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不同程度存在,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县发改局积极探索,出实招、求实效,持续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面对新时代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新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减负改革,通过优化考核体系、规范人员借调、创新工作方法等举措,让基层干部真正从文山会海和过度留痕中解脱出来,在项目攻坚、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的主战场轻装上阵、大显身手。</p><p class="ql-block">一、重构考核体系,破除"唯台账论"桎梏</p><p class="ql-block">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考核中存在的"痕迹主义"倾向,犹如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干部的手脚。针对"材料论英雄"的积弊,创新建立"三维立体"考核体系:项目推进看现场实效,政策落实看企业感受,民生工程看群众口碑。在重大项目推进中实行"红黄绿"动态管理,将工作专班直接派驻到建设一线,通过“每日晨会、每周调度、每月亮晒”,让干部在施工现场解决问题、在项目一线创造实绩。今年实施的省市重点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缩30%,建设周期较往年缩短15%,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正是考核改革释放出的强大动能。</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整合考核项目。将原本分散的多个考核项目进行整合,避免重复考核和多头考核。例如,将涉及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相关的考核指标进行梳理,统一纳入一个综合考核体系,减少考核频次,让干部从频繁的迎检中解脱出来。</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突出考核重点。聚焦工作成效和关键指标,摒弃一些形式主义的考核内容,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项目考核中,更加注重项目的实际进展、投资完成情况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不是仅仅关注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和美观度。通过精简优化考核,让干部明确工作重点,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推动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等实际工作中。</p><p class="ql-block">二、规范借调机制,筑牢基层治理根基</p><p class="ql-block">干部借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工作中的临时用人需求,但如果借调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县发改局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严格规范干部借调。</p><p class="ql-block">一是建立健全借调审批程序。明确借调的条件、期限和审批流程,所有借调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杜绝随意借调、长期借调等现象。对确需借调的干部,要明确借调期间的工作任务和职责,避免借调干部成为“闲人”。</p><p class="ql-block">二是加强借调干部管理。对借调干部实行跟踪管理,定期了解借调干部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确保借调干部在借调期间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同时,要求借调单位和原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借调干部的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三是清退违规借调干部。对违规借调的干部进行全面清理,让他们尽快回到原岗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通过规范干部借调,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p><p class="ql-block">为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要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县发改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p class="ql-block">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标准,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勇于担当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p><p class="ql-block">二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于在改革创新、推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只要不是主观故意,且能够及时改正的,给予容错纠错,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p><p class="ql-block">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减负不是减责,松绑更需赋能。县发改局将持续深化基层减负改革,在破除形式主义中锻造实干作风,在优化治理体系中提升服务效能,让每一名干部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细胞。当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我县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