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棠樾牌坊群

竹报平安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p class="ql-block"> 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牌坊群的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结构布局与中轴对称美</p><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在结构布局上展现了严格的中轴对称之美,采用中轴对称设计,展示精湛建筑技艺。摒弃了以往以木质结构为主的设计,转而采用质地坚硬的“歙县青”石料,构筑出坚实且高大挺拔的青石牌坊。</p><p class="ql-block">石料的使用与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这些牌坊不仅牢固耐用,更在石与石之间的巧妙结合中,彰显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使用“歙县青”石料,坚固且有艺术表现力,经历风雨依然屹立。历经千百年风雨,它们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历史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牌坊群的故事与人物</p><p class="ql-block">鲍灿孝行坊</p><p class="ql-block">鲍灿孝行坊,作为棠樾牌坊群中的一员,同样展现了精湛的工艺与坚固的质地。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更在岁月长河中屹立不倒,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其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无不彰显了古代匠人们的智慧与匠心。鲍灿以孝行闻名,牌坊彰显其“圣旨”认可与皇帝嘉奖。</p><p class="ql-block">慈孝里坊</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鲍灿的孝行,人们特设了慈孝里坊,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座坊身,不仅是对鲍余岩与鲍寿逊的慈孝精神的表彰,更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为后世孝道文化的象征。慈孝里坊,以其独特的卷草纹头脊式、4柱3间的建筑风格,以及8.57米的通面阔、2.53米的进深和9.6米的高度,彰显着其不凡的地位</p><p class="ql-block">鲍文龄之妻江氏的节孝坊</p><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以其庄重肃穆的建筑风格,彰显了鲍文龄之妻江氏的崇高节操。它表扬江氏的贞节孝行,展示她如何以一己之力守护家族与社会道德。牌坊上镌刻的“节孝流芳”字样,不仅是对她一生的肯定,更是对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p><p class="ql-block">乐善好施坊</p><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展现了江氏的乐善好施精神。其结构与“矢贞全孝”坊相仿,同样彰显了江氏的非凡品质。该坊旨在赞扬鲍淑芳的善举,将其施善精神永志于牌坊,成为家族和社会的典范。</p><p class="ql-block">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p><p class="ql-block">节劲三冬坊,这座牌坊的建立,是对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与“脉存一线”精神的深刻缅怀。它表彰吴氏的节操与孝顺,象征家族道德的传承和地方社会的楷模。</p><p class="ql-block">鲍逢昌孝子坊</p><p class="ql-block">在这座牌坊的背后,隐藏着鲍逢昌的至孝故事。县志中记载,逢昌在年少时期便失去了双亲,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他终身未娶,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父母的孝敬之中。表示对鲍逢昌的深孝行为的认可,突出其为孝道精神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鲍象贤尚书坊</p><p class="ql-block">该牌坊是专为纪念鲍象贤而立,彰显其尚书之位。它纪念鲍象贤的功绩与坚持,彰显其在政治生涯中的坚定不移与廉洁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