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西欧春绿里

海丽

春天出行,以休闲的方式分三段游览西欧多国。第一段5天自由行 - 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维罗纳、科莫湖。第二段 – 在瑞士巴塞尔登船,沿着莱茵河北上,8天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下船。第三段 – 在荷兰与比利时两国首都自由行5天。 飞越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飞机掠过起伏的山峦,沟壑深浅清晰可辨,飞过法国和意大利交界处4810米高的勃朗峰,感觉山顶快要贴到机身了。 傍晚时分到达米兰。前往位于古城区的酒店,放下行李步行去晚餐。远远就被身披夕阳余晖、金光璀璨的米兰大教堂吸引过去。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密密麻麻的精工雕塑、尖塔和飞檐,十分雄伟壮观。 <p class="ql-block">晚餐后走回酒店,大路两旁的古典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跟着手机导航,穿过一条只容一辆车过的小街弄,赫见一道不高的木门两边饰以现代艺术石雕,持盾牌的无脸战士和寓意战争的武器。不禁好奇这是什么机构?</p> 读了门边两块牌子吓了一跳,分别是:北约意大利快速部署军团总部,伦巴第陆军军事指挥部。难以想象这俩威武的军事机构,竟藏身在如此狭小的巷道里!也许只是一个侧门。果然“意大利无处不艺术”。 上午前往坐落在米兰布雷拉宫里的Pinacoteca di Brera布雷拉美术馆,规模不算大但宫殿式的挑高空间,展示大幅画作很有气势。这里收藏了拉斐尔、卡拉瓦乔、贝利尼、鲁本斯等不少名画。 在这里欣赏到多幅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画家、相同命题的《最后晚餐》。几百年来欧洲许多大名鼎鼎的画家都曾以《圣经新约》这个故事为创作题材,以不同的构图和方式去描述耶稣被犹大出卖后,与他的十二圣徒在一起吃最后一顿晚饭的场景。 楼上是艺术博物馆,楼下是艺术学院。穿过廊道时看到学生们在上课和做雕塑模型。有众多大师级作品为伴的学习环境多么令人羡慕。 中午从米兰乘火车45分钟,前往东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浪漫小镇维罗纳。中世纪的城墙炮楼,古色古香的红砖桥,一如其名的拉丁语含义“极高雅的城镇”。 莎士比亚写作凄美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故事发生地定为13,14世纪意大利维罗纳这个充满传说的地方。世界各地莎翁迷慕名而来,这里成为打卡网点。在朱丽叶故居门前的小巷里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进入拱门院里,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约会的那个阳台。 我们对虚构人物的“故居”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穿过拥挤的人流走出小巷。经过一个市图书馆,里面设有战争纪念馆,还有半个在炮火下幸存的18世纪老图书馆。 米兰古城一日游,从1450年修建的斯福尔扎城堡(Sforza Castle)开始。四面有护城河深沟,曾是防御城堡,后来成为斯福尔扎家族居所。米兰在二战时期60%的城区建筑被英军炸平,城墙大门是战后重建的。意大利导游坦然地说:“我们不怪任何人,谁让当时咱们站错了队呢?” 米兰是伦巴第首府,意大利金融中心。在穿过马路拐入金融广场之前,导游故弄玄虚地说:“等下会看到一个让你震惊到昏倒的雕塑,可要有心理准备哦!“大家好奇心被挑起来,到底是什么酷东西这么夸张? 金融广场呈四方形,被四面高层建筑围着,犹如一个无盖的方盒,踏入广场,只见正中央一个建于2010年的巨型现代雕塑,面向金融公司大楼挑战般地竖起中指。在西方文化里,向人竖中指是极具侮辱性的粗鄙动作。为何在这里?向谁示威?什么意思?可自由解读。我想,在大楼里上班的人真倒霉,没招它没惹它可每天都得面对它。 米兰的圣玛丽亚教堂里,达芬奇在里面绘画的《最后的晚餐》是世界遗产项目。不同于很多名画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之间巡展,要看达芬奇这幅真迹就只能到现场来,因此门票十分难订,我们在几个月前订票也订不到。后来灵机一动,报名参加包含这个内容的一日游,才得以达成心愿。 1495年达芬奇采用他自己发明的油彩与蛋彩混合颜料,在教堂的食堂北墙上绘制《最后的晚餐》。他运用透视法成功呈现出画面的立体空间构图。《最后的晚餐》被视为是文艺复兴进入了顶盛时期的代表作。二战的炮火摧毁了它置身的教堂,但是这幅墙面却得以神奇地幸存下来。 从一个不起眼的门口进入米兰主教堂,里面所有墙面都是14世纪-16世纪知名艺术大师的圣经故事湿壁画,无比精美,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又看到了一幅绘于16世纪的《最后的晚餐》。<br><br> 两天里在黄昏、晚上、白天几次路过米兰大教堂,每次都为它的巍峨所惊叹。今天进入大教堂参观,近看墙、柱、门上的浮雕人物,更是精美得令人叹为观止。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几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个人物像,个个精美细腻。 教堂内部也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和所有哥特式教堂一样,教堂内部完全依靠两边的玫瑰花窗采光,细长的窗子上嵌彩色玻璃,主要以圣经故事为主题。这些玫瑰花窗造于500年前,至今仍光彩夺目。 <div>一座逼真得犹如人体解剖模型般的塑像,圣巴尔多禄茂(St. Bartholomew)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曾在公元1世纪把基督教传入了亚美尼亚。传教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拦,以身殉教,生前还遭到暴徒活剥皮,他的肩上搭着自己在殉道时被剥下的皮,用右手扶着,眼神坚毅,目视前方。</div> 在有时尚之都美誉的米兰只停了短短两天,没能领略其时尚,然见识到它富有美学底蕴的前卫。如米兰中央火车站古典建筑前一个给缺口打补丁的大苹果、教堂前的大卫开膛等。 从美轮美奂的米兰中央火车站乘火车北上40分钟,就到达了科莫湖。科莫湖是个冰蚀湖,面积146平方公里,湖水深达400多米,湖底在海平面下227米。自罗马帝国时代就成为欧洲贵族和富人喜爱的度假胜地,建造了许多优美的别墅宫殿,更留下许多名人传说。 我们在科莫湖停留3晚,租了一套湖边公寓。意大利房东太太说她家有游艇,儿子Leo可以开游艇带我们游览科莫湖。这家人做生意可谓一网打尽。 年轻的Leo很健谈,见到华人就自来熟,聊起他们家与中国颇多贸易生意。父亲先是代理服装,后又代理医疗器材。母亲管理家庭投资的房地产物业。他除了协助家族生意,每年到中国出差两次,自己又与朋友创办了新公司,有空还给母亲的租客开游艇赚外快。然后聊到中美贸易战,说“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了,如果你们知道有中国买家可介绍给我,可以找到美国以外的大豆农场“。 我们称赞他积极勤快,他感叹说像自己这样努力工作的同龄人很少,大多数朋友都躺平、懒惰、只管玩乐、不顾未来。 科莫湖沿岸好些风景小镇,可搭乘交通船穿梭其间。当地人会边开船边指点,哪座房子是哪位名人的物业,哪栋别墅的真正主人是哪个神秘政客。哪位天王巨星在哪个花园举行婚礼…。 本来在科莫湖计划停留2天半时间,然后乘火车前往瑞士巴塞尔。不巧乘车当天遇到意大利全国铁路工人罢工,全部列车被取消,只好推迟前往瑞士时间,在科莫湖多停留一天,反倒轻松下来,慢慢欣赏它的夕阳、雨雾、阴晴变幻的面貌。 科莫湖的巴尔比亚内罗别墅 (Villa del Balbianello) 位於阿维多(Avedo)半岛一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包含一座双塔教堂的优雅建筑,被美丽花园、长廊、面湖露台与雕像环绕。这座优美的别墅建筑屹立在伸出湖面的半岛尖端,在科莫湖里航行必经线路上,十分引人瞩目。 这项被大片茂密绿树林所包围的物业,最初是宗教场所,后被改建为私人別墅,最后被著名探险家與登山家圭多·蒙齐諾(Guido Monzino)购得。他將其佈置為个人博物馆,1988年他去世后,捐赠給 意大利环境基金会。 在科莫镇主教大教堂里,欣赏精美的大幅织锦、石雕。路过歌剧院门口,看到中国歌唱家廖昌永的演出海报。可惜当晚我们就要离开科莫湖,无缘欣赏。 <p class="ql-block">从科莫湖乘火车到瑞士港口城市巴塞尔,游览了半天时间,只能大致领略一下这座城市的欧陆风貌。</p> <p class="ql-block">傍晚前登上游船Monarch Princess开始8天的莱茵河漫游。沿线经过瑞士、法国、德国、荷兰4个国家,白天登陆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情的港口城镇。</p> 第一站停靠德国西南边境的小镇Breisach,在古代这里曾是战略要地,历史上多个王朝更替,包括罗马、法国等统治时期。 走上城堡,看到一面极简风格的墙画。三个顶着钢盔的十字架,上书:牺牲、和平、自由。今天是5月8日,80年前的今天,德国正式签署二次大战无条件投降。对德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既是战败投降日,又被视为摆脱法西斯的解放日。德国人导游坦诚地说,德国两次开启大战,两次以失败告终。父母从小告知战争的惨痛,教育后代永远不要挑起战争。 团内90%的游客来自美国,其余来自加拿大和澳洲。虽然导游一般避谈政治,但是目前世界多边关系动荡,前景莫测,在历史回顾中免不了抒发感受。他说战后长期处于美国与欧洲同盟保护伞下,目前德国人对美国政府立场的转变感到忧虑。听说总理已前往美国洽谈,民众普遍希望能重新建立起共同体关系,增加国家安全感。 莱茵河流经法国境内,色彩绚丽的小镇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这里法国与德国以河为界,隔河相望。古时是罗马兵营,后来被法国统治200年,又被德国统治直到二战后回到法国手中。 斯特拉斯堡是欧洲议会总部、欧洲人权法院所在地,因此被称为欧洲首都。在莱茵河所经城镇中,这个城市独特的风貌最是令人陶醉。 6次改变国界,混合文化传统,以及中世纪以来不同时期的大量精美建筑,使它在1988年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哥特式的巴黎圣母院教堂每天有天文钟表演。 前往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这是德国经济最强的区域,在欧洲为第二大,仅次于伦敦。拥有奔驰汽车总部等知名大公司,显然占有总部经济优势。 这条路通向奔驰汽车之家,路上摆放着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85年设计和发明的由单缸内燃机推动的三轮车,就是全球第一辆汽车。他将发明投入制造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妻子的全力支持。她不但拿出嫁妆给丈夫创业,还大胆学开当时还不成熟、不可靠的汽车上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司机。 海德堡古堡在二战时期因缘巧合避过了轰炸,得以幸存。我们的车进入四年前才开通的森林公路,穿过黑森林快捷到达海德堡。参观城堡废墟、俯瞰莱茵河。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8次造访海德堡,留下名句 “我把心遗失了在海德堡“,无数名人的赞美使得海德堡成为德国排名第一的旅游景点。 海德堡地库里有1751年建造的世界最大的酿酒桶,据说诗人歌德曾有“人生短暂,尽享佳酿“的感言,一如李白,有好酒相伴就能诗如泉涌。 横跨内卡河有好几座桥,最出名的是这座9拱洞古老石桥,建于1786年。桥的一端有一座桥头堡巍然屹立,与山上的海德堡古城遥相呼应。老桥上有两座雕像,一个是选帝侯卡尔特奥多,一个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桥头还有一只造型怪异的铜雕猴子。 600多年前海德堡大学就已闻名遐迩,这里的哲学家小道,就是著名思想家黑格尔等大师级人物常常散步沉思的地方。 船在航行期间,由罗马尼亚籍主持人举办讲座《欧盟与北扩》,以较迟加入欧盟的原东欧国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为例,讲述加入欧盟前后的变化和利弊。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9日欧盟EU成立。成员从开始的6个国家到至今大部分欧洲国家。1986-1995东欧国家随着柏林墙倒下陆续加入。但是要成为欧盟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欧盟主要是贸易关系,但北约则是政治和军事同盟,不是所有欧盟成员都是北约成员。英国离开欧盟后,目前是27个成员国,25种语言,5.1亿人口。</p> 欧盟接受东欧国家,主要为了地缘关系、政治因素、贸易资源。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为例,加入欧盟15年后的变化,正向的是人权和经济。但是挑战与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尤其是贪腐,法律体系需改革。欧盟对这两个成员的信任感明显下降。在欧盟成立75年的今天看,前景仍然是不确定的。 莱茵河是西欧最长的河流,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在荷兰流入北海,全长1320公里。船行莱茵河与运河之间,总共通过了12座调整水位高低的河闸。 很喜欢欧洲内河游的休闲节奏,船慢慢悠悠地走,两岸风景如画,将时光凝固在画面中。 <p class="ql-block">穿过长长的一段梦幻般美丽河谷。两岸山丘起伏,古时起瞭望保护作用的城堡屹立在高处,斜坡上片片葡萄园,岸边村庄房舍连绵,犹如一幅幅立体画,向着河面徐徐展开。</p> 教堂钟声在宁静的河面上回荡。河上运送矿石铁砂的平板船和岸边穿行的火车,给画面增添了活力动感。 到达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科布伦茨Koblenz,一座精致休闲的德国港口城市。老城中有许多巴洛克式的塔楼建筑,老城广场、圣母教堂。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各种建筑,风格多样而相伴和谐。 威廉一世纪念碑,戎装的国王骑着英武的战马,昂立在位于莱茵河和摩泽尔河的交汇处的岬岸德意志之角上 (Deutsches Eck)。 <p class="ql-block">德国知名古堡马克思城堡(Marksburg)是位于德国城市布劳巴赫附近的一座城堡,是世界文化遗产莱茵峡谷的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城堡是莱茵河沿岸唯一一座未被战火破坏保存完好的城堡。城堡里有一座精美的小教堂,还有一个小小的战争博物馆,陈列德国千年古代的武器与装备演进。</p> 建城2000多年的科隆,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在二战轰炸下幸存,这座建于600多年前,至今仍是世界最高的哥特式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其内部气氛庄严,沿着廊道设有多位大主教的墓棺,地上的马赛克组画非常精美。不同时期和风格的花窗,透着几个世纪的历史光阴。 <p class="ql-block">船上每天饮食有肉类、海鲜、素菜等多样选择,每到一个地方会选配当地特色菜肴。</p> <p class="ql-block">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这段莱茵河船游的最后一站。</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以运河与单车多著名。平均每人3辆单车,不用带头盔,作为灵活、快速和低成本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速度极快,不会礼让行人。过马路时精神高度紧张,常被神出鬼没呼啸而过的单车骑士吓一跳。</p> 大风车是荷兰的标志,运用风力水力发电。欧洲17世纪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被视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画家的伦勃朗在这里出生成长,面对风景如画的小河,每天注视着光影的变化。 历史上荷兰频繁卷入侵略和被侵略。荷兰海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集中展示了荷兰这个大航海时代海上霸主之一的航运、贸易、殖民、战争等历史。 大名鼎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成立於1602年,到1799年解散,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采用集资分红方式加快加强掠夺和殖民东方,获取高利。 <div>荷兰引以为傲的代尔夫特陶器,受中国青花瓷的影响,采用蓝白两色。该馆对大航海贸易期间的海上霸主历史比较低调处理,还设立专馆对殖民奴役史进行反思。</div> <p class="ql-block">在阿姆斯特丹常看到歪歪斜斜的公寓大楼,在别的地方早已作为危楼看待了,这里却依旧住人。这里的强风不仅能推动风车,还能吹动房子。这排房子就像一群喝得东歪西倒、互相搀扶的醉汉哥们。</p> 乘坐小船在阿姆斯特丹纵横交错的运河里穿梭观景,是它的特色游览项目。河道里各式各样的船屋,也是它的城市风貌之一。由于管理不易,全市限制3千艘船屋,价格与费用不菲,并非廉价住所的概念。 <p class="ql-block">荷兰国家博物馆是欧洲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馆藏丰富。3小时才看完了两个馆。1600-1900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巅峰,馆藏大师作品都很精彩。</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多幅真迹是荣誉画廊的重点。其中最著名的《夜巡》正在工作室修复中,一幅仿真复刻画在工作室隔壁的大厅陈列,人们可以两边走动对比真迹与复刻的局部。</p> <p class="ql-block">欣赏优秀的建筑和美术作品,都必须细看局部,而现场看真迹效果与看照片大不一样。</p> 难得的是博物馆将同时期的家具、艺术品等精品与画作一起展出,得以较全面地了解和欣赏到那个艺术辉煌年代建筑、工艺、技术、审美的同步发展、相互辉映。 进入文艺复兴之后,很多欧洲画家争相学习先进的、创新的、优秀的表现技法。随着画家们掌握的立体纵深和光影手法越趋纯熟,宏大叙事的巴洛克画作呈现出舞台剧般的魅力,高光牵引着人们的视线,令观者有置身其中之感。 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火车站,是人们转往欧洲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规模很大,建筑外立面富丽堂皇。旁边的拱形隧道里,蓝白瓷砖画,反映荷兰在大航海时代扬帆远航。 <p class="ql-block">中央火车站里南来北往人流涌动,忽发奇想,该不会在这里遇到某个熟人吧?结果还真的出现了偶遇。傍晚接到朋友短信,问你们走到哪里了?说他们已到阿姆斯特丹来乘船游览莱茵河。见了面方知原来不约而同选了同一条船,是同一段航线的反方向。我们从瑞士巴塞尔港上船,沿着莱茵河顺流而下,到阿姆斯特丹结束,早上刚下船。他们当天下午登上同一条船,航线反转,从阿姆斯特丹逆流而上到瑞士巴塞尔。</p> 晚上结伴到港口附近去走走,用游客的眼光观察阿姆斯特丹的特色夜生活。红灯区里妓女是合法经营的,街上一个个忽明忽暗的橱窗里,性感裸露的妓女在骚姿弄首,勾引游客。沿河两边,性博物馆、性用品商店、脱衣舞夜总会林立。<br><br> 荷兰是欧洲国家中信教人口最低的,社会风气极为开放,崇尚个人自由,在世界上率先实施大麻合法化。在路上行走,常有浓浓的大麻味随风袭来。 今天跟随包车小团前往郊区风车村,经过33公里长,建于1927年的大坝,因为阿姆斯特丹低于海平面,为了保护城市不被淹,建立大坝做降低水位调节。 风车村曾经是个农业小镇,现在成了民俗旅游景点,里面除了食店和礼品店并没什么东西可看。最糟糕的是这里是风口位置,又强又冷的阴风直往骨头钻,昨晚已着凉感冒现在更为加重。 下午太阳出来稍微暖一点,到了童话世界般的羊角村。羊角村的名字源自建村时地下挖出大量带角的羊头骨。 羊角村的古乡民是13世纪从欧洲南部难民北上在此定居,村民为将此地挖出的燃料运出去的交通而开挖一条条运河。 这里保持着天鹅、野鸭游弋的原生态的湖泊,几百座芦苇草屋顶农舍式房子。纵横交错的小运河和木制小桥编织出一幅幅宁静美丽的水乡画。 伟大的画家梵高是荷兰人,参观阿姆斯特丹梵高艺术博物馆是重点项目,我们很早就在网上预订了门票。意外惊喜地发现遇上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的特展《告诉我花落何方》。这是基弗与梵高艺术对话的特展,我们运气太好了。 三年前我们曾前往梵高渡过生命中最后两个月的法国小镇奥维尔,造访过镇上饭店阁楼上他的小房间,给他无限灵感的野花、教堂、麦田,到他和兄弟的墓前悼念。对梵高生平的了解无疑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和表述。在这里看到梵高的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十多幅。 梵高早期创作于矿区的这幅《吃土豆的人》粗黑的线条,变形的人脸,沉闷的气氛,比较不讨人喜欢。这次在现场看原著效果不一样,看出较为丰富的层次和技法。看梵高这画就像吃苦瓜,年少的人是不会喜欢的,年龄越大越能品尝出苦中的甘。 梵高在精神病院里创作的鸢尾花,厚重的颜料一个月才干透。他曾形容说,有些颜色的组合是珠联璧合、互相成全,交织融合,就如夫妻恋人。<br><br> 这幅《杏花》的创作,是梵高被抑郁折磨苦闷不堪时,获得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弟弟有了个新生儿子。这幅春天杏花开的画面欣喜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欣慰的是,当年那个新生儿、梵高的唯一侄儿在1973年创办了这个梵高艺术博物馆,让梵高的艺术发扬光大。 每次看基弗的展览都会被震撼到。这次基弗的25件作品在梵高博物馆与一步之遥的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汇集展示,有大型画作也有立体的雕塑品。今天拖着发烧的身体前来看梵高与基弗,仿佛跟随他们的创作激情在燃烧。 布满市立博物馆古典楼梯上两侧回廊的基弗新作《告诉我花落何方》以黏土、颜料、制服、干玫瑰花瓣与黄金构成,象征生死循环与人类命运的母题,同时呼应梵高1889年的《向日葵(Sunflowers)》。 1963年,基弗曾追随梵高的足迹游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梵高对其创作的影响延续至今。这次展览将梵高的七幅关键作品,包括《麦田与乌鸦(Wheatfield With Crows)》等与基弗的同主题巨幅画作一起,以双联画的形式并置呈现,展示了基弗与梵高之间的特殊联系 – 关于枯萎、生命与自然的力量。<br><br> 基弗的《星夜》是对梵高经典《星夜》的重新诠释,通过现代材料和技术展现了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这件装置《上升,上升,坠落》结合影像相关材质,表达基弗对人类历史重量的思考。 离开阿姆斯特丹,南下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住在古城区大广场边上。这个始建于12世纪的大广场四周围绕着精美的哥特式建筑、华丽的巴洛克雕饰,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广场之一。 在比利时的2天半时间,原定的游览内容因生病而压缩了一半,布鲁日也去不成了。好在这段是自由行,可以随时调整。 久闻大名的尿尿小童雕像,就立在广场不远的一个街角喷泉上,如果不是聚着一堆人,个个举起手机在拍摄,一定会径直走过不予理会,因为尺寸实在不起眼,观之让人哑然失笑。倒是整条街上的商店都在运用这个尿尿小童做生意。 晚餐在酒店餐厅,吃地道的比利时菜。一锅肥硕的青口,只放西芹和洋葱蒸煮,吃其清鲜原味。一道奶油烤鲜虾蚬肉鱼肉,一盘三样小菜:焖牛肉、夹肉酥饼和肉丸。小朱看着锅里的洋葱,说起自己在不舒服时含着洋葱睡觉有效果。于是在结账时我向服务员询问是否可以在厨房拿个生洋葱,原因是可治感冒喉咙痒咳嗽。比利时服务员瞪大眼睛,显然没听说过,但是很爽快地进厨房拿出一白一紫两个生洋葱给我,还不肯收钱。 取消了不去远途的布鲁日,但也不想呆在酒店里浪费了时间,改为前往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主要看古典艺术馆的部分,展示15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绘画收藏。<br><br> 看完美术馆,走回酒店的路上遇到比利时一年一度的LGBT大集会,广场和周边道路全是彩虹装扮的同志,少男少女、老头老太,热闹非凡,据说有数万人参加。在西欧几个城市米兰、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看到自由开放的风气更甚于美国,就连一些政府机构、歌剧院建筑和公共汽车,都以彩虹旗装饰。 此次旅途只剩最后一天,我们决定前去离布鲁塞尔约一个小时车程的滑铁卢(Waterloo)小镇,参观210年前英荷联军与拿破仑法军决战的古战场。这场著名的战役一举改变了当时欧洲的版图。 我们先到了小镇的游客中心去拿资料和参观了联军指挥官威灵顿公爵的纪念馆。纪念馆对面是小镇的教堂,里面安放着威灵顿半身像和铭文。适逢星期天上午做礼拜的时间,还是梵蒂冈新教皇就职日,可是空荡荡的教堂里只坐着孤丁丁几个人,比唱诗班的人还少。看来西欧信教的人数确实很少了。 到了滑铁卢战场纪念区域,远远地就看到顶上屹立着一头雄狮的青绿山丘。这座狮子丘是滑铁卢战役5年后,荷兰国王威廉一世下令建造的纪念台。登上226级台阶到达狮子石座下,凝视脚下这个著名战役的古战场。 1815年6月18日,威灵顿公爵与布吕歇尔指挥的英普联军,与拿破仑指挥的法军,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惨烈决战。从早上鏖战到半夜,一天的决战中,双方投入十多万人,伤亡7、8万人,可谓尸横遍野惨绝人寰。 战场博物馆采用非常先进的方式,3D动感图像,销烟、雪飘、战场的动态。多个重点场景的视听,尤其是反映1815年6月25日那天的决胜战役过程的3D立体电影,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场浩大战争的紧张激烈气氛。 在狮子丘的北边,有一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圆形大厅,一幅360度全景画描绘滑铁卢战役,让人们站在5米高的平台上沿着环形大厅沉浸式观看。 滑铁卢惨败彻底终止了拿破仑的帝王业。世人从此将“滑铁卢”作为惨遭失败的代名词。胜者王侯败者寇。拿破仑战败后被作为叛国者流放到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直到6年后去世。<br> 威灵顿公爵被视为是拿破仑战争中反法同盟阵营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也是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将领之一,睿智而冷静。即便作为胜利者,威灵顿公爵也感叹:“相信我,除了失败的战斗之外,没有什么比胜利的战斗更令人悲伤”。因为他目睹战争的残酷,懂得为胜利付出的代价。 这次旅行,中间8天乘坐莱茵河轮船,服务全包。前后两端各5天是自由行。尽管做了周全计划,仍然难以避免出现意料不到的突发情况。美国出发时因转机地方遇到雷暴天气,航班取消。在意大利,预定乘坐的跨境,因当天全国铁路罢工被取消。在瑞士,Uber司机因道路施工,中途取消订单放了我们鸽子…。本来以为事不过三,没想到最后回程的航班又撞上转机的芬兰机场罢工而取消。旅途中出现突发事件是防不胜防的,幸好能及时调整找到替代方案,虽然增加了交涉麻烦,但总算没影响到环环相扣的行程,更重要的是没影响到我们愉快旅行的心情。 近几个月海明迷上AI科技工具,ChatGPT使用得越来越纯熟,在这次多国旅行中发挥了极大作用,随时帮忙识别、搜索、翻译、解答、建议、推荐…,犹如身边有个24小时随叫随到的秘书。 有时询问AI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出于好奇。这天路经繁忙的市中心,骑楼角下一位女士趴在地上疾书大字报。我们看不懂她的文字,拍了一张照片问AI她在干嘛?得到以下回答:這位女士是在瑞士巴塞尔(Basel)的街头进行一种帶有明确政治色彩的个人抗议行动。从她写的內容分析,她应该是一位长期认为自己在精神医疗或司法程序中被不公正对待的人士。她选择在市中心(可能靠近法院或市政建筑)靜坐、手写标语,並用纸胶带将文字固定,這是一种有规划的「靜坐抗议」形式。她穿著整齐,态度平和,這与典型的流浪乞討者很不同,显示她更希望传达讯息,而不是索求金钱…。从一张照片透露的信息,就可瞬间做出全方位的辨别、分析、推理和结论,AI超越人类个体的智能已不需怀疑。 <h3>此行漫游了西欧6国,历史与现状,古典与现代,观感丰富而复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