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往往看不惯所谓年青人的轻狂、冒险、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其实年青人的这种“特质”并不一定是缺点坏事,也可能是创新创造、干出一番事业的源泉动力。 即使出一点儿事也无所谓,我们应该理解宽容,不必过多地阻止责怪。</p><p class="ql-block"> 年青的时候,谁没有过“轻狂”之举、做过“冒险”之事呢?这里讲我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1966年“8·18”、“8·31”,毛主席接连两次接见红卫兵后,全国各地大中学生纷纷赴京期盼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这其中也包括我们──长春市第九中学高中三年三班的七名同学。</p><p class="ql-block"> 9月上旬,在京等待的日子里,我们游览了十三陵。当我们参观完定陵地宫和地上展室展品后,步行到长途汽车站准备乘车返回。夕阳西下,天气晴好。突然有一同学提议,到附近的十三陵水库看一看游游泳。</p><p class="ql-block"> 等车中的人告诉我们,这是今天最后一班车了。五人坚持去,因为1958年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劳动,崇敬、好奇,想看看那个地方,机会难得,再来不易;二人坚持返回,因为错过这班车,今天就再也没有返回北京的车了。双方各持己见,结果“分道扬镳”。我们向水库走去……</p><p class="ql-block"> 游完泳穿上衣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夜幕降临,路途遥远,无车可乘;荒郊野岭,空无人烟,不可野宿,别无选择只有走 反正没车无需绕道上公路,不妨抄近向北京方向行走。“披荆斩棘”,艰难跋涉,大约行走了1个小时,来到了公路上。</p><p class="ql-block"> 刚想歇歇脚喘口气,一辆空马车经过,跟车老板说好话,同意我们搭车。马蹄哒哒,车轮滚滚,一路前行。见前方灯火,愈来愈亮,车老板告之,那是昌平县城,心喜。</p><p class="ql-block"> 车进昌平县城,下车,谢过车老板,前行。见不远处一辆公交车已经发动,赶紧跑去。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不及了!”大家泄气地放慢了追赶的脚步。说时迟那时快,一同学飞奔而去,就在车门关闭的一刹那,手臂伸进了车门,“快跑!”他向我们呼喊。车门重新开启,我们搭上了最后一班车,每个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p><p class="ql-block"> 向司机询问,得知车并不开往北京,而是本县的沙河镇。司机说沙河有火车站,你们到那里看看还有没有到北京的火车了。到站下车后,我们赶到沙河火车站,值班员告诉我们,今晚没有到北京的列车了,心一下子凉了下来。候车室的挂钟显示,此时已近子时,候车室清冷,我们躺在椅子上准备熬过这一夜。</p><p class="ql-block"> 过了不久,“轰隆隆”“轰隆隆”,声音越来越大,从声音的轻快而非沉闷我们判断应该是一列空载货车。车进站了,“哧──”“咣当”,车停下了。我们跑到站内观察,见到车停在运行线路上,影响其他车辆通过,分析车肯定会继续开行。于是钻进空车厢,果然不一会儿车启动了,惊喜,笑言:“这车简直就是为我们停下的。”</p><p class="ql-block"> 车到清华园站停下,再也不动了,我们只好下车。好在市内的公交车还未停运,我们坐上了路经住处的公交车。子夜时分,我们终于回到了住处。当他俩见到我们时,惊得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一百里地,在没有长途汽车的情况下,是怎么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同学聚会,游十三陵“历险”仍然是大家的谈资。老来想起此事,咳,年青时候真是莽撞孟浪啊!不过经过这次“历险”,我坚信在人生的旅途上,只要有信心、有毅力、有智慧,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奋斗,就没有爬不过的山,渡不过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