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迹文化游记1--平遥镇国寺与双林寺

苏冀二泉映月

地上文物看山西,真是名不虚传!上个月有机会坐老弟的车在山西中南部来了个自驾游;去了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镇国寺、双林寺,介休张壁古堡;临汾的隰县小西天,吉县壶口瀑布,洪洞广胜寺、大槐树;晋城的皇城相府,大阳古镇,高平铁佛寺等十多处历史古迹与自然景点。这一路的历史文化之旅学习收获不少。回来后将这段旅途中所写的日记、照片略做整理,在查阅补充学习些相关知识后,加上了先前游览山西其他地方的历史文物人文景点时的日记照片、资料一起,分篇整理成山西古迹文化游记。 行程第一站先是到了平遥的镇国寺(已是下午)。<div> 镇国寺,位于晋中市的祁县与平遥之间,在平遥古城东北面16公里的郝洞村内;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平遥古城的一城两寺(平遥古城、双林寺与镇国寺)。山西的小村庄里,有不少这样国保级的文物古建。镇国寺的主要看点是其珍稀的五代古建与彩塑。</div><div> (上图是景点的第一道院门,为后建)。</div> 看介绍: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唐宋之间)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初名“京城寺”,明代嘉靖年间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院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共有前后两进院落,坐北朝南。 镇国寺的前院,建有山门天王殿(元代)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万佛殿(五代);后院为观音殿、地藏殿,中间建有三佛楼(明代)。本来寺院山门外南侧,还有清代修建的乐楼,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了。<div> 上图是寺院的山门---天王殿,主体为元代建筑;两侧是钟楼、鼓楼。 <div><br></div></div> 镇国寺的山门天王殿内,中间是个过道,没有一般寺院天王殿内中间供奉的弥勒佛坐像;但两边还是有“风、调、雨、顺”四位尊神的坐像。看介绍:殿内的四大天王像,为明代重塑,清代重新彩绘,墙上有明代花草壁画。 西侧是鼓楼 东侧是钟楼;寺院钟楼上的铁钟,据介绍是金代铸造的, 距今已经有870多年的历史。 整个镇国寺内的精华与看点,其实就是寺院前院正中的万佛殿。万佛殿的古建筑历史悠久(五代时期),虽经金、元、明、清历代屡次修葺,但万佛殿始终保持着初建时的唐、五代原貌风格,是中国寺庙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全国现存下来的三处唐、五代建筑之一;镇国寺的古建筑价值仅次于五台山地区南禅寺与佛光寺里的两座唐朝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三大瑰宝”之一。<div> 我们游览时,这座“瑰宝”古建的东半侧,正被围挡起来,处于整修状态。</div> 看介绍:万佛殿,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榫而成,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亮点。殿宇规模不大,却使用了如此硕大的斗,而且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三分之二,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罕见(见上面两图)。万佛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的高超水平,是中国古代砖木结构的不朽之作。 万佛殿的古建筑了不起,而殿内的彩色塑像也是很珍贵的的。看介绍:镇国寺的万佛殿内有11尊五代彩塑原作,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唯一的一堂11尊五代彩塑作品(除敦煌莫高窟尚保存有少量五代彩塑外),这在中国美术雕塑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价值珍贵。万佛殿这一堂11尊五代彩色塑像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二金刚和二供养人。每尊塑像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万佛殿内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妆,神态自如,尽显威严神圣气势。右前臂和手呈伸出状,为免其下垂力因年久有断裂之虞,雕塑艺术匠师巧妙在前臂之下添塑一组镂空莲花,既解决了脱落掉落的后顾之忧,又显得别有风韵情趣,独具匠心,令人叫绝。 万佛殿大殿前坛共有彩色塑像十四尊,除十一尊是五代时期塑像的原作,另三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作品。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五代彩塑在后人维修时重新上过彩。在整个大殿四周的墙壁上,还绘有明清时期千佛题材的彩色壁画。<br> 万佛殿内主像佛祖释迦牟尼像的背后,是观音菩萨的彩塑,这是明代作品。 整个万佛殿,集镇国寺文物精华于一身,跨越了五代、宋、元、明、清等长达1000多年的岁月沧桑。 万佛殿两侧有月亮门,可进入到镇国寺的后院。 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北三间砖拱窑顶上为三佛楼,为明清时期中国佛教之格局。 三佛楼为二层结构,创建于明代;主殿在二楼。 三佛楼二层主殿,殿内供奉着三尊主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殿内四壁还有色彩鲜艳的壁画。 地藏殿俗称阎王殿,是明代的建筑,供奉的主像为地藏王菩萨。 东侧观音殿,原来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和观世音,可惜在文革中被毁。 寺院内东碑亭里保存有一块半截碑,是金代明昌年间的遗物,碑文书法精湛,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镇国寺万佛殿屋顶上,明清时期的彩色琉璃--鸱吻等装饰物。 看过镇国寺后,我们前往平遥古城入住一晚;第二天一早来到了古城南边不远处的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南7公里处的中都乡桥头村;与镇国寺,分别处于平遥古城一南一北的位置,都是平遥古城“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双林寺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进双林寺景区的第一道门,也是后来建的,并不是原来寺院的大门。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处地方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地,因而得名。看介绍:该寺院大概修建于北齐年代(唐代之前的南北朝时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后屡毁屡建,现建筑是明代在旧址上重建的。 双林寺坐北朝南,寺院占地面积比镇国寺大。看介绍:原来寺院分为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东部为禅院、经房等(现被小学校所占用)。现在的双林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前院有天王殿、释迦殿等;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等;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明代时在寺庙外围建有一周高大的夯土城墙,双林寺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div><br></div> 我们先是登到城墙上,环看寺院一周。 与先前看过的镇国寺有些不同,双林寺的精彩之处不在古建筑上,而以色彩艳丽、数量众多的彩色塑像闻名于世;寺院内现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的彩塑近2000尊作品,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涵盖了佛像、金刚、罗汉、菩萨、供养人等佛教与人物形象;‌‌被誉为“东方彩塑的艺术博物馆”。<br> 天王殿,是双林寺拱券形山门后的第一座殿,面阔五间,正中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此殿为明代重修时所置。<br> 天王殿内,弥勒菩萨居中而坐,正面南墙两侧坐有四大天王,背面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写实,人物造型生动。尤其是正面四大天王,高达三米之多,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各自护卫东南西北。 释迦殿,是双林寺的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建筑风格质朴简洁。 大殿内,正中高坐是释迦牟尼坐像; 释迦殿内四壁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盘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有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颇富有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而在释迦殿影壁墙后塑有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之一。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整个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自若,与背景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释迦殿两厢,还建有罗汉、武圣、阎罗、土地四个小殿(武圣殿等处于修缮封闭状态)。<div> 在罗汉殿内,塑有十八罗汉,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他们略与真人等高,分塑于观音两侧。</div> 双林寺的中进院落:正中是大雄宝殿,东西厢两侧分别是千佛殿和菩萨殿。<div> 大雄宝殿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面阔五间(见上图)。<br></div> 大雄宝殿内主像为“三身佛”,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这些塑像为清代重新妆绘。看介绍:殿内本来还有明代所绘壁画《礼佛图》,可惜在民国初年为白粉所盖。 大雄宝殿东侧的千佛殿,是整个双林寺精华看点之一。千佛殿内有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见下图)。 此自在观音坐像,与一般观音坐姿不同,坐姿颇有些潇洒,闲逸从容,当真是很自在。 而在自在观音旁的韦陀菩萨立像(上下图),则是被誉为国内韦驮菩萨塑像之冠。这尊韦陀立像,那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表情与神态,搭配着身上愈飞的衣带,呈现出十足的动感,真是难得一见! 而周围其他众多彩色塑像的表情,也是姿态各一;随历经300年沧桑,其色彩依然十分鲜艳,让人感叹到山西的文物真了不得! 中进院落中,与千佛殿相对的是菩萨殿。 菩萨殿内主像,是一尊千手观音像,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据介绍:山西著名舞蹈导演张继钢的有名作品舞台剧《千手观音》,其主角形象就来源于此尊千手观音像。 千手观音左右的帝释天和梵天,以及殿内四周墙壁上悬塑的400余尊菩萨,皆脚登彩云,大有衣纹飘动,满壁生风之感。这些菩萨像,每一尊都面容清秀,姿态优美,让人感受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双林寺千佛殿和菩萨殿里,有数量这么多和分布这样密集的彩色悬塑佛像与人物像作品,真是难得见到! 双林寺的后进院落中,娘娘殿,是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代年间,面阔五间。殿内“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据民间传说所塑,清代曾重妆;前檐墙内有清代壁画“送子图”。<br> 看介绍:娘娘殿内的“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据民间传说所塑,清代曾重妆;前檐墙内有清代壁画“送子图”。 娘娘殿东侧小殿是贞义祠,内塑“睡姑姑”和“药婆婆”塑像,为民国年间重塑。 娘娘殿与贞义祠内的塑像、壁画制作年代,相对较晚。 双林寺佛殿屋顶上,这些明代烧制的彩色琉璃制品饰物,也是同样精彩。 这次在双林寺,算是初次见识了山西文物古建景点数量众多且密集分布的彩色悬塑佛像与人物像作品(当然后续看到的小西天,则更精彩)。<div> 古建文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到此类景点旅游,真是要一边学习长知识,一边提高欣赏水平。个人体会,游览前最好是做点功课,先了解些皮毛与要看的精华地方;游览中仔细瞧,不要放过各种介绍说明板,能听听解说更好(尤其是经典部分);回来后再查查资料补充知识内容,这样印象会深刻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