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漏底村

风清月白(鹤居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 者:风清月白(鹤居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742849</b></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1日上午,因上饶三清山满时的雨,满眼的雾,我不得不下山,回驻玉山县城。山下无雨,便查询玉山的古村,排第一位的是双明镇漏底村,便欣欣然前往见识一番。</p> <p class="ql-block">我见到了现在大多所谓的古村难得的如这般天然去雕饰,我觉得相关对它“传统乡村活化石”的评价不虚。</p> <p class="ql-block">沿着盘旋而上村道,近村口,有一竖牌,正面有“最后的香格里拉----漏底”、背面有“油菜花香拍摄地”字样。</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缓缓行驶不足五分钟,近山崖边俯视,周遭山峦连绵,而中间有鹅蛋型不到千亩的平整田园,田园四周山坡间,古朴农居零零落落。细看,其地型,村落居于高山盆地;其地貌,应属典型的喀斯特。</p> <p class="ql-block">可能此处没有开发为景区缘故,介绍该村的资料极少,当然没有导游,虽然也有玉山朋友带领,可他也首次踏进。我们便驻车村边村道,缓缓下坡走上狭狭石板道,盲目随意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那些农居,泥墙黑瓦或木结构,属典型的江南民居,那些成色较新的农居,则用上了绿色琉璃瓦和石灰粉墙。屋前或屋后,古树古藤相掩。篱笆围上菜园,土地不肥,耕作精细。</p> <p class="ql-block">在农居中穿行,基本不见行人,更不见其他游人。大多宅院大门紧闭,即使开启,或呼唤不见应声,或只见老人忙碌。而最多见的是老母鸡率领一群小鸡草丛觅食、山羊们悠悠然然山坡啃食……还有一条应该不足半岁小狗始终追随着我们,弄得我翻遍口袋也找不到它能吃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向近千亩田园的半道,终于见到了一位老伯,便与他攀谈起来。老伯姓陈,村护林员,他自豪说,他可管着村里地上走的天上飞的,俩儿子都考大学出去了。现在村的户口上有700多人,常往的人只有70多人,大多老人,中年人很少,其他人都住镇上县上或其他地方,小孩也都随父母住居。当问他当地农户的收入情况时,他指一指前方大块田园,说这块宝地主要管个饱,挣钱还得靠山果,现在正在发展乡村旅游。闻言,我有些惆怅,更多是纠结。这块宝地又要热闹平凡了。</p> <p class="ql-block">我专门询问漏底村名的由来。看他神情,再次自豪。他说我们村可是国家认可的中国传统村落。这里虽然四周山的水都住村里流,村里又没有河流,却从来没有积过水,因为水都漏到地下了。他指了指一个方位,补充说,在那里走半个时辰的山上,有一个天坑,坑中有暗河,可能水都漏到那条暗河里了。我赶紧问他怎么走,说难走难找,他因还有事否则可带我们去。听到他还有事,我们就与他道别。</p> <p class="ql-block">那个天坑看来今天难以探访了,我转身面向那片田园。这是一片几百几千年来哺育漏底村民的沃土。天然的平整,细看土质,不算肥沃,可规整有序,精耕细作,从中可见村民对这片土地的钟爱。放眼望去,见有二位年长村民,护理着他们的家园,如同照料着他们的子孙一样用心用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