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常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这句指人而言的话,道出人之名与人之实,到底还是很难一致的。今将此话用于物,又将如何呢?</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我们受周超东之邀,去南部县东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参观了该社承包的一百多亩山地果园,顺路也游了八尔湖风景区。观后作文,却生“闻名”与“见物”,何能一致之感慨。</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6人,周超东开的车,何希凡、姚玉琼、姚友菊、徐荣华和笔者,同往八尔湖镇而去。该镇2017年前叫大堰乡,乡域内有八尔滩水库,20世纪90年代我曾游览并撰有《八尔滩赋》,载《南充日报》。</p><p class="ql-block">21世纪旅游勃兴,县里决策打造八尔滩,改名八尔湖,镇也因此而名。轰轰烈烈几十个亿的建设,有道景点不错的,有道开发过度的,莫衷一是。我退休15年,去了成都长住,今日回乡,家在八尔湖镇的周超东相约一游,岂有不来观瞻而目睹究竟的呢?</p><p class="ql-block">看了纯阳洞,洞不深,八仙塑像可敬;拍照景区“梦里水乡”,里面游乐设施尚可。然而库容水1657万方的格局依旧,比之能容水13.39亿方的同为县域境内的升钟湖,实在就不起眼了。故而八尔湖景区之实与名,便难统一了。</p> <p class="ql-block">八尔湖周边的房屋依旅游之设想而建造,可几无游人,锁门闭户,我们只好匆匆一观,便驱车去了周超东家乡的果园之山。还是两月前在照片上看过:满坡满岭“妁妁其华”,令人顿生桃源忘俗之感。</p><p class="ql-block">车程不过10余分钟,我们先上了山顶。四川浅丘,连绵起伏,除沟底有农田外,满岭都是绿油油果树林,十分靓人的眼。桃树最多,还有李子、梨子、枇杷、柑橘等等。桃子还小,挂果不少,一派丰收景象。</p><p class="ql-block">我1969年自重庆下乡至南部县当知青,深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一个生产队,就百多亩土地,要养活20余户人家,一年到头,交了公粮,米面极少,社员们合家也就红苕包谷当主食。人吃干的,猪吃稀的,日子还都过得紧巴巴的。</p><p class="ql-block">于是我问:“你们把土地承包了,给不给钱呢?”周答:“一亩地一年300元。”我又问:“合作社雇人看管也是要给钱的,果子的收入够开支吗?”一旁的姚玉琼说:“水果成熟了,要赶紧卖出去,就是运费贵。”周超东答:“我们引进的都是优良品种,顾客都很称赞。”</p> <p class="ql-block">明白人何用指点,言外意不必深究。总之一句话,经营农副产业,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盼风调雨顺,盼销路顺畅,任一环节掉了链子,就会前功尽弃,哪有不艰难的道理!回头试想我们这些退休人,每月国家保障按时发工资,该当盛世释怀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下山来到周超东的老家,那老家是旧房穿的新衣,两楼一进深,共有十来间屋,跟现在农村脱贫后,家家修的小洋楼比,勉强过得去。可屋内有字画,证明着主人的个性爱好,有别于他人。</p><p class="ql-block">客厅有两幅字,内容是“得也罢,失也罢,患得患失误其年华。凡事该做只管做,得了更好,失了莫啥!”“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散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p><p class="ql-block">文至此,当交代一笔。我1978年在南部县师范文史专业班教书,做班主任,何希凡、周超东、姚玉琼都是班上的学生。现何希凡是西华师范大学教授退休,周超东在南部县卫生局任局长退休,姚玉琼仪陇县教师退休。我们是仪陇游后,特来此地的。</p> <p class="ql-block">中国已是老年社会,退休人平生不曾大起大落,仅为家庭儿女劳累奔波,尽管此间他也为社会做了些贡献,却不值得夸耀。所以回忆今生,平凡普通,老来第一要义就是要看破得失。得之,未必喜;失之,不用忧——身体健康就好。以心交友,晚年生活,有几许知己,则足矣!</p><p class="ql-block">姚玉琼的妹妹姚友菊及其闺蜜徐荣华,随行为我们一路拍照并做视频,辛苦她们了。在周超东家门口留影后,我们就要出去吃饭而离开百亩果山了。临行何教授说:“这次陪老师出来畅游也是我多年的心愿。老师与我们亦师亦友,我也把这个作风带到了大学,与学生心灵相交。”</p><p class="ql-block">是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相识有限;能相处是缘,可相交才能叫缘分。在东顺合作社,我们已问过这山叫红子山,这沟叫三家沟。桃红已过,山青青一色;沟底良田,岂三家能种。名与实,自古以来便难同一的。然则,“求同存异”正是中华文化之大道,有什么不好呢?</p><p class="ql-block">离开三家沟周超东家,我们再次回头看了看红子山。我们心中都默默祝愿,待桃李成熟之时,果子丰收,卖上好价钱,则不枉果农艰辛一年的劳作了。</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五月廿二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送昨日来访友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周超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晨曦窗前百鸟鸣,黄桷兰花沁脾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垂枝桃李三山醉,满架蔷薇一院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绿树浓荫聚老友,小牌美酒品香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莫问明日衰与健,颐养天年不枉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邵培德,教育家、作家、辞赋家、特级教师,享受国家津贴。出生于1950年,重庆北碚人,下乡四川南部县知青,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先后在南部师范和南部中学任教,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0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退休后,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任教。2020年离开教坛。著有《培德文集》,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编有中学选修教材《国学概览》;著有纪实文学《我的知青生活》、长篇小说《S医生与H镇》,长篇小说《别恋幽梦》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