远远望去,街道上灰蒙蒙一片,看不清更远处,鼻腔里也满是尘土味。心中暗想:这城里也并不怎么样嘛,整天吃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街道上行人很多:坐车的、步行的,匆匆忙忙;拉车的、挑担的,一街两行;吆喝声、喇叭声,响成一片。我们慢慢骑着车,累得屁股蛋疼,有时干脆下车推着走。逛了百货楼、水上楼、清真寺、火车站......走累了,也饿了。路边食堂飘来诱人的香味,老板娘热情的招揽着顾客:“过来了,吃啥饭?烩面、板面、炝锅面;包子、油条、胡辣汤,里边坐……”下馆子是想都不敢想的,没那么多钱。我是分文没有,他俩还剩些钱,路边买了烙馍,好像花了几块钱,一个塑料袋兜着,边吃边走,垫垫肚子,最后爬上三孔桥看火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一会儿,火车来了:鸣着长笛,冒着大烟,喘着粗气,哐嗵哐嗵开过来了。钢铁长龙般呼啸着从眼前飞逝而过,很快就没影了,脚下的桥梁还在颤抖,心中满是震撼,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坐坐火车,体验一下该多好啊!以前只能在老家听到火车遥远的汽笛声,今天总算亲眼看到了,感觉不虚此行,屁股再疼也值了。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年后我竟然考上了郑州的一所大学,来来回回坐了两年火车,算是圆了火车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怎么回去的,什么时候到家的,早忘得一干二净了,但去时的情形却记忆犹新,如在昨天。现在回想,也算是年少轻狂时的一次壮举。两个小伙伴现在混得也不错,听说田学艺在十堰,事业有成;王清龙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倒也惬意。我呢,又回到我们当年上学的地方,当起孩子王,有时也很羡慕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也算城里人了。邓州城早已今非昔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公园河道美丽如画。不过三孔桥、清真寺还是老样子,火车站也没多大变化——早听说要扩建,但一直停留在规划上;百货楼前两年“修旧如旧”,重新焕发青春,无数人总爱去看一看,回忆一下当年的盛况,填补怀旧情感。水上楼早已拆除,建了古城广场,后来又毁掉部分广场重建了明清时期平成门古城墙,已是面目全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登上城楼,看着门洞进进出出的车水马龙,护城河边嬉戏的孩童,思绪万千。一阵风吹过,恍惚间,那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推着车向我走来,其中一人手上还提着烙馍,那不就是我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