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加坡的天气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便下起了小雨。我从观鸟回来的路上,突然被一阵淅淅沥沥的雨声拦住了脚步。躲进街心花园的小亭子里,我静静等待雨停。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从亭边的树丛中传来,这声音陌生又悦耳,仿佛在召唤我靠近。我屏住呼吸,仔细搜寻声音的来源,终于在树枝间发现了一只小鸟。它的羽毛被雨水打湿,显得有些凌乱,但依然灵动可爱。定睛一看,这不是褐喉食蜜鸟吗?它小巧的身姿在雨中跳跃,似乎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依旧欢快地歌唱着。</p> <p class="ql-block"> 褐喉食蜜鸟是一种迷人的小生物,身长约十厘米,羽毛呈现出鲜艳的绿色和金色,喉部则是一抹深沉的褐色,显得格外独特。在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它们常常栖息于花园、公园或森林边缘,以花蜜和小型昆虫为食。我曾听闻这种鸟儿的存在,却从未亲眼见过。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雨,竟然让我与它相遇,真是意外之喜。看着它在雨中自在地活动,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p> <p class="ql-block"> 雄性褐喉食蜜鸟拥有油亮的金属绿色背部,紫色或紫罗兰色的背部、臀部、上尾覆羽和肩部,翼覆羽呈赤橄榄色或栗色,翼羽棕色边缘带暖橄榄绿至黄绿色,黑色尾羽边缘泛着蓝绿色光泽。头部侧面橄榄绿至绿褐色,下巴和喉咙淡粉棕色,带有金属紫色边框,下颌颈处浅粉红色,胸前簇毛鲜黄色,其余下体绿色至黄绿色,胸部和上腹部颜色更鲜艳。眼睛红色,喙黑色,腿灰色或橄榄棕色。雌鸟则为灰橄榄绿色上体,鼻孔、眼环和髭纹黄色,翅膀和尾巴棕色,边缘泛黄,喉咙和下体明亮的黄绿色。幼鸟类似雌鸟,但喙较淡。不同亚种在羽色色调和雄鸟羽衣的虹彩上有所差异。</p> <p class="ql-block"> 分布于远东和澳新界,缅甸至爪哇岛,菲律宾中部和南部,印尼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在中国,于2009年在云南省首次记录到该物种。但没有详细的影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 褐喉食蜜鸟在2010年12月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被记录,一只雄鸟和一只雌鸟出现在当地,并留下了影像记录。</p> <p class="ql-block"> 褐喉食蜜鸟的鸣唱由树梢发出,包含2至4个音符,如“sweet-sweet”或“swit-swit-sweet”。叫声包括尖锐的双音节,首音上扬,第二音下降,还有响亮愉快的“kelichap”声,硬质的“swit”声,细长高音的“siiewei”声,觅食时的尖锐“whiiu”声。</p> <p class="ql-block"> 雨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整个街心花园都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水汽中。褐喉食蜜鸟似乎察觉到我的注视,但它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反而继续在枝头跳跃,偶尔停下来用尖喙梳理湿漉漉的羽毛。这一刻,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它的世界,时间也变得缓慢而宁静。或许,这就是观鸟的乐趣所在——在不经意间与自然中的精灵相遇,感受它们带来的惊喜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味刚才的场景。虽然只是短暂的邂逅,但那只褐喉食蜜鸟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新加坡的天气虽然多变,却也因此充满了未知与惊喜。而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小生命,总能以它们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