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在天府绿道上

康人.西绕

<p class="ql-block">  很久就有去骑行一次成都天府绿道的打算,连日来30多度的高温又让我避之不及,23日凌晨柳城风雨雷电交加,炎热的气候转为阴天这是大自然赐予骑行人最美好的礼物。于是23日早晨前行绿道,车轮碾过鹭湖宫十区的柏油路时,已是上班时间,我跨上“捷哥”在公交车、电瓶车的人流中向绿道前行,沿江安河至光华大道前往非遗博览园上绿道,十二公路的路程加之适宜的天气轻松愉快,不多时就来到非遗博览园。</p><p class="ql-block"> 启程非遗博览园</p><p class="ql-block"> 非遗博览园的入口处,几名工人正在修剪路边的林木灌木,剪刀开合间,碎叶纷纷坠落,铺成一条绿色的地毯。我停下车,一边看他们劳作,一边询问旁边保洁大姐:大姐,上绿道咋个走呢。她抬头瞥我一眼,用手向前指了一下,说:你说的绿道,再往前走往右。她的眼神里既无好奇也无厌烦,只是机械地用扫把完成着她的工作。穿过一个下穿隧道走上了天府绿道,沿顺时针方向开始我的骑行,车轮开始转动,“捷哥”托着我卖力的往前走着,时间也随之流转。</p><p class="ql-block"> 流动的暮春</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坡度不陡的红色围栏处“天府绿道.锦城绿道”的几个字带我走向了绿道。骑行时不时有骑友从我身边超越我或被我超越,也有从逆时针方向来的,逆时针骑行难度大,主要表现在颇度上,相互以一声“加油”就算打招呼了。宽阔的绿道,一道实心线泾渭分明,两旁银杏和不知名的小树夹道,树叶在五月的风中簌簌低语。车轮碾过时,偶尔有落下的叶片在路面轻轻打旋,又被气流卷起,飘向远处。过了一座大桥,眼见河水已褪去往日的浑浊,呈现出一种沉静的灰绿色,岸边的芦苇发出了嫩芽,在风中摇曳出柔韧的弧度。河水奔流不息,而桥沉默伫立,仿佛在诉说什么,脑海浮现了都江堰奔流不息的岷江水,不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的河道、渠道滋润了成都平原吗。</p><p class="ql-block"> 收割后的田园</p><p class="ql-block"> 过郫县时,绿道两侧的风景悄然变换,城市的高楼渐次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大片收割后的田野,安靖镇等周边乡镇麦子和油菜籽已收尽,只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褐色的泥土裸露在阳光下,散发着湿润的土腥气,有的地方已开始种植水田,偶尔有几只白鹭掠过田埂,又迅速消失在远处的树影里。田边、路边姹紫嫣红的小花,或人为种植或依附于土地自然生长,点缀在这绿道的两旁,为大地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置身其中形成人在画中游的景观,那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p> <p class="ql-block">和大地在细语呢喃。</p><p class="ql-block"> 呼啸而过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犀浦段的绿道穿行于茂密的树林间,微弱阳光透过云层飘洒下来,被枝叶筛成细碎的光斑,洒在路面上,形成流动的图案。揣着粗气的我被偶尔鸟鸣叫停了,那清脆的鸟鸣从远处树林里传来,清脆而遥远,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我站在绿道旁边仔细聆听鸟的叫声,生怕惊扰了这片属于它们的静谧。对面一支骑行队伍,二十余人,鲜艳骑行服,车辆锃亮,只听见自行车“刷、刷”作响,从我身旁呼啸而过,留下一串笑声和飞扬的尘土。我知道这就是年轻,我已过了追逐梦想的年龄,绿道骑行对我而言,只是一次意志力的考验, 他们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弯道尽头,而我仍按自己的节奏前行。我想人这辈子或许也是这样,有人疾驰而过,有人放慢缓行,但始终都在同一条路上。</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经过新都沿东边继续前行,天府绿道一路串联起121个特色公园和生态区,多功能体验骑行、跑步、露营、观鸟、亲子、摄影等全覆盖,生态与城市融合,既保留自然野趣,又融入现代城市生活需求。每一个公园都独具特色,如:锦城湖公园,以湖泊湿地为主;桂溪生态公园,被誉为“成都版纽约中央公园”,拥有大草坪、湖泊和森林步</p> <p class="ql-block">道;青龙湖湿地公园,成都最大的生态湖泊湿地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观鸟胜地;……玉石湿地公园,以“玉文化”为主题,融合蜀玉元素,景观精致;萌宠乐园,专门为宠物打造的公园,设有宠物游乐设施和草坪。绿道上的这些人文景观让我流连忘返,七十八座“一桥一景”的桥梁,宛如艺术品般横跨在绿道之上,来到龙泉的十陵景区这里建有一处“红色驿站”,在锦江区,一处盘山绿道吸引了我,像是“天路十八弯”从下往上坡度提升,一口气上来体力不行的时没有办法的,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绿道逆时针比顺时针骑行难度大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走过的青龙湖</p><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我抵达青龙湖,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灰白的天空和岸边的树影。我在长椅上喝点水吃了点食物补充一下体能,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灰白的天空和岸边的树影,湖里不时有小动物向湖心游弋,身后拖出细长的波纹,远处的芦苇丛中,一只白鹭单腿独立,凝望水面,仿佛在等待某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时刻。湖对岸,城市的轮廓隐约可见,高楼如积木般堆叠,车流川流不息形成城市的噪音,与这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我想,人们之所以要建成环绕成都的100公里绿道,它像一根根的排气道,或许就是想要这座城市能更好的呼吸,让喧嚣得以暂歇,让疲惫的灵魂找到片刻的栖息</p> <p class="ql-block">  天府绿道零公里处---锦城湖</p><p class="ql-block"> 来到绿道的“0公里”起点,以“环球中心”为背景,“天府绿道.锦城绿道”K0+000作前景,拍下今天最有意义地一张图片。锦城湖是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公园的重要节点,也是天府绿道体系的标志性起点。由于骑行时间太长,此刻的速度明显的降了下来,骑行变得艰难,毕竟也是快六十地人了。锦城湖别有一番韵味,岸边的柳枝低垂,被昨晚雨水打湿后显得更加柔韧,随风轻轻摆动。几只麻雀躲在树下,羽毛蓬松,像是小小的绒球。我放慢速度,让微风拂过脸颊,感受这一刻的清凉与孤独。几个散步的老人慢悠悠地走着,仿佛时间在他们身上停滞。而我,仍在与疲惫对抗,与时间赛跑。</p><p class="ql-block"> 绿道也有补给点</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预想着,此次骑行可能时间长,午餐没法解决,就带了水和食物,结果上了绿道才发现,沿路都有“智慧驿站”小食品、水、应急药物……等等都有售卖,有的地方当地百姓还提供火锅粉、抄手……反正骑行在百公里的绿道上不会让你感受饥渴,在成渝环线高速桥下面,“骑友能量补给站”这里,面、米饭、炒菜……一应俱全,还有茶馆麻将,可以说我们四川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更神奇的是你还可以购买或租赁到品牌的自行车及其装备,许多骑友在此休整补给,我也一样,来了一碗</p> <p class="ql-block">手工冰粉喝一瓶无糖可乐。这里还在进行其他项目的施工,绿道被临时围挡隔开,只能绕行辅路。途经工地时,听见工人们的谈笑声,他们蹲在钢筋水泥间吃盒饭,有人高声讲着笑话,引发一阵哄笑,他们的笑声粗犷而真实,与绿道上精致的设计形成鲜明对比。工地旁的野草顽强地从砖缝中钻出,开出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在灰暗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鲜艳。我边骑边想,这不就是烟火成都,成都不在规划整齐的绿道上,而在这些粗糙而鲜活的生活里。</p><p class="ql-block"> 终点</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段路程尤为煎熬,也许是快到了心里有所放松,我不时地计算着里程,人困马乏疲惫袭来,我向往地非遗博览园迟迟不到,终于骑行到了早上出发地路口,非遗博览园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那几个修剪灌木的工人早已收工,留下整齐的灌木丛和清洁地辅道。再骑十二公里城市道路,我就回家了此刻时间显示已经骑了八小时二十三分(含拍照、就餐等时间),里程表停在124公里。这一圈骑行,仿佛经历了许许多多从满血复活到疲惫加身,百里天府绿道如同一个巨大的钟表盘,而我的车轮就是那转动的指针,划过了成都的腹地,也划过了无数人生活的碎片。明天,太阳照常升起,绿道上又会有新的骑行者,新的故事。而我的这一圈,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在普通一天的普通骑行,终将被遗忘在时间的尘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