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七天,来到土耳其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奇亚。卡帕多奇亚不是行政省,而是托罗斯山脉到黑海之间广大地域,它以独特的火山岩地貌,洞穴式住房以及岩穴教堂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走好几个景点,多为步行,导游领队关照穿合适的鞋,而我,偏偏忘了带拐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格蕾梅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乌奇萨城堡</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这块巨大的岩块上开凿了四通八达的洞穴,既可居住,又可御敌,称其为城堡真没错!</p> <p class="ql-block"> 鸽子谷,据说是古代训练信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格蕾梅露天博物馆,是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遗产。最初基督徒为了躲避政治迫害,迁移到卡帕多奇亚的陡峭山谷中,凿山建教堂,並修建了一些必需的生活设施。这里汇集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大都已损坏,但依稀还能看到一些遗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茶水间、厨房和餐厅相互关联的洞穴。</p> <p class="ql-block"> 这个洞窟教堂参观人很多,不仅要另外买票,还得排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堂的标志还清昕可见</p> <p class="ql-block"> 虽然脚不行,但上这个高度没几个人,只能自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天午餐在岩石餐厅</p> <p class="ql-block"> 下午去奥兹库纳克地下城,路过另一个景点“骆驼岩”。</p> <p class="ql-block"> 公元初,基督教徒为逃避罗马人的屠杀,凿穴而居,洞穴相连纵深地下几十米,分6层,有完善的粮仓,马厩,卧室,厨房,甚至有葡萄酒窖,以及透风孔,逃生通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朝地面的通风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下钱粮库</p> <p class="ql-block"> 地下还有一层,狭窄逼遁,人多了闷气,又是很陡的斜坡,没敢下去。</p> <p class="ql-block"> 今天真辛苦16000多步,最后导游请我们在欧提伊萨咖啡厅喝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镇也有教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伊斯兰风格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 今天住洞穴酒店。其实只有几间是真洞穴,很多都是装饰成的。要讲舒适,真没普通的好。不过我们在那里吃了一顿满意的早餐——竟然有泡饭!</p> <p class="ql-block"> 第八天,我们去参观卡帕多奇亚地区最为神奇,最为独特的“精灵烟囱”。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石柱拔地而起,头上戴着奇奇怪怪的帽子,人们认为这里面住着小精灵,称这些石柱为仙人烟囱或精灵烟囱。</p> <p class="ql-block"> 数亿年前,卡帕多奇亚地区的火山喷发改变了周围的地形,火山灰和熔岩堆积起来形成了凝灰岩和熔岩层。凝灰岩属于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喷出的细粒碎屑物质堆积而成,而熔岩层则是火山喷出地表时岩浆冷却而形成。此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二种不同密度的岩层被风化,被侵蚀。相对松软的凝灰岩层风化得快,而岩浆层相对坚硬,风化得慢,于是形成了石柱头上戴了帽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大看,更象蘑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路都是这样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 又有一处景点,说是令很多人脸红心跳,有大批貌似男性生殖器的火山灰结构,故委婉地称它为爱情谷。我怎么还是觉得象蘑菇。</p> <p class="ql-block"> 格雷梅北边的阿瓦诺斯,是卡帕多奇亚著名的陶器小镇,小镇中流经的红河,是土耳其最长的内陆河。河水中有丰富的铁质,小镇商店里的陶器正是取自红河中的红粘土制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镇上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MADO店小息,说这是家网红店。</p> <p class="ql-block"> 一份冰淇淋一杯红茶,略加休息,到小镇打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跨越两岸的钢索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镇中央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店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 小镇还有不少冰淇淋店,营业员小哥拿着长勺敲着桶,喊着:China <span style="font-size:18px;">Ice cream</span> ,想拍他,又想没买他的冰淇淋,不好意思,算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3:35时,我们到卡帕多西亚机场,飞回伊斯坦布尔。</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7世纪,希腊移民在此建城,那时称为拜占庭;<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帝国扩张领土时这里改名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时这里改为伊斯坦布尔。</span>它曾是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这三个世界帝国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直到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首都才定为安卡拉。</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和地中海之间有一条黄金水道,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是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机翼下的伊斯坦布尔</p> <p class="ql-block"> 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一站是参观托普卡帕宫,又称老皇宫。</p><p class="ql-block"> 穆䍑默德二世在征服拜占庭帝国君土坦丁后,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托普卡帕”翻译过来就是“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历任苏丹都在这里工作和居住,也是举行国家仪式和皇室娱乐场所,最顶盛时期,据说有五万多人在此工作生活,一般认为就4000多人。奥斯曼帝国灭亡后,于1924年政府下令改为帝国时代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建于1728年的巴洛克风格饮水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柱子上的花纹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老皇宫的大门称为“帝王之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就是老皇宫的第一庭院,左边一幢红色的建筑是拜占庭式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第一庭院又称为禁卫军之庭或阅兵院,所以是最大的一个,宾客必须在进入笫二庭院前下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条宽大的林阴道直接通向第二庭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庭院大门</p><p class="ql-block"> 又称作崇敬门或中门。这里是苏丹进行审判会见的地方。有议事厅,厨房,马厩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正义之塔位于议会与后宫之间,据传是宫内最高建筑物。它象征苏丹反对不正义行为,让远处每一个看到正义之塔的人感受到苏丹的存在。正义之塔上可以看到议会厅的金框窗户,议员开会时,苏丹并不参加,他只是在金框窗户前听,如果他不同意讨论的意见,就关掉窗户,议会马上调整议题。😅😅奥斯曼式的民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义之塔</p> <p class="ql-block"> 过了这吉兆之门,便是第三庭院,又称内宫,是老皇宫的心脏地带</p> <p class="ql-block"> 进入觐见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苏丹坐在稍高的王位上,穿着镶有大量宝石的金袍,接见官员,外使。使者在官员偕同下亲吻苏丹下摆边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觐见室的两边是宽大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庭院的两边是拱形长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阳台上的穆斯塔帕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阳台上三个漂亮豪华的亭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能远眺金角湾。</p> <p class="ql-block"> 老皇宫许多建筑都很美,有欧州的风格,有伊斯兰的特点,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不唐突,相辅相成。</p> <p class="ql-block"> 老皇宫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在南口西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角湾</p> <p class="ql-block"> 托普卡帕宫非常大,而且有好几个博物馆,珠宝馆和瓷器馆免费,还有武器,画作,书法原稿,服饰等展馆,但游览时间只按排45分钟,连走一遍都来不及,别说看看,拍拍,品味品味!</p><p class="ql-block"> 我排队参观了珠宝馆,一睹奥斯曼帝国时代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珠宝馆有二个展厅,展厅的连接处,高大宽畅的露台让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出庭院,与卫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 老皇宫不远处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听名字,就知道是东正教堂。</p><p class="ql-block"> 罗马帝国分裂后,占据东半领土的东罗马成立了拜占庭帝国,而拜占庭即君土坦丁堡,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 公元325年,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半岛出现了新的伊斯兰文明,十字军东征,拜占庭结束。奥斯曼土耳其将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把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糊住,基督教雕像搬了出来,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宣礼塔。</p><p class="ql-block"> 1935年,土耳其的第一任总统及国父凯末尔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博物馆,将塗抹在壁画上的灰浆擦去,改名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共有的宗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圣索菲亚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这个城市的地标式建筑,它建于1609年奥斯曼帝国时期,气势恢宏,造型奢华独特,由于寺的墙壁有1/3以上都贴了蓝色彩瓷,人们称之为“蓝色清真寺”,它的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p> <p class="ql-block"> 伊斯兰教的特点是它的教堂不许有人物像,不像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都有偶像。每天向麦加方向作5次礼拜,说是与神交流,宣礼塔里都诵读《古兰经》,有专职人员宣礼,不用录音设备。</p><p class="ql-block">大得没法拍,要无人机才能看到六个尖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礼拜大厅</p> <p class="ql-block"> 进到里面要赤脚包头,只留一条通道能参观,人流乌央乌央的,一转眼,团里的人不见了,自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真寺的格局几乎一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能拍到四座塔,一座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 与蓝色清真寺一墻之隔的苏丹阿合麦特广场。广场上有三个纪念碑:“奧拜里斯克方尖碑”:公元390年,原来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前的方尖碑,被罗马大帝买下,切成三块运到君士坦丁堡,并加装了大理石底座,距今3500年历史,仍保存完好;最后一块君土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原来是君士坦丁七世为纪念他的祖父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碑身外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只剩石质的核心。1894年地震中,石碑受到较大损坏,此后土耳其政府对其进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青铜蛇柱,原来是希腊人战胜波斯人后,在公元前5世纪造的祭坛的腿,顶端由三个蛇头支持着金碗,下面是“蛇柱”,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金碗消失,蛇头到17世纪未也被破坏,现在仅剩下一截青铜柱。</p><p class="ql-block"> 在三根碑的照片中几乎找不到,专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 为庆祝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98年访问伊斯坦布尔两周年,这座喷泉在德国制造,然后分成几部分运送来,于1900年在此组装。</p><p class="ql-block"> 喷泉融合了拜占庭和奥斯曼的设计元素,有綠色和金色的马赛克,大理石柱子和独特的八角形穹顶,</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去伊斯坦布尔大巴扎,这是个传统的集市。旅行社竟然按排二个小时,我们到了门口就回来了,傻傻地在马路中的休息凳子上坐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第十天了,到土耳其这些天,每天阳光明媚,今天乘游船游博斯普鲁斯海峡,天空却来了乌云,不过在船舱里,问题不大,就是风大,有点冷。</p><p class="ql-block"> 博斯普鲁斯海峡,沟通着黑海和马尔马拉海,海峡的西面是欧洲,东面是亚洲,土耳其人称西面是他们国家的欧洲区,东面是亚洲区。可见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p><p class="ql-block"> 想当初,我们的瓦良格号就是因为土耳其不让走博斯普鲁斯海峡,被迫在海上漂了三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岸及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被称为“土耳其蓝”的海水</p> <p class="ql-block"> 在加拉塔港稍息,这里正在建设购物中心,酒店餐厅</p> <p class="ql-block"> 到处是清真寺,伊斯坦布尔1566万人口,土地5300多平方公里,相当一个无锡,竟有450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边的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苏莱曼尼耶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伊斯坦布尔最美的清真寺,是奥斯曼鼎盛时期最著名建筑师设计制造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祈祷大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个个蓝色带气孔的建筑是浴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真漂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缆车登皮埃尔·洛帝山</span></p><p class="ql-block"> 从缆车上眺望,从博斯普鲁斯南口起,马尔马拉海伸入欧洲大陆长约7公里,海湾与海夹成了一个三角地。</p> <p class="ql-block"> 因为回国的飞机是半夜一点钟,我们有较多的自由活动时,于是有人提出去小红书上介绍的独立大街打个卡,全团一致赞同!</p><p class="ql-block"> 独立大街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最有名的街道,是博斯布鲁斯海峡东岸的一个区域,在中世纪就是繁华的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1928年土耳其的独立战争,这条街改为独立大街,街头矗立着独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中雕塑着国父凯莫尔,士兵,农民和社会各阶层人民围绕着他,象征着国家的团结和独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比上海南京路人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旧时的“铛铛”车</p> <p class="ql-block"> 土耳其11天的旅程落幕了,累并快乐着,柱着拐棒,我走遍了土耳其最经典的景点,感谢旅友对我当尾巴的宽容,感谢领队对我的关注,也庆幸自己的脚没出大洋相。</p><p class="ql-block"> 土耳其的古代遗迹远没有我到过的希腊意大利等地丰富,但土耳其有最使人惊艳的棉花堡,有热气球下的喀斯特地貌,有蓝色清真寺层层叠叠的圆顶和苏莱曼尼耶的浴室。</p><p class="ql-block"> 由于自己走路速度慢了半拍,导游开讲我听不全,加上导游中文的歪果仁口音,我对景点一知半解,加上好几个都是清真寺,格局差不多,很难抓住特点,回家写游记都张冠李戴,搞不清了。好在慢慢疏理,也算看懂了土耳其。</p><p class="ql-block"> 有人戏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走走看看,换个新鲜,过个不一样的生话,也对也不对,旅游不仅是看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懂了什么。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旅行,有清风明月,有惊涛骇浪,一路走来,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