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是满族的发祥地、关东民族的再兴地、朝鲜族人民的聚居地,以神山圣水而闻名于世,有“关东第一山”之称。 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高、最深、最大的高山湖泊,是由岩浆喷发拓成的巨型伞面体;夏融、池水湛蓝;冬冻、冰面皓白;每年的11月中旬开始封冻,至翌年6月末完全解冻。<div> 天池水温0.7---11度间,年均气温-7.3度,冰层厚度1.2 --- 1.5米,最厚曾达3米。</div><div> 水面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为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长13.1公里,集水面约 21.4 平方公里;水面海拔2189.1米,最深处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总储水量为20.4亿立方米。</div><div> 夏季的天池的水清澈湛蓝,象一块温润的海蓝宝石镶嵌在十六座群峰之中,呈椭圆形,犹如一片初开的荷叶,展布在陡峻的火山口。</div><div> 天池出水口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有池水从阀门泻出,平均下泄量1.32秒/立方米,从未间断,是松花江的正源。<br> 天池有“龙潭”、“海眼”、“怪兽”之说,所谓“海眼”说是其与大海相通达,常有神龙出没。《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顶…群峰环抱,池高约二十里,故名为天池。土人云:池水平日不见涨落,每至七日一潮,竞其与海水相呼吸,又名海眼。清代《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div><div><br> 天池的特点是娃娃的脸,说哭就哭、说乐就乐。风狂、雨暴、雪厚。全年大风日在270天以上,平均风速为11.7米/秒。<br>天池池水泱泱,碧透湛蓝,面积之大,蓄积水量之多,是国内其它高山湖泊所不可比拟的,天池只有一个出水口,即乘槎河。乘槎河在其末端,接纳了龙门峰涌出的四大股冷泉,水量增大,河流到断崖处,在天豁峰和龙门峰狭窄的交合处,有一巨石将河水分为两股,似两条玉龙,勇猛地穿越石滩飞流直下,湍流冲击着悬崖峭壁间的青石,飞花碎玉,形成落差为68米的长白飞瀑。远望去,飞瀑悬挂在群峰竞秀的半壁天堑上,景致蔚为大气壮观。</div> 长白山北景区是中国东北著名山地,坐落在长白山北坡的山麓地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因其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也是中朝两国的界山。 <p class="ql-block"> 5月7日,坐火车1600多公里,从黑龙江海拉尔到吉林敦化,再乘大巴到延边安图二道白河镇,已是晚上8点。</p><p class="ql-block"> 8日上午,在长白山景区北门口,导游让大家租用大衣、护膝、鞋套,用来御寒和防水,然后乘观光车进入景区。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天池因冰雪未除而不能游览,游览了长白瀑布后,导游用绿渊潭的两亇瀑布来安慰我们没有看到天池的心情。据导游说,天池是有缘人才能看到的,大概70一80%来的人都看不到天池。</p><p class="ql-block"> 长白瀑布落差只有86米,有两条水流,她在南方可以忽略不见。但其与周围的雪山、植被、山石一起时,却有好独自的一番风味,厚厚的积雪,稀疏的树木,裸露的岩石,描绘出一幅大型而又简约的水墨画,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在一望无际的白山黑水里,有着苍茫的林海,洁白的雪原,乌黑的土地,湿润的沼泽,清澈的河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直流传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俗语。</p><p class="ql-block"> 东北地区有新老三宝,老三宝是人参、貂皮、乌拉草;新三宝是人参、鹿茸、雪蛤油(也有说是要哈油、熊胆与蜂蜜),其中长白山人参最有名。</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前,东北还有一项最有名,就是土匪,当时的土匪多如牛毛。譬如谢文东、许福(许大马棒)、张乐山(座山雕)、张作霖、张雨新(张黑子)、孙荣久、李华堂、孙殿英等等,都是著名的土匪,其中最出名的还是后来奉系军阀、东北王张作霖。这些匪患,从前的官府都清剿不净,但到了共产党手里,都被肃清了。</p><p class="ql-block"> 中餐后,我们参加了一个自费项目,先是坐了马拉的满族大车坐了一会儿,下车后走进林区,看人挖了一支早已放在那里人参;穿越了一段白桦林;进了一个土匪的山寨,有一个貌似座山雕、几个小喽罗模样的人: 在山寨里,“座山雕”半导半演了满族的婚嫁: 最后,参观鹿苑。</p><p class="ql-block">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