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气 象 石 》</p><p class="ql-block"> ——科幻小说连载(18)</p><p class="ql-block"> (原创)</p><p class="ql-block"> 作者:曜成</p><p class="ql-block"> 文化,既具有使人自我反省,自我增强的功能;也具有使人自卑自大,自我堕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气象,反映着地球岩石圈、海洋圈、生物圈、冰雪圈(土壤)、大气圈五圈循环规律,是其信息之象征。</p><p class="ql-block"> 文化,反映着人类社会军事、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领域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社会精神的气象。把文化比喻为气象,那些能造福社会的文化产品就好比气象石。</p> <p class="ql-block"> 人类生活在气象环境里,没有风雨之难,没有季节之变的日子,我们不知不觉,不识气象之能;没有农耕之作,不知气象之用。</p><p class="ql-block"> 人类生活在文化社会里,没有天灾人祸,没有是非之争的日子,我们不知不觉,不识文化之化能;没有竞争之需要,不识文化之用,……。文化象不象气象?</p><p class="ql-block"> 气象五圈循环的自我代谢,自我净化功能来自进化运动;文化,民族文化的自我净化,自我发展的功能在于承优弃短,与时俱进!</p> <p class="ql-block"> 文化和气象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让人身在其中,为其所使,为其利用;为其所累,不知其情;不享其力,不为驱动;不受其害,不知其能。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威利文和汤姆逊,两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中情局收集情报的工具,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文化价值和文化机制被间谍机构利用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而候风地动仪的故事,则揭示了我们在文化传承上存在的认识不足,技术上存在的缺陷。</p><p class="ql-block"> 我们自问,张衡用地震天诫代替吏治的文化思想今天还存在吗?</p> <p class="ql-block"> 1988年,侯风地动仪在日本展示的时候,有人质疑它的功能,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把这看作是对主权的侵犯,婉拒而维护国家尊严;反而顺从对方的要求,无知的用杆子捅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问题就是思想文化中缺少主权意识,法律意识!</p><p class="ql-block"> 张衡的侯风地动仪(没有实物)及其文献,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涉外活动中具有主权意义,不容置疑。这既是国际惯例,也是法律。国际上任何国家展示文物,参观者无权要求进行功能展示,这既是常识,也是国际公法惯例。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面对这种无知无理的挑衅,不去维护中华文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反而从自尊滑向自卑自责,为什么?并因此以不科学不严谨为理由,调整教材,改变自己!为什么?用今天的科技文明标准去要求古代的科技文明就科学就严谨了吗?今天哪国的地震预报是完美的,科学的,严谨的?</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科学严谨的问题,而是文化斗争,文化打压!请看以下事实:</p> <p class="ql-block"> 1988年,不顾参观者无权要求文物主权国展示文物功能的国际公理质疑侯风地动仪。</p><p class="ql-block"> 2017年,以不科学,不严谨为理由,将张衡的侯风地动仪移出教材。</p><p class="ql-block"> 2018年,南京九华山公园,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松井石根等罪犯牌位。</p><p class="ql-block"> 2019年,利用香港教材企图美化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 2021年,清华大学美院海报丑化中国女性。</p><p class="ql-block"> 2021年,利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材传播极端文化,恐怖主义,煽动民族仇恨,企图分裂中国。</p><p class="ql-block"> 2022年,人教版教材插图丑化中国儿童。</p><p class="ql-block"> 2022年,陕西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竟然用侵华日军的照片做雷锋。</p><p class="ql-block"> 如此等等,科学严谨在哪里?为什么这些事件会发生在有几千年文明的今天?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否也需要主权来支撑气节!法律来维护细节!文化斗争是软实力的较量,没有主权意识,谁来点燃烽火台?没有法律意识,怎么强化文化的软实力?</p><p class="ql-block"> 正视不足,我们才会更进步!改进不足,我们才会更强大!</p><p class="ql-block"> (谢谢阅读,全文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