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清代的表与笺

静宜观山(屈春海)

<p class="ql-block">原文曾发表于2010.3《收藏家》杂志,本文有改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清宣统元年和硕礼亲王上皇帝贺表</b></p> <p class="ql-block">清代,表、笺是正公百官,文武大臣及朝贡各国向皇帝、皇后祝贺时使用的专用文书 。</p> 表,《文选》解释为:“表者,明也,标也。如物之标表。言标著事序、使之明白, 以晓主上,得尽其忠曰表。”表文始于汉初, 是大臣向皇帝陈述事情的文书。自东汉以后,凡论谏、劝请、推荐、陈谢、弹劾等皆用表,用途非常广泛。唐宋以来,仅限于陈谢、庆贺、进献所用。每遇国家有大庆典,群臣献文为贺,则用贺表,文为骈体。元代庆贺表文称为表章,遇皇帝生日、元旦,五品以上官员皆上表章进贺。明代庆贺文书,除表文以外,又增加笺文一项,凡遇朝中举行庆典,如寿诞(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等节日,内外臣僚须进表、笺庆贺,、表用于皇帝和皇太后,笺用于皇后。 清代沿袭明制,表文用途有特定范围,一作庆贺用,一作进献修史用。前者遇有庆典,如登极、传位、册立皇后,上尊号、徽号等,王公百官均上表庆贺。后者用于史书修成,例须由总裁官具表进呈,如《实录》、《会典》、《方略》编纂告竣时,要奉表随进。 再,当年考取的文武进士,要呈表谢恩。藩属国依期入贡,也用表文。现录黄正纲等贺 乾隆帝圣诞贺表一件,以见一斑: 镇守广东高雷廉罗等处地方总兵,驻扎高州府臣黄正纲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贺。伏以德统乾元,首正六龙之位,建于皇极,肇开五福之先。恭惟皇帝陛下,率育苍生,诞膺景命,顺时熙绩,百昌遂尔,万国和宁,御宇绥猷,四序调尔兆民利乐,太平有象,福祚无疆。臣等恭遇熙朝,欣逢圣诞,愿伏玉烛长调、庆时雍子九牧;金瓯永固,绵泰运于万年。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镇守广东高雷廉罗等处地方总兵官,驻扎高州府臣黄正纲等谨上表。 贺表由正表和副表各一,合为一份组成,正表卷而不折,副表折而不卷。其表文由内阁统一撰拟定式颂发,遇有其他庆典亦如法炮制,而各地官员所具贺表,则依定式录进、故其文皆雷同,千篇一律,辞藻骈俪,都是些歌功颂德的文章。庆典结束,贺表送内阁收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乾隆二十二年镇守广东高雷廉罗罗等处地方总兵官黄正纲贺皇帝圣诞贺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清乾隆二十三年鲜国王李算朝贡贺表</b></p> 朝贡诸国,也用表文,朝鲜、安南(今越南),在汉代都曾隶属中国版图之内,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琉球自明初入贡,派人到中国学习文化。故属国中,惟此三国使用汉字。而朝鲜对中国尤为恭谨,其朝贡庆贺的次数,也比其他国家多。据《清史稿 ·属 国传》记载:“凡万寿圣节,元旦、冬至,朝 鲜皆遣陪臣表贺,朝贡方物,岁以为常。”朝鲜朝贡贺表,皆用高丽纸,表里数层,缮写工整。兹录朝鲜国王李算朝贡贺表一件: 朝鲜国王臣李算右伏以聿,迓天休政, 属岁新之节,恭执壤奠,敢申星拱之诚,谨 备黄细苎布十匹、白细苎布二十匹、黄细绵 绸二十匹、白细绵绸二十匹、龙纹帘席二十 张、黄花席十五张、满花席十五张、满花方 席十五张、杂彩花席十五张、白绵纸一千三百卷,右件物等制造匪工,名般不腆,曷中称于享上,聊以表乎,由中臣无任兢惶激切之至,谨随表奉进以闻。乾隆十三年正月初一 日。朝鲜国王臣李算谨上表。 朝鲜国每次进贡,具呈表文,均派使臣 专往至京。贡使到京之后,先礼部大堂,举 行进表仪式,然后将表文转呈皇帝。皇帝阅 览后,或批示谕旨,表示嘉勉,或召见贡使, 温语慰之。然后参加宫中所举办的一些庆 典朝贺活动,最后在午门颁赏,赏给朝鲜国工及贡使绫罗缎匹、书画、珍玩等礼物,由贡使携带回国。 笺文始于东汉,称为“笺奏”或“笺记”。 魏晋时只称为“笺”,上呈皇后、太子、诸 王时使用。唐宋时仅臣僚上呈皇太子的文书才用笺。到了明清两代,笺文用途有所改 变。明代用以庆贺皇后、太子三大节之用;而清代不设太子,为臣僚贺皇后三大节专用文书。乾隆会典记载:“中外臣工,封章上达,庆贺皇太后曰表,皇后曰笺。”表笺 文体并无大异,而与表分称,主要为区别于皇帝和皇后。兹录书德贺笺一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清乾隆二十四年书德等上皇后贺笺</b></p> 镇守广东碣石等处地方总兵官,驻扎碣石卫臣书德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 言,伏以祥开宝宇,椒宫集多佑之庥;瑞启璇宵,兰掖迓无疆之福。敬维皇后殿下,仁符厚载,德协安贞。茂旨垂型,承健行而不息;温恭表范,并丽照以长明。臣等幸际昌期,恭逢令节。伏愿坤仪丕著,锦景福尔庆 衍鸿图;内治弥隆,播芳猷而辉生彤管。臣 等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谨奉笺称贺以 闻。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初十日。镇守广东碣 石等处地方总兵官,驻扎碣石卫臣书德等谨上笺。 贺笺正笺副笺各一,卷折之式同贺表,兹不赘言。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发布上谕:皇后寿节暨元旦、冬至与外廷无涉,嗣后俱 当永行停止笺贺,并以为例,与肃体制,而垂法守。其后即停止笺文的进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清光绪二十年皇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诞贺表</b></p> 在清代表、笺最典型代表要属光绪二十年光绪皇帝上慈禧太后六十寿诞的贺表,其正表为磁青笺纸,撒金笺纸托 裱,卷装、长122厘米,高31厘米,四周 泥金手绘纹龙图案。副表为磁青笺纸,撒金纸托裱,经折装,每开框高31厘米,宽14 厘米,四周泥金手绘纹龙图案。正表副表均 为满汉文合璧,上钤“皇帝尊亲之宝”,贺表恭缮精写,富丽堂皇,一看便知是出自宫 中御用文人之笔。贺表放在黄绫绵盒之中, 装潢考究,精美华丽,反映了当时最高装帧水平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清光绪二十年皇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诞贺之正表</b></p> 官员所上表、笺,其文字采用汉字,或 满汉合璧书写、件件蝇头小楷书写整齐规范。但也有一些表、笺,采用过于细小的仿 宋体书写,如同“蚊头”小楷,好似微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实录告成庆贺致辞表式</b></p> 阅读起来十分困难。贺表、贺笺尺寸一般为每开高29厘米、宽25厘米。贺表在文中出 现皇帝、皇太后字样要写在宽1厘米、高29 厘米的黄绫上,贺笺在文中出现皇后字样 要写在宽一厘米,高29厘米的红绫上,以 示区别,这一点与其它任何清代文书有所 不同。贺表、贺笺文前和文尾均用官印,缮 写好以后装入黄色绫质封套之中,封套下 方注明进贺表、贺笺人的官衔、姓名,盖上官印,然后交专差或驿站递送宫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乾隆三十五年和硕顯親王衍潢等上乾隆皇帝庆贺表文</b></p> 尽管清代表、笺纯属是歌功颂德,毫无实质内容的文章,但它毕竟是清代重要的 专用文书。今天,我们对其有所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 清代表、笺大多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人们一般已不易见到,然而亦有少量散落民间者进入收藏领域。2015年春季,在北京泰和嘉成拍卖会上,一件乾隆三十五年和硕顯親王衍潢等上乾隆皇帝庆贺表文以74750元成交,这大致体现了清末表、笺在当前艺术市场上的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