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坚韧的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 □ 瑞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就了解到父亲是个讲究卫生的人。他并不因为年事逐高而弱化卫生意识及保洁行动。如今,虽然躺在床上生活,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卫生习惯,依靠外力洗澡。记得,父亲92岁那年,身体一度极不舒服,但仍然坚韧顽强,坚持讲究卫生,力求整洁干净。</p><p class="ql-block"> 不会忘记,父亲洗澡有讲究,一点都不马虎。他不是用水龙头哗啦哗啦地冲洗,也不是用热水器射喷洗浴,而是使用常用的水桶装水洗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父亲均用温热水洗澡。每次洗澡约需两桶水。洗澡时,父亲多是蹲着,极少坐在凳子上。洗头时,用双手梳理着头部,由前往后梳理,或用手交叉分别在两侧梳理,或在头的后部上下梳理。力度不大,但较均匀。父亲不管使用哪种梳理方式,每种方式至少要做几十个回合。</p><p class="ql-block"> 把头部的事情办妥后,就轮到身子和腿脚。父亲用左手给右手搓揉,上下几十次,再用右手给左手上下搓揉几十次,然后用半干湿毛巾各擦几下。双手洗好后,就是身子;用手在身上搓揉,左右、上下各几十次。搓揉背部时,有时父亲也使用竹具,适度地在背部敲敲、刮刮、擦擦。洗腿、脚时,用双手先后对左右腿、脚搓揉,分别搓揉上下几十次。父亲也经常将双脚放进洗澡桶里浸泡十多分钟。在村里,父亲洗澡的程序是出了名的。傍晚,每次洗澡都要用上五十分钟左右。有人说,这种洗澡是一种健身。科学不科学,我不懂,但至少是一种锻炼。</p><p class="ql-block"> 父亲有一条铁律,饭前便后要洗手。年纪大了依然如此。父亲洗手特别用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等一视同仁,一定冲洗到干净为止。每顿吃完饭,父亲自己收碗筷、扫垃圾,将垃圾提到公共垃圾桶倒掉,不留垃圾过夜。父亲的这些动作,就像使用电脑设定操控那般,均为程序化、常态化了。对于被子、衣裤、毛巾等,看到阳光灿烂的好天气,父亲便喜出望外地拿出去晾晒,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地方。父亲对晾晒过的被子、衣裤、毛巾等喜欢去嗅一嗅。他说,太阳光晒过的被子、衣服总是香的,盖起来、穿起来感到舒服、舒心。</p> <p class="ql-block"> 父亲吃东西没什么讲究,粗饭、粗菜、杂食等都吃得津津有味。也许是没有选择的条件吧,才让父亲养出这种好胃口。鲜地瓜、地瓜干、木薯、玉米、大米等均可口。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老家粮食紧张,家里煮稀饭时,还得要煮地瓜汤做补充。不懂事的我常常玩饿了回家,就挑着稀饭吃了。于是,父亲劳动回来只能吃地瓜汤。有些时候,没有新鲜菜送饭,父亲就拿来腌制的萝卜干或咸西瓜皮配送,甚至在稀饭里洒下几粒盐巴,搅几下就吃了,觉得一样的香甜。地瓜汤本身有甜味,不用菜送,父亲同样能填饱肚子。后来,我们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父亲依然不挑剔食物。不过,在不挑剔食品的前提下,父亲也有一点小小的偏好。譬如父亲不那么热心吃鱼,无论海鱼淡水鱼,热情都不高。他喜欢吃猪肉,尤其五花肉,较偏爱茄子、南瓜、苦瓜、萝卜、豆角等。父亲爱吃焖煮、煲汤类的肉菜。用猪五花肉做红焖,加上炒茄子,父亲那饭量是要增加一倍的。现在,一日三餐中,父亲还是吃干的米饭多一些。有时候,晚餐有点剩菜,父亲是舍不得倒掉的。第二天加热后继续食用,但父亲的肠胃没有异常。一日三餐,父亲更为讲究的是用餐的时间,一直保持定点用餐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父亲常年劳动,体质便一直在增强。八十五岁时,父亲开始玩吊单杆、双杆;八十七岁开始练习气功。父亲从出生到八十余岁间,虽生过病,但几乎都是常规小病,上医院极少。随着年龄增长,到八十三四岁时,他发现腰部出现了明显痛感。到医院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说,做手术难度大,还是保守治疗好些,服点药调节,适当吊吊单杆、双杆也行,调理调理。父亲按照医生讲的,吊吊、拉拉单杆和双杆,以求腰部多点缓解。没有单杆、双杆的地方,父亲就找靠墙、靠板的地方,伫立着将背部贴到墙上或板上,然后尽力向上收腹,尽量呼吸挺胸。父亲腰椎间盘多节突出,疼痛严重。有几次,父亲走路,走着走着便像被栓子拴住那般,突然间寸步难移。虽然庝痛,但父亲依然坚持着适度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父亲突然感到手麻、脚麻,坐在床上无法移步,送往医院急诊,诊断结果为中风。很快,父亲便出现左边手脚、身体失去知觉。就这样,父亲行走全靠外力扶持。可父亲心态好,看得开,又坚强,住院治疗十天左右,那麻木的半身和手脚便有了点点知觉,然后慢慢地可以抓着扶手移步、慢行。出院后,父亲使用了拐杖,却也坚持移步慢行。不少人认为,父亲高龄,这一回没办法放下手里的拐杖了。父亲出院二十天左右,在妹妹和妹夫耐心引导下,参加了简单的气功练习。对此,父亲很感兴趣,感到开心。父亲练习气功很认真,很专心。傍晚,我去看望他时,他总是边和我讲话,边看看墙上的挂钟。一到八点,他立即到练习气功场地去,就是有着再多的心里话也得先搁下了。多少次,我到父亲练习气功的场地,只见父亲全神贯注地坐在椅子上,聆听并随着音乐节拍展现出不同的手势和状态。我站在父亲面前,他却视而不见,旁若无人。一个回合完成后,父亲收起动作,才与我搭起话来。父亲坚持练习气功一个多月,便放下了手里的拐杖,自然地行走起来了。</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四月廿七 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中社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