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满时节,麦浪翻滚,一片金黄在南风中欢快舞动,麦田闪耀着丰收的光芒。然而,这片丰收的景象却引来了不速之客——成群的鸟儿盘旋于麦田之上,不愿离去。它们的目的显而易见:试图不劳而获,与农民争夺即将到手的麦子。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农民们以智慧应对,用稻草扎成人形,立于田间,守护即将成熟的麦穗。稻草人,这无声的卫士,成为了麦田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麦子似乎懂得农民的苦心,即便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也依然默默站立,心怀欢喜。麦收前夕,麦田最易遭受鸟儿的侵扰,一旦被啄食,农民一年的辛劳可能付诸东流。与自然灾害相比,鸟群的大规模偷食无异于一场严重的虫害。长久以来,鸟儿对人类充满警惕,只要有人在场,它们便不敢轻举妄动。然而,一旦人类离开,麦田便成了鸟儿的乐园。对于农民而言,鸟儿的行为令人无奈,但它们并无道德观念,只为生存而食,不惧任何约束。</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记忆中,稻草人总是默默伫立田间,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它们始终坚守岗位,仿佛胸膛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我们曾无数次惊叹于稻草人的威严,难怪鸟儿们会对其心生畏惧。然而,如今的麦田中,稻草人的身影已难觅踪迹。这又是为何?或许是因为现代的鸟儿不再为食物发愁。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改善,它们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与人类争夺口粮。于是,稻草人这一传统的护粮工具,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若你今日还能在田野间遇见稻草人,那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守护者。失去功能的稻草人,如今已成为田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岁月,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凡见过稻草人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