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心学文化传播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心学书法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幕。共计有来自全省高校和社会书法爱好者入选的优秀书法作品一百余件公开展出。本届心学书法大赛聘请了广州美术学院等多名高校书法家担任作品评审委员,共评选出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与以往的书法展相比,这届心学书法展有许多独特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首先,心学书法既要体现明心见性,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又要体现对传统书法正道的守正创新。对此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会长邱鸿钟教授解释道:所谓“心学”就是突出强调人心(即人的意向性)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建构中的主导作用的中国哲学,而所谓“心学书法”就是用书法艺术来表达心学思想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书法一直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北宋心学祖师周敦颐曾言:“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汉字、书法与心学之间关系密切,汉代学人扬雄曾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也说过:“言为心声,书为心迹。心正则人正,人正则笔正。”柳公权更有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由此可见,“心”与“书”有相互表里或体与用的关系。实际上,历史上的心学代表人物往往也是书法大家,如创立岭南江门心学的陈献章(1428-1500),世称白沙先生,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也是岭南唯一从祀礼庙的大儒。他以特制的茅龙笔,创作出苍劲峭拔,自然野逸的书法风格,成为明代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书法大师。</p> <p class="ql-block">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书法是心理投射的线条画,为书写者提供了一个促进自我认知的测评工具。古人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中国书法采用了柔软的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汉字的书法过程需要书写者的感知觉、认知态度、情绪情感和手臂肌肉动作的有机整合,因而也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文字艺术的优秀代表。汉字的书写过程包括了结字(即汉字中笔划的基本形状及其组合)、结体(即每个字的成形过程)和间架(即书法中字与字之间的结合和分布)三大要素,“心中有字”和“手中有字”是汉字书写的认知与动作的两大基石,书写过程不仅表现了书写者的视觉空间能力,而且通过字体书写的多样变化创造了丰富的具像认知体验和创意的情趣。书法线条的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组合、交错、顾盼、呼应等变化,可以投射出作者的气质、性格、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变化。研究表明,书法的结字、结体和间架表现与书写者的情志状况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即“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p><p class="ql-block"> 基于对古代书法家书写偏好和个性相关性的研究,可以发现,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例如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 (778-865)就说过“心正则书正”。例如楷书,也称正书或真书,从魏晋至今一千多年来成为汉字字体的大宗。楷书端庄工整,结构紧密,四满方正,楷书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重,犹如中国儒家文化精神之折射。因此,学习楷书成为儿童练习书法入门之先,对于培养行规蹈矩的人格必有潜移默化默化的作用。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709-785) 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欧阳修曾评价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所以,颜体正楷一直被作为少年儿童书法启蒙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其三,心学书法强调书法过程对心理健康疗愈的积极作用。王阳明的至交,也是陈白沙先生的弟子湛若水先生说:“字者心之画,心苟有神妙,不画亦自得,由画以得心,立造神妙域,氤氲初沐时,太和未鸟踪迹,吾欲斩茅根,同子坐端默。”(湛若水先生文集 (五)P.1646) 可见,所谓心学书法大赛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临摹优与劣的比试,而是一次基于书写者对心学思想的学习理解后在书法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的投射,比的不只是书写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心学的深远意境和能感知到的积极健康的独特的笔意风格。</p><p class="ql-block">古人云:“笔墨挥洒,最是乐事。素善书画老,兴到时,不妨偶一为之,书必草书,画必兰竹,乃能纵横任意,发抒性灵,而无拘束之嫌。”有关现代心理学实验证明,书写过程可以促进急促的心律转缓并趋向规则;呼吸趋慢和周期加长;尤其在在隶书和篆书时吸气时间延长;血压趋降低和平稳;同期的脑电活动变得活跃,但长期书法者脑电活动率趋向降低;书写练习促进大脑右半球功能;促进注意力、知觉力和反应速度。观察还表明,书法对不同心理障碍具有治疗作用,使多动症儿童减少活动量,增强注意力,稳定情绪,提高对字形辨别反应的速度和促进认知活动;有助于矫正儿童的一般性不良行为,使冲动减少,注意力集中,情绪趋向稳定;可以改善成年人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改善A型性格的焦虑水平,帮助情绪调节,减低心脏病的发生率。</p><p class="ql-block">经验表明,不同书写体的书写偏好不仅投射了书写者的性格特点,而且可能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从这种意义上说,不同的书写体适合不同的心理疗愈对象。例如篆书的笔画无论横竖都是粗细等均的线条,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结构环抱精密,藏头护尾,章法平正划一,内含筋骨,表现出含蓄美和团聚内向的精神,篆书平正安稳、行笔缓留,尤为合适于焦虑紧张、躁狂,A型性格者、高血压、冠心病者练习。又如隶书笔画一波三折,曲中有直,直中有曲,中庸柔顺,活泼中有稳重、轻松中有浑厚,充满着曲线美和柔性美,书写从容涵泳,“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长波郁拂,微势缥缈。”因此,隶书尤其适合于培养人的柔性,克服情绪焦躁不安、固执偏执性格。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行书字体灵活多变,书写便捷,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顺势而为,一带而过,行笔如飞鸟翻然而下,轻如行云流水,洒脱飘逸,能纵横任意,从而赋予它生动活泼的性格。行书适合于抑郁症、强迫症、手足麻痹、脑栓塞者用作康复练习。行书大家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与其性格为人坦率,天质自然,不拘礼节是相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其四,人工智能技术促使传统书法作品的评鉴方法守正创新上了一个新台阶。汉字是现今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始文字的视觉空间特征的文字。汉字是承载华夏文化的基因,1861年脑科学家发现脑左侧额区后为象形文字主要功能区,称之为布罗卡氏语言区,出现阅读障碍的发病率为2~7%。 1874年科学家发现位于颞叶区的威尔尼克氏语言区,主要为拼音文字的记忆与理解功能区,出现阅读障碍的发病率为7~15%。这说明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与文化演进,汉字已经作为华夏文化的底层逻辑深深地刻进了脑海的神经网络之中,而不可磨灭。</p><p class="ql-block"> 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中国书法既然是一种传统艺术,那么,如何评价书法作品的优劣就可能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差异,目前在现实社会中甚至出现了“高手在民间,名家似疯癫”的怪现象,面对那些自称为是“吼书”、“盲书”、“射书”、“性书”等等装疯卖傻的“网络名人”,观众虽然嗤之以鼻,但也鲜有人能勇敢地站出来进行批判,照此下去,中国书法正道将毁于歪风。正如孔子所批评的那样:“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孟子也有这样的感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p><p class="ql-block">为了弘扬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正道,探寻公平公正的书法艺术评价标准,避免名人的光环效应对书法艺术评价的影响,在这届心学书法展中组委会引进了由广州运通链达金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书法作品评鉴智能体”(WPA),对获奖者的书法作品进行了扫描和AI自动分析,在AI智能体的赋能下,能对参赛作品的书写技法(包括用笔、结构、布局墨色、风格)、艺术性(意境、感染力、独特创意、节奏、独特性)和个性特征(笔力、速度、连贯性、心理、字体性格)进行综合评分,并对作品的可改进之处提出建议。</p><p class="ql-block">实验证明,这一智能体能较好地解决书法作品评鉴中的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和快速高效等问题。许多接受作品AI评鉴的书写者对此都很有感触。不少作者表示,在以前从没有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系统全面和认真的评价,而自己总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而不能察觉作品的不足之处。尤其是还很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生怕丢了面子。然而,在AI智能体面前,基于大量样本数据的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它的评价铁面无私,标准和格式统一,综合评鉴分数一目了然,有理有据,无可争辩。由此可见,当中国传统书法遇见现代科技人工智能后,将促使书法作品的评鉴方法实现一种质的飞跃,在守正传承中国书法人文精神的同时,实现了作品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杜绝了书法界的那些庸俗之风的泛滥。</p><p class="ql-block">本届书法展为期半个月:从2025年5月16日到5月30日,欢迎大家光临参观。</p> <p class="ql-block">[第二届心学书法展前言]</p><p class="ql-block"><b> 心学书道</b></p><p class="ql-block"> 书法之妙,在乎心也。心者,神明之府,意韵之源。心学书法,笔随心走,水墨由情,线凭意飞,法而不囿,肆而不流。[ 《陈献章集》 上 书法 P.80 ] 观宣纸之上,墨有五色,动中有静,留而不滞,神笔舞动,精气飞扬,深浅浓淡,墨韵有律,横竖撇捺,意气风发,点笔落下,以书正心,以墨调性。</p><p class="ql-block"> 心学书法,意在笔先,神寓于形,精气为魂,字为形骸四肢。心有所悟,笔方能挥洒自如;心有所感,墨韵自生华彩。心之高远,书风飘逸如云;心之雄浑,字体刚健似岳;心之细腻,字迹饱含情深;心量超越,书流畅飘逸,奇崛多变;心正中和,章法端庄,温柔敦厚,书如其人。</p><p class="ql-block"> 书者之心,应如明月,心无杂念,坐忘皆空。砚台如镜,墨迹如思,笔象、墨韵,心之所向。书为心画,形立而势奔,意足而奇溢焉。以心驭笔,可抒浩然之气;以心运墨,能展婉约之姿。心之浮躁,经笔墨沉淀而宁静;心路迷茫,借书法指引而明晰。</p><p class="ql-block"> 嗟乎!道与艺不二之法,心学书法,乃心灵之舞,精神之歌。承千古圣贤文脉,扬时代青春之美声。</p><p class="ql-block"> 作者:坐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