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若不是这次相遇,我对青梅的概念,便只停在留在唯美浪漫的古诗词和历史悠久的故事典故中。<div><br>在中国古诗词的浩瀚星空中,关于青梅的诗句比比皆是。李白《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描写,为后人贡献了青梅竹马的爱情佳话。“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在《点绛唇·蹴罢秋千》中,通过嗅青梅这一举动,让情窦初开、天真烂漫、娇羞矜持、青春灵动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div><div><br></div> <br>“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的这首《青玉案》是我最喜欢的关于青梅的词。尤其是最后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通过生活中司空见惯、平常普通的事物,信手拈来,随意罗列,便将一腔绵绵无尽的“闲愁”形象化、诗意化、共鸣化,实在是妙极!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作诗曰“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因当时人们对这句词的喜爱与追捧,更是以“梅子”之名相赠,人送别称“贺梅子”。<div><br></div> <br>古往今来,与青梅相关的诗句和典故多得难以赘述,但让青梅登上历史舞台的推手非曹操莫属。青梅煮酒的习俗不知起于何时,但却通过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让世人耳能熟详。东汉末年,群雄称霸,其中曹操、刘备和孙权逐渐脱颖而出,有争夺天下之势。彼时刘备未成气候,曹操掌控朝局。曹操东征吕布时,顺带将有功的刘备带回了许都,尊其为皇叔,以礼待之。一日,曹操邀刘备青梅煮酒,共论天下英雄。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连筷子都掉在地上了。好在当时空中响起一声炸雷,刘备巧借雷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掩饰了其“逐鹿天下”的雄心。一场刀光剑影,浸染了青梅酒香,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人感慨“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div><br></div> <br>另一个与曹操有关的青梅的典故便是“望梅止渴”。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据考证,这是曹操率军攻打宛城(今天河南南阳),行军途中发生的事。夏日炎炎,面对行军队伍口渴无水的困局,曹操看向远方的树林,智从心来,激励士兵,“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听闻,精神大振,快马加鞭,仿佛已经吃到酸甜可口的梅子了,由此“望梅止渴”的故事便也流传至今。而这里的“梅”,便是青梅。<div><br></div> <br>青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于是,每每芒种将至,仲夏即临,便到青梅煮酒时!“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这是宋朝词人晏殊的《诉衷情》,跨越了历史长河,青梅煮酒,不仅论得了英雄,更诉得了衷肠,话得了家常。“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在苏轼看来,青梅煮酒又何如共赏“细雨黄梅”?<div><br></div> <br>而如今,这青青涩涩、圆圆小小的青果,就长在我每年春天都来赏梅的梅树上。那朵朵绽放的梅花,还在记忆中鲜活依旧,岂不知,梅花绽放之时,一颗颗青梅已然孕藏其中。花开花落,春去夏来,时光将一颗颗青梅悄悄抚孕。虽然稀稀落落,廖廖可数,但却跃然枝头,清晰可见。原来,这就是诗词和典故中的青梅啊!它透过纸张,穿越历史,就这么赫然出现在面前,怎不让人惊喜?!<div><br>我慌忙拿出手机拍照,一张两张,引来路人询问,“这是什么啊?”“青梅,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青梅!”我一脸自豪。如若不是公园我长走的那条环湖主路封闭施工,我断然不会节外生枝走上旁边的这条小路,也不会遇见这青梅。这几株长在公园一角的梅树,我也仅仅是每年梅花盛开的时候来看看,之后便再无问津。如果我知道它们还能结出青梅,我定不会如此。不过,我怎么就从未想过梅花落尽是能结果的呢?</div> <br>幸运的是,我在地上捡到了几颗掉落的青梅,它们大多比不上树上的圆润,有的甚至有着伤疤,但我却视若珍宝。我将之放入掌心,轻嗅其味,香甜绵长,着实醉人。有几颗小小的黄黄的软软的,我忍不住将其中一个放入口中,但实在不堪其酸,随之吐掉。剩下的几颗,我有心附古人之风雅,以青梅煮酒,但终是担心失了雅念。索性,留着作个纪念也好。<div><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晴川</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5.24</div><br><br> <br><br><br>03:47<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