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之旅一一西葡希摩四国游记之摩洛哥

赵忆洲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西班牙的最南端塔里法角乘船,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非洲摩洛哥王国。当渡轮缓缓靠近丹吉尔的港口,一场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摩洛哥之旅,就此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b>摩洛哥:风情欧非港口+浪漫现代都市+梦幻蓝色小镇</b></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南欧之旅穿插进一个非洲国家摩洛哥,是因为一部电影和一首歌。</p> <p class="ql-block">听着《卡萨布兰卡》里的主题曲“时光流转”动听的旋律,高先生相信歌曲里面唱的地方一定充满浪漫与传奇,所以我们的时光流转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踏上丹吉尔的土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沙漠,也不是贫瘠,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竟然比希腊等国要高一个档次。</span>丹吉尔(阿拉伯语"辽阔的海湾"),自航海时代就是贸易城市,并且靠近欧洲,是相对现代的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沿途不少漂亮的别墅,被绿色的树林和鲜艳的花簇环绕着。</p> <p class="ql-block">这座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城市,是世界交通、贸易和文化的十字路口,它将历史与现代、欧洲与非洲的元素实现了完美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吉尔是摩洛哥最现代、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在我们</span>入住的希尔顿花园酒店得以体现:这里是此次旅程中硬件最完善、配置最友好、体验最舒适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来到卡斯巴大灯塔,它高高地耸立在斯帕特尔海角,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灯塔是大西洋与地中海的界标。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海水同色,又没有其他赖以分界的方法,所以用卫星定位后修建了这座灯塔进行区分。灯塔位于两个海洋的交汇处,灯塔之下,一边是波澜壮阔的大西洋;另一边是相对平静的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先祖用木刻的标示牌向东西两端标示着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方向,矗立的木刻牌不仅指引着大海的航向,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着海洋独有的咸湿气息;大西洋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又转头向着远方奔去。这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独特地理位置赋予丹吉尔的魅力与价值。</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远处,西班牙的海岸线若隐若现,这是大自然与历史共同造就的奇妙景观。</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岸线前行,便来到了大力神洞。这是一个由海浪千百年来长期侵蚀石灰岩而形成的天然洞穴。传说古希腊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完成十二项艰巨任务时曾在此休息,便平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力神洞口面向大西洋,形状独特,恰似一幅翻转过来的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能在洞口轮廓中找到对应,所以又叫它“非洲洞”。</p> <p class="ql-block">站在洞口前,光影勾勒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头型轮廓的剪影,这是我透过非洲洞与大西洋的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踏入卡萨布兰卡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奥斯卡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让卡萨布兰卡名震全球,成为影迷魂牵梦萦的爱情圣地,我们也因此与这座白色之城结缘。《卡萨布兰卡》由美国于1942年拍摄,<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年11月26日在美国首映。中国特意选在全面抗战爆发6周年纪念日1943年7月7日公映了这部电影。</span></p> <p class="ql-block">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也是它的经济首都,被称为“工业之肺”。摩洛哥全国80%的现代工业集中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市中心的默罕默德五世广场,因鸽子一直光顾这里,所以又叫<span style="font-size:18px;">鸽子</span>广场。成千上万只小鸽子在这里悠闲地觅食嬉戏,鸽子右侧那栋小小的楼宇居然是金融指数排名全球第53位的卡萨布兰卡市的市政府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萨布兰卡的</span>迈阿密海滨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海岸线延伸的大道上,棕榈树随风摇曳。</span></p> <p class="ql-block">我瞭望着蓝色大西洋,闻着海洋的味道,感受摩洛哥人慵懒惬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远处,海浪拍打着沙滩和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和着微风,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卡萨布兰卡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93年,耗资5亿多美元。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球排名沙特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大清真寺,因它特别的美而被称为“大西洋的新娘”。</span></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国王决定建寺时曾梦见安拉指示“真主的宝座应建于水上”,所以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真寺矗立在大西洋岸边,三分之一的面积建在海上,</span>以纪念摩洛哥阿拉伯人的祖先自海上来,亦让终年在海上的人感恩真主、坚守信仰。</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白色的大理石墙壁、绿色的屋顶、高耸的宣礼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走进清真寺内部,弘大壮观的场景和华丽的装饰让人震撼。摩洛哥99%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一周做五次礼拜是他们日常的必修课程。遇举行重大活动时,这个大厅里面能容纳2万5千人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华丽的水晶吊灯、闪亮的大理石地砖、铺设在步道上的地毯,都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木雕的阁层没有用一颗钉子,全部是卯榫结构。而且宽大的阁层长廊竟然中间没有用到一根支撑柱。</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门全部用钛合金制作,这扇最大的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国王才能出入</span>,输入密码后,门就会自动打开。</p> <p class="ql-block">光影交错的大门,营造出既神圣又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广场上,随处可见极具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深绿色的精致木质大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繁复细腻的花纹雕刻,拼接而成</span>的花纹小块瓷砖,蕴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与宗教寓意。</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穹顶、长长的廊道,排列整齐的拱门层层递进,线条优美流畅。</p> <p class="ql-block">透过拱门望去,湛蓝天空成为天然背景,尽头的深色大门上装饰有精致图案,增添了建筑的庄严与神秘之感。</p> <p class="ql-block">透过长廊门洞拍摄到宣礼塔,又是一幅绝妙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不仅亲眼目睹伊斯兰建筑艺术独特的美学魅力与精神内涵,而且亲身感受着宗教的庄严神圣和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夜幕还未降临时,我们团队走进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RICK’S CAFE餐厅聚餐。一幢白色两层高的欧式小楼,门口种着芭蕉树,门牌上记录着建筑的历史:这是一位驻摩洛哥的美国外交官夫人仿照好莱坞拍电影时搭建的场景,于2004年在卡萨布兰卡建造的,黑白电影里属于里克咖啡馆的一切,都被还原成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服务员热情地与我合影,一旁的男主管出示无名指上戴着的戒指宣称自己是她的丈夫,要求入镜一同合影。</p> <p class="ql-block">店内的布局结构与电影中大致相同,满眼是鲜花、摩式灯具和饰品。瞧瞧专注刷手机的高先生,他此刻的神情与状态如同坐在家里餐桌旁一样。</p> <p class="ql-block">那台钢琴依然静静地躺在一角,仿佛片中的黑人艺术家仍坐在琴前,指间流淌着那曲伤感的“时光流转”。</p> <p class="ql-block">吧台里摆满了各种酒和饮品,被暖色的灯光晕染得很美。</p> <p class="ql-block">服务生的打扮仍旧还保留着影片中的人物风格。</p> <p class="ql-block">亚洲大妈与非洲美女合照,六十加的大妈自我感觉还算凑合。</p> <p class="ql-block">“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这一间”…六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自中国的名模</span>在里克咖啡馆的旋梯上留下她们曼妙的倩影,将美好瞬间定格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到达盖尼特拉时,我们进入一家连锁伊斯兰餐馆,品尝独具风味的摩式烤肉。</p> <p class="ql-block">餐馆里伊斯兰风情的装饰和做服务的阿拉伯姑娘都非常养眼。</p> <p class="ql-block">墙上悬挂着现任国王和王子的照片,他俩温和友好地注视着正在用餐的中国客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端上餐桌的摩式烤肉香气四溢,香料与肉类完美融合,口感丰富。肉桂的甜香、孜然的浓烈、辣椒的微辣相互交织,味觉体验好极啦。在</span>多元文化的熏陶之下,摩式烤肉博采众长,融合阿拉伯香料运用智慧、柏柏尔人的烹饪技巧,以及地中海饮食对新鲜食材的追求,成为摩洛哥饮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大巴,赶往摩洛哥的最后一站舍夫沙万,窗外的景色逐渐从繁华都市过渡到宁静的山脉与田野。大巴车在途中出现了故障,印证欠发达国家因使用老旧二手车作旅游大巴出故障的概率普遍很高。等候2个多小时后,调度过来的另一辆大巴接上我们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经过6个小时行车和候车,舍夫沙万终于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摩洛哥西北部里夫山脉半山腰的小城,始建于1471年,摩洛哥的君主阿里·本·拉希德建造它作为抵御葡萄牙入侵的一个防御据点。</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被称为摩洛哥的“蓝色之城”,红瓦屋顶、蓝色建筑和狭窄蜿蜒的小巷,是它的独特韵味。舍夫沙万的美,有了阳光的加持和滤镜的加工,便多了一重梦幻与迷人。</p> <p class="ql-block">或许正是精修的图片配上浪漫的文案吸引人们不惧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而来。</p> <p class="ql-block">深入舍夫沙万小巷,就像闯入了一间蓝色染房,身边的世界都被染成了深深浅浅的蓝。</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小巷里,两边的小店铺摆满各种有趣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场景与我国新疆喀什古城颇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的蓝,是丰富多样的。</p> <p class="ql-block">有的蓝鲜艳明亮,像是湛蓝的天空;有的蓝古朴深沉,带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关于蓝色的起源,有人说这是犹太难民为祈求上帝庇护而涂刷的“天空之色”,也有人说蓝色能驱蚊或降低室内温度。无论真相如何,这片蓝早已成为舍夫沙万的灵魂,让每一个转角都充满诗意。 </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的店家不兜售也不叫卖,任游人驻足观赏、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不同时间,这蓝色也会变幻模样,早晨清新,中午浓郁,傍晚又染上了夕阳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温柔的蓝色,衬托着阿拉伯女孩高挑的身材、立体的面容、明亮的大眼睛和视觉冲击力强的服饰,让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蓝色的小巷曲折通幽,每走一步都是不同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以羊毛地毯编制和刺绣闻名,伊斯兰格调的图案擅长运用几何图形、偏好红绿蓝色,充满秩序感与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这么美的景致,似乎缺少一个主角。高先生因感觉有些疲惫,没心情干御用摄影师的活了。</p> <p class="ql-block">三只小猫咪惬意地晒着太阳打着盹,似乎很高兴受到关注。</p> <p class="ql-block">小巷的转角处,看到清真寺白色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无处不在的清真寺,是信仰的力量,也是伊斯兰文化传承千年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小巷深处,居然还有一家写着中文的店铺,想必是中国同胞在这儿干的饮料营生,遗憾店门紧闭,店主也外出度假去了。</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舍夫沙万被落日的余晖照耀着,又是另一副模样。</p> <p class="ql-block">街巷里的各家店铺燃起灯光,暖意充满了街区。</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找一家街边的小店坐下歇一歇,咱们喝上一杯。</p> <p class="ql-block">鲜榨的芒果汁,没有掺水和糖,清透浓郁的果香、浓稠醇厚的果汁,爽口极了,瞬间驱散我们一天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夜晚,我们入住在舍夫沙万山上的民宿酒店,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摩洛哥传统和安达鲁西亚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民宿的整栋楼也是蓝色的。舍夫沙万似乎想用尽世间所有的蓝,将纯净的回忆留给每一位过客。 </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的大巴车驶离舍夫沙万,看到麦地那的一角和远处里夫山脉的轮廓,蓝白交织的屋顶点缀着红色瓦顶,宛如一幅抽象画。 </p> <p class="ql-block">驶过麦地那安静的街道,我们与舍夫沙万say good bye。</p> <p class="ql-block">在丹吉尔与街头巡逻警察合拍一张,照完像后告知他们我曾经<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名中国女警。</span></p> <p class="ql-block">团友们在丹吉尔港口因美景和愉快的旅程而欢欣。</p> <p class="ql-block">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再到舍夫沙万,我们看到的摩洛哥,就像一颗镶嵌在北非大陆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再见了,摩洛哥;再见了,心中的卡萨布兰卡;再见了,丹吉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