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编者按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问题,西南大后方的凉山夷族同胞也成为国民政府重视的抗战力量之一。为了在西南地区培养和储备军事人才,期间,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先后在凉山招收了不少的夷族学员,他们在抗战时期调解夷族冤家械斗、调节夷汉矛盾,宣传汉夷一家亲,组织抗日军队,共同抵御外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为团结各族人民一致抗日,1938年5月,雷波县国民政府县长陈德纯积极争取到补吉、夷千、石批、石达、达一、根保、吴奇克古、老磨石土等8名黑夷头人陆续向政府投诚,并在城东开设“边民训练所”,教以现代军事政治垦牧各科之常识和技能,俾其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而知为国家民族服务,缓和了紧张的民族关系。1939年2月28日,陈德纯县长率吴奇、磨什、金区、阿卓、恩扎及布兹等支16名黑夷赴成都参观考察,晋见省党政军要人,并举荐其加入国民党。这是1939年3月27日香港版大公报对“雷波夷民归顺中央”事件所作的图文报道(图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第五节 筹建抗日夷民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下,首批川军于1937年9月7日开始东征,开赴抗日前线。这一时期,抗日烽火燃遍巴蜀大地,川军分为多个批次,陆续离开四川,奔赴华北、华东等地参与抗日战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39年冬,李仕安(坐在正中,穿汉人服装)回到老家雷波县,筹建抗日夷民军。</span></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冬,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毕业的雷波籍夷族学员卢占鳌、李仕安等人,一同晋见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和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委黄季陆,提出筹建抗日夷民军事宜。贺、黄二人提出筹建抗日夷民军,拟先组建凉山党部。国民党四川省党部遂委派卢占鳌任“中国国民党大小凉山党务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仕安为筹委会委员兼秘书。筹委会由6名委员组成,下辖雷波县柑子及屏山县西宁(1955年改隶雷波)、中都、夏溪、秉彝(今新市镇)等5个区分部。筹委会办公地点设在西宁,各区分部设书记1人,其宗旨是发展夷族国民党员,改变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陈规陋习,禁种大烟,成立夷、汉垦殖生产合作社,雷波、马边、屏山、峨边、沐川5县为活动范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37年1月,四川省教育厅在乌角村设立省立雷波边民小学,招收彝区学生前来就读。1941年春上改为城厢镇第十八保保国民民学校,李仕安曾任该校校长,后因经费短缺,1941年冬学校停办(孙明经 摄)</span></p> <p class="ql-block"> 筹委会成立后,通过进村入寨演讲、宣传等方式,在夷民中间大力宣传民族大义和抗战军兴政策,动员广大夷族群众积极参与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战信心。仅半年时间,他们就吸收夷、汉党员200余人。其中130人跟随李仕安参加军事训练,由李亲任教官,负责操练队列,传授军事知识。李仕安想借此组建一支1500人的抗日队伍。一时间,大山深处军歌嘹亮,抗日宣传在大小凉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p><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卢占鳌在千万贯、三鸡窝一带宣传筹建夷民抗日军时,不幸意外身亡。自此以后,李仕安独木难支,加之国民政府财政供给困难,经费无法到位,筹建夷民抗日军之事只好不了了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战时期,大后方的雷马屏峨地区成为开发热土,官办、民办的垦务活动日趋频繁,大小垦社星罗棋布。雷波县政府也于1938年4月恢复“屯殖统领部”,统筹辖区内各垦社的垦殖生产和社会治安。图为“凉山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事务所”徽章(宜宾市温涛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雷波县西宁场镇概貌(唐晓军/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筹建凉山夷汉抗日联军</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凉山夷汉抗日联军,又称“川滇夷汉抗日联军”。1940年,经四川省雷马屏专员毛筠如和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介绍,瓦岗地区夷族头人安登文(沙马土司后裔)前往重庆拜谒蒋介石,恳请组建凉山夷汉抗日联军。蒋介石当即任命安登文为凉山夷汉抗日联军军长,并批示拨给枪支弹药和组建经费。回雷后,安登文以“中央建设协进会川康滇边区理事长兼屯垦总队长”的名义,在卡哈洛羿子村和云南永善县黄葛树(今黄华镇)、黄坪等地招募兵丁,组建凉山夷汉抗日联军,期间有许多夷汉青年积极前来报名参加抗日。凉山夷汉抗日联军成立之际,重庆国民政府特派监察专员陈芝林前往云南永善县黄坪庆贺。军费开支等大小事务均由安登文亲自打理,后来联军发展成4个大队,大队下设10个中队,中队下设10个分队,其入伍官兵均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兵员已达2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雷波县卡哈洛乡羿子村传统民居(吴宗勉/摄)</span></p> <p class="ql-block"> 1945年初,正当安登文准备率领联军赶赴滇西战场时,被仇家买通云南永善县黄华乡保长肖国富,肖匪趁其酒醉之际开枪击毙安登文。凉山夷汉抗日联军群龙无首,随之解体。后来,部分将士被卢汉派人从昭通接到昆明参加滇西作战以及后来的远征军入缅作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水环绕的雷波县卡哈洛乡,金沙江左、前、右三面为云南永善县黄华镇,江心半岛及北面为四川省雷波县卡哈洛乡。20世纪40年代,瓦岗地区夷族头人安登文曾在这一带招募兵丁,组建凉山夷汉抗日联军(王耀财/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