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沿着习主席的足迹</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走好新时代长征路</b></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定舵把航,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强调: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人民军队,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央视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播出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吴起段)</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b></h5> <h5><b> <font color="#ff8a00">毛泽东同志曾这样阐述陕北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落脚点,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里胜利结束;出发点,中国革命新的长征又从这里开始出发。</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到达吴起,迎来胜利</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让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永远</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高高飘扬在吴起镇</b></h5> <h5> <b><font color="#ff8a00">为纪念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90周年,加强党史教育,凝聚前行力量,缅怀革命先烈,近日,中国实力派馆藏篆刻名家曹欢先生,向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创作了书法篆刻作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以此来缅怀革命先烈,此次捐赠活动,对助力乡村振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文化名市”建设、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实力派馆藏篆刻名家</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曹欢先生在延安窑洞前创作</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颁发的捐赠证书</b></h5> <h5><font color="#ff8a00"> <b>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位于吴起县长征街和平路2号,2005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复原和浓缩长征重要历史关头的景点和人物,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缩影。</b></font></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纪念园以保护长征战场遗址地,回顾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兼有教育、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教育主题公园。主要建筑包括: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五大广场(入口广场、转移转折广场、雪山草地广场、会师广场、胜利广场),仿遵义会议旧址,彭大将军横刀立马,吴起镇“切尾巴”战役前沿指挥所等。</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座落于主广场。碑高25米,铸铜、花岗岩材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为铸铜人物雕塑,高5.65米。</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下部碑体高19.35米,象征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的时间。碑体上用毛体书法镌刻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碑体四面嵌入铜字“1935年10月19日”,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胜利的日子。底部一圈由11块浮雕组成,展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11个省。上部雕塑与下部纪念碑体总高度25米,象征红军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b></h5> <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雕塑是一个中央红军和一个陕北红军紧握红旗、高举长枪、目视远方,寓意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从吴起走向更加辉煌的胜利。</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b></h5><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位于陕西省吴起县长征街和平路2号,2009年9月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主要开展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一代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b></h5><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2015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开展各类爱国主义、党性、廉政教育活动 1000余场次,受众达 30余万人次。总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展陈面积1700平方米。</b></p> <h5><font color="#ff8a00"> <b>纪念园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范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吴起这片光荣的黄土地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见证着党领导人民进行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孕育着伟大的长征精神,为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b></font></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35年10⽉19⽇,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余里,胜利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吴起镇。</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从1934年10月10日出发,到1935年10月19日到达吴起镇,在历时373天的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用于作战的时间41天,日行军267天,夜行军18天,行军速度平均每天约为70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翻越了20多座大山,渡过了20多条河流,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多次,占领了60多座大小城镇,攻占700多座县城,突破了国民党中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吴起镇“切尾巴”战役</b></h5><h5> <b>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35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苏区西部的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并在此打响著名的“切尾巴”战役。</b></h5> <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当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国民党军骑兵部队便尾随而至,如同甩不掉的“尾巴”。随第一纵队率先抵达吴起镇的毛泽东决定主动出击,并立即电令彭德怀前来,又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讨论作战方案,决定由彭德怀部署和指挥这次战斗。</b></h5> <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这里,毛泽东亲自部署并指挥了著名的吴起镇“切尾巴”战役,干净利索地切掉了长征路上一直甩不掉的敌骑追击的尾巴,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剿灭红军的梦想,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使吴起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35年10月19日,吴起镇下了霜。这个只有11户人家的小镇,迎来了7000多名历经磨难的中央红军战士。</b></h5><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老红军钟珠瑞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周恩来高声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到家了,我们有家了,快,回家休息吧。”</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刚到陕北吴起镇,敌人五个骑兵团紧跟上来。毛主席指示要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这一仗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击败敌人骑兵。毛主席十分高兴,特意写了一首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相赠。诗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了诗,十分谦虚地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b></h5> <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吴起镇期间,中共中央召开了三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同时召开了吴起镇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第⼀次论述了长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吴起镇的十三天开启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光辉历程。</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长征经过了11个省,分别是: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红军长征达二万五千里,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血战湘江</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飞夺泸定桥</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爬雪山</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两年的漫漫长征路,太多的红军战士倒在了路上;两年的漫漫长征路,也磨炼出了一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队伍。</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过草地</font></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长征还并没有结束。这个时候,红四方面军还行走在他们的长征路上。而直到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才开始长征。</b></h5><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936年10月,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一带大会师,这标志着历时两年的长征终于胜利结束了!</b></h5> <h5>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延安的吴起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b></h5> <h5>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胜利,显示了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结果。</b></h5><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长征,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h5><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如今,90年过去了,长征,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却永不褪色。长征,也成为这些老红军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而红军,则是他们永远引以为豪的名字!</b></h5> <h5><font color="#9b9b9b"><b>主 编:刘 超<br></b><b>责 编:王 扬<br></b><b>顾 问:王 磊<br></b><b>统 筹:刘家伟<br></b><b>策 划:许来伟<br></b><b>校 对:赵文培<br></b><b>审 核:王晓明<br></b><b>编 辑:范蓉芳<br></b><b>单 位:怀川融媒体中心</b></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