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平潭被列为世界遗产大会的参观点之一。由此,平潭贝雕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亮相世界舞台。 平潭贝雕的产业化始于1955年。当时,平潭实验小学师生以贝壳拼贴台湾地形图赠予毛泽东主席,引起伟人的高度关注,此举催生了中国首家贝雕厂——平潭贝壳工艺厂。20世纪70-80年代是其鼎盛期,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2019年,平潭贝雕成功列入福建省非遗名录及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平潭贝雕以“立体、小巧、实用”为特色,兼具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构图美与格调美三重美学价值。 平潭贝雕的核心在于“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过艺术构思、磨雕、粘贴,成为一个个独特的工艺品。 这份美丽首先来源于自然的馈赠。平潭盛产贝、螺、蚌、蛤等海产品,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贝雕大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玉雕、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结合螺钿镶嵌工艺特点,成功创制了浮雕形式的贝雕画和多种实用工艺品。现已形成贝壳堆画、立体圆雕、嵌贝漆器、嵌贝盒子和贝雕花插等5大类200多个品种。 平潭贝雕不仅是海洋文明的缩影,更是中华传统工艺智慧的活态传承。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这门“指尖上的海洋艺术”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