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一世界,探索北京古塔手记之七—琉璃溢彩香山巅,香山琉璃塔】

霞客🐰

<p class="ql-block">从香山北门踏入这片静谧之地,沿着湖光山色穿行而过,踏过那条铺满绿草的古径,绕过昭庙残存的红墙白壁,一座七彩辉映的琉璃巨塔赫然映入眼帘——这便是香山琉璃万寿塔。它宛如一位身披华彩的禅者,静立于层林叠翠之间,将乾隆盛世的辉煌、汉藏交融的智慧,以及近代烽火的伤痕,尽数镌刻于这30米高的塔身之中。</p> <p class="ql-block">琉璃万寿塔坐落于北京香山公园宗镜大昭之庙(昭庙)后部,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这座七层密檐式实心塔,以八角形须弥座为基,塔身表面镶嵌着80座琉璃佛龛,檐端悬挂铜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回荡于山谷之间,宛如梵钟入耳,令人心旷神怡。香山的琉璃万寿塔,是北京现存琉璃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塔下是一座石砌方台,其上建有八角形基座。基座四周环绕着白玉栏杆,内设木构附阶,廊柱环绕,形成环廊。附阶中部建有塔座,顶部覆盖八角形屋面,宽大舒展,宛如巨伞张开,既可供人内观佛像,又能遮风避雨。附阶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成为低矮的须弥座,周边再次环绕以白玉栏杆,尽显精致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在须弥座正中,矗立着七层琉璃宝塔塔身。塔身内部为实体化建筑,外部仿木构设计。每层均以黄、绿、紫、蓝等皇家专用琉璃构件砌成柱子、拱门、斗拱、额枋、檐椽与瓦陇,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塔刹则以巨大的琉璃宝珠制成,更添庄重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这是拍摄于20世纪初年的琉璃万寿塔残景照片。看到这座名塔被毁至此,令人痛心疾首。1860年,静宜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毁;1900年,再受八国联军破坏,西方列强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愤慨。两次劫难,昭庙建筑群亦未能幸免,如今仅存琉璃牌坊、白台、红台与石碑等。然而,这座琉璃塔因建筑耐火而得以留存,但下部亦受严重损毁,幸得建国后得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香山宗镜大昭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九月十九日,该庙开光。它是为迎接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希来京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大寿而建的行宫,故世称之为班禅行宫。</p><p class="ql-block">为便<span style="font-size:18px;">迎接六世班禅</span>其来京时居住,乾隆特意在静宜园内为其建造了“宗镜大昭之庙”,琉璃万寿塔作为附属建筑便建于昭庙之内。</p><p class="ql-block">古松与琉璃塔相映成趣,此景被命名为“琼松塔影”,成为香山一景。</p> <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中的古建筑倒影映于湖水之中,与水中盛开的睡莲和游弋的金鱼共同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琉璃万寿塔的建筑艺术水准极高,展现了清代乾隆年间建筑艺术的巅峰成就。与古人不同的是,如今我们游览香山,见到此塔,更多的是对景观与建筑艺术的关注,赞叹其与自然山水森林的巧妙融合,感受那份景色宜人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漫步香山,琉璃塔的斑斓色彩与昭庙的古朴气质相得益彰。塔身流转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庙宇静默的轮廓则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此次游览,不仅领略了古建之美,更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温度,这份独属于香山的古韵,已悄然沉淀于心,成为记忆中一抹难以忘怀的风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