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起点——井冈山、南昌红色之旅随想录

王连祥

<p class="ql-block">胜利的起点——井冈山、南昌红色之旅随想录</p> <p class="ql-block">心中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早在孩提时期就对井冈山充满着神往,小学课本上读到过的“朱德的扁担”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曾有机会前往,却因种种原因失之交臂。退休以后继续耕耘在“红色传承”的教学讲台上,更令我使之充满着憧憬。</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正式告别讲台后不久,相约几位志同道合的亲友踏上了前往这块在新中国史上具有“开天辟地”历史意义的神奇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式启程</p><p class="ql-block"> 没有参加旅行社组团,也没有详细的旅行攻略,我四弟多年前曾经来过一次,就充当了此行的“向导”。</p><p class="ql-block"> 2025.5.18我们四条汉子相约齐聚上海松江火车站,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前往井冈山、南昌的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松江新站</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上海的发展有目共睹,继上海虹桥火车站、上海火车站、上海铁路南站之后,上海松江火车站是新近刚开通不久连接全国的铁路枢纽站。我们四人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乘坐高铁,对这座新落成的铁路枢纽站环境、设施、服务等还是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乘坐K469绿皮车17:38从松江站驶出,在车上睡了整整一夜,历经11小时18分,于第二天凌晨4:56准时抵达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市。</p> <p class="ql-block">首显“红旗”</p><p class="ql-block"> 一下火车,我们立即打的前往井冈山,近三个小时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一驶入井冈山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井冈红旗”雕塑:建成于2007年,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而制作,高19.27米,跨度27米,寓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p><p class="ql-block"> 雕塑整体外形为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字,被称为“中国第一旗”。基座上有朱德题写的“天下第一山”金色大字。整座雕塑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p><p class="ql-block"> 望着迎风招展的“井冈红旗”,我马上意识到,盼望已久的井冈山到了,多年的心愿就要“梦想成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现“号角”</p><p class="ql-block"> 前方不远处出现了第二座大型雕塑——“胜利的号角”:建成于2013年,以红军军号为主体,高8.1米,基座宽10.27米,寓意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 雕塑的铜号红飘带,金色的号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此时此刻我耳边仿佛响起了儿时十分熟悉的歌曲:“雄伟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嘹亮的号角正在吹奏着胜利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三见“红军”</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泰井高速连接线罗浮高架桥处,以5位红军战士为原型塑造的“红军万岁”雕塑是我们进入井冈山景区见到的第三座大型雕塑:建成于2015年,基座高18米,主体雕塑高32米。雕塑中的红军战士手持钢枪、药箱等,展现出铮铮铁骨、勇于胜利的伟大气概,寓意着红军精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一旁隧道口上方镌刻着毛泽东当年写下的八个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谁能想到短短二十多年,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烧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耀眼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p> <p class="ql-block">下榻茨坪</p><p class="ql-block"> 抵达井冈山景区后,我们来到了通过网上预订的维也纳酒店,该酒店规模不大,但地理位置极佳,对面是茨坪市中心唯一一条步行街,一侧是茨坪市著名的南山公园,不远处就是中央党校井冈山分校。</p> <p class="ql-block">南山“火炬”</p><p class="ql-block"> 一步之遥,步行100多米就来到了南山公园,整座公园海拔高度865米,高出茨坪盆地约50米,与茨坪挹翠湖相连,景色优美,它几乎处在井冈山“红色传承”教育的中心位置,往西可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红史陈列展,往北可以去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缅怀先烈,南山公园最醒目的标志就是双手高擎着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p> <p class="ql-block">党校情感</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样说,我这一辈子与党校结下了不懈之缘,不仅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党校干过八年,并先后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工业党委党校,上海各区委党校授课,以及应邀前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党校讲课,特别是在山东威海市委党校担任客座教授长达15年之久,而且即使在工会干部培训中依然肩负着“党课”教育的使命,故一走近“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即中央党校井冈山分校)仿佛回到了“娘家”,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专门包了一辆车,开始了井冈山之旅。</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来到了“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据说是近二年新开发的360度旋转全景式声光电演示“黄洋界上炮声隆”,井冈山斗争的画面,从蒋介石叛变革命,“四.一二”大屠杀“导出”,面对“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难题,毛泽东给出了“井冈山道路”唯一正确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虽然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演示,但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声情并茂、跌宕起伏,带我们走进了烽火连天的历史岁月,真实再现了当年井冈山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为我们此次井冈山之旅开了个“好头”,形象、生动、“全方位”地了解了井冈山的斗争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声光电演示井冈山斗争史的片段</p> <p class="ql-block">走进“军部”</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朱毛会师”以后,组建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红四军军部看到了当年作为红四军的指挥中枢,负责领导和组织根据地的军事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各项工作,并领导红军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和“会剿”,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向军旗“敬礼”</p><p class="ql-block"> “悠悠赤子心,拳拳报国情”,我与郭警官都曾经是“行伍出身”,虽早已退出现役,但望着最早的人民军队“军旗”,依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走上前去,向军旗致敬!</p> <p class="ql-block">来“象山庵”</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象山庵”并不出名,但因1928年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礼在这里举行,才把我们吸引过来。</p> <p class="ql-block">见证“喜宴”</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毛泽东携贺子珍前往茅坪东的象山庵,调查宁钢永新两县的社会问题,一个撰写一个整理,感情逐渐升温,在朱德陈毅等人的撮合下,两人喜结连理,没有敲锣打鼓的仪式只备下几桌丰盛的酒席,并开始了10年的婚姻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十年里,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但同样也是贺子珍最美好的年华。可惜,历史将两人美好的岁月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幸“补偿”了这场“喜宴”。</p> <p class="ql-block">走进茅坪</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主要的活动区域就在茨坪和茅坪,如今,茅坪已经形成了“茅坪革命旧址群”,所有来井冈山参观无一例外都会前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见证爱情</p><p class="ql-block"> 婚后,毛泽东与贺子珍就居住在茅坪蟠龙书院的八角楼,与朱德夫妇相邻,生活虽然简单而温馨,也让他们度过了一段最浪漫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枫石“魅力”</p><p class="ql-block"> 大院里有一棵神奇的枫树,毛泽东经常在这棵大树下看书、思考问题,由于这棵树生长的环境奇异,毛泽东借此打比喻说:这棵枫树长在石缝里,长大了,竟把石头撑开了。我们闹革命,现在力量虽然弱小,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这番富有哲理的话,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斗志。</p> <p class="ql-block">女中豪杰</p><p class="ql-block"> 贺子珍是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也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同样是“满门忠烈”。</p><p class="ql-block"> 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其艰难曲折、艰苦奋斗的革命经历,坚强不屈、奋力拼搏的革命精神以及为中国革命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一根灯芯</p><p class="ql-block"> 只要一提起“八角楼的灯光”,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毛泽东在微弱的灯光下,奋笔疾书,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充满自信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p><p class="ql-block"> 八角楼的灯光,如同茫茫黑夜中的指路明灯,不仅照亮了革命者前行的道路,也点亮了无数贫苦百姓的希望之火。每当夜色降临,毛泽东在八角楼昏黄的油灯下思索中国革命的未来时,这座楼成为了无数革命者心中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录制毛泽东居住的八角楼</p> <p class="ql-block">理论建树 </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八角楼的油灯下,写下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与《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光辉著作,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这里系统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充分论证了红色政权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奠定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基础,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的先河,在整个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一大会场</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保留着1928年5月毛泽东在茅坪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场,会议确定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政策,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发展和胜利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批评右倾悲观思想,反对逃跑主义,重申创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p><p class="ql-block">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由特委统一领导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和边界各县党的组织。</p> <p class="ql-block">雨中登山</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并非像出发前气象预报所说的“连天阴雨绵绵”。大多数的情况下,下午时分,天空中会下起大雨,但老天对我们格外开恩,往往我们在室内参观或坐在车上时,雨势偏大,而当我们来到室外时,雨又骤然停了。</p><p class="ql-block"> 走进黄洋界景区,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大型油画“黄洋界保卫战”,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进了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虽然天色依然是灰蒙蒙一片,能见度较差,无法一览黄洋界的雄伟壮观,但依稀还是可以透过云开雾散的刹那间一窥“庐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p><p class="ql-block"> 一提起上井冈山,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黄洋界”三个字,几乎成为井冈山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如今身临其境,望着朱德亲笔题写的“黄洋界”三个字,似乎还不敢相信我巳经站在了这块充满着神奇的土地上,“梦想成真”用来比喻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几个大字刚劲有力,气势恢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再一次读到镌刻在黄洋界纪念碑上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时,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短短两句,却让我们更能体会出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以少胜多的壮丽场景。</p> <p class="ql-block">哨口凝视</p><p class="ql-block"> 站在黄洋界哨口,山风呼啸,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场上的枪炮声和红军战士们的呐喊声。这里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红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简陋的武器,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联想起今天首场观看的“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实景对照,脑海中立马浮现出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黄洋界保卫战,这场战役,不仅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转折点,更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p> <p class="ql-block">红军“造币”</p><p class="ql-block"> 踏进红军造币厂第一感觉是条件非常艰苦,设备相当简陋,却造出了“工”字银元,成为红色政权发行在革命根据地内流通的第一批金属货币。“高手在民间”,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示。</p><p class="ql-block"> 造币厂的建设洞开了共产党领导造币事业的先河,为后来红色政权乃至人民政府造币事业的发展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为此,井冈山五指峰曾经作为共和国“百元大钞”的背景图案,井冈山也被誉为“最值钱的山”。</p> <p class="ql-block">红军“医院”</p><p class="ql-block"> “朱毛会师”以后,随着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决议,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群众自己动手,上山采集木料、搬运石料。仅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建成了一幢杉木皮盖屋面、上下两层、有32间病房的木质结构房屋,取名“红光医院”,即小井红四军医院,这也是人民军队第一所正规医院。</p><p class="ql-block"> 建成后,曾经多次遭受战火破坏,如今,按历史原貌恢复创建,并新建了部分反映当年医院战地风貌的雕塑,已成为解放军总医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艰苦创业</p><p class="ql-block"> 参观过程中,第一组以春夏秋冬“四个人物形象”展现革命先辈创建第一所红军医院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的群雕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春”:女护士手提木桶去晾晒纱布,她英姿勃发,信心满怀;“夏”:老红军在精心制作医疗和生活用具;“秋”:纯朴的小红军正在采药,贪玩的天性使他暂时忘记了艰难岁月 而沉浸在独自的乐趣中;“冬”:一名红军战士将红米南瓜肩挑上山,当他回首崇山峻岭被踩在脚下时而倍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此外,红军医院院长曾志——陶铸同志的夫人为医院的创建和运行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令人十分钦佩。尤其是92年写下的题为“生命熄灭的交代”的遗言更是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小井红四军医院的大院雕塑</p> <p class="ql-block">龙潭景区</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作为革命的圣地,毫无疑问,参观游览以红色传承为主基调,在共和国史上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只有“红色”,绿意盎然,“满眼绿”,也是一大特色。整个井冈山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在这里早已家喻户晓,所有寺庙庵堂也一律不准敬香、点蜡烛。</p><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便来到了井冈山自然景观最美之一的龙潭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董老“题词”</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龙潭景区的小径上,犹如置身在清凉世界之中,溪水潺潺,轻柔地拍打着岩石,发出悦耳的声音,与周围新绿的植被相得益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董老题词镌刻在岩石上:“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龙潭景区之美,宛如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远眺瀑布</p><p class="ql-block"> 龙潭景区最美是瀑布,龙潭瀑布有“五潭十八瀑”之美誉,四季变换间还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瀑布从高崖上飞泻而下,如同一条银白色的丝带,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点点金光。五潭中碧玉潭如仙女垂练,仙女潭似白龙入渊,尤为壮观。如果乘坐缆车上下太耗时,还无法看到周边美好的景色,我们选择了沿着山路盘旋而下,到达半山腰观景台远远地眺望,已经可以望见瀑布飞泻而下,溅起层层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道道彩虹,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王佐墓地</p><p class="ql-block"> 离开大井毛泽东旧居不远处,静静躺着一位井冈山革命初期曾经叱咤风云的“草莽英雄”王佐。</p><p class="ql-block"> 提起袁王两人,井冈山人无人不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袁王两人的合作与配合,以至于他们两人被错杀后,毛泽东痛心疾首。新中国成立后,不仅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而且1965年毛主席重返井冈山时,还专门接见了王佐、袁文才的遗孀,当面向她们认错,承认“错杀”了好人。</p> <p class="ql-block">大井“旧居”</p><p class="ql-block"> 当天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大井“毛泽东的旧居”。</p><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大井村,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主动腾出自己的兵营“白屋”,给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居住。随后,这里就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朴实无华</p><p class="ql-block"> 一眼望去,毛泽东的旧居与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无多大区别,如同一座普通的农舍,土黄色的墙垣,黑色的瓦片,简陋的桌椅、床铺,一种“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亲密无间的战友情昭然若揭,共和国的胜利在这里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毛泽东的雕像前,我们思绪万千,衷心希望井冈山的红色传承赓续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继续游览</p><p class="ql-block"> 抵达井冈山的第二天,井冈山大部分的景点昨天都已参观,今天的行程安排相对宽松多了。</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依然包车前往主峰方向而去。途中,经过“五马朝天”的景点,决定前去看上一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远眺山峰</p><p class="ql-block"> 据说,“五马朝天”指的是五座次第相接的山峰形似五匹骏马昂首长嘶,峰崖陡峭如削,崖壁五彩斑斓,仿佛骏马身上的毛纹,从远处眺望,五马朝天的山峰气势磅礴,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p><p class="ql-block"> 说句心里话:我们均已是年逾花甲、古稀老人了,爬山绝对不是“强项”,只能远远望上一眼,似乎感觉不到它的神奇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再见“瀑布”</p><p class="ql-block"> 水色秀丽倒是不失为一大看点,“五马朝天”景区内的流泉飞瀑,虽然比不上龙潭景区的“五潭十八瀑”多彩多姿,但多级瀑布轰鸣奔泻于深潭之中,依然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来到“主峰”</p><p class="ql-block"> 本应乘坐缆车登上主峰,站在峰顶,一睹人民币百元大钞背面井冈山“五指峰”的风采,一打听,索道缆车疫情以后不知何因一直停运。</p> <p class="ql-block">最贵山脉</p><p class="ql-block"> 此行如果未能见到人民币百元大钞的“背影”,总觉得是一种遗憾,于是我们步行穿越了734米的地面隧道,来到可以勉强望见五指峰的对面山口,了却了这一心愿。</p> <p class="ql-block">五马朝天景区内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历史“殿堂”</p><p class="ql-block"> 踏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门的那一刻起,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殿堂,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豪情,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立的,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在研究和展示中国革命历史,特别是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参观,不仅是今天的“重头戏”,而且也将是我们此次井冈山之行的“终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鲜活“画卷”</p><p class="ql-block"> 整个展馆以“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为主线,包括“序言”在内,共分七个部分,序言凸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开创新局面,到“走向全国胜利”、“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等六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井冈山斗争两年零四个月的光辉历史,以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犹如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徐徐地在我们面前展开……。</p> <p class="ql-block">“上山”思想</p><p class="ql-block">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与破裂,城市武装暴动的失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城市武装斗争相继受挫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一路转战井冈山,开始将全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开始形成对中国革命具有开天辟地作用的“上山思想”,即“井冈山的道路”。实地考察与展馆展示使我对“井冈山的道路”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和深化。</p> <p class="ql-block">成功改编</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毛泽东对当地武装力量——袁王部队的改编、改造是相当成功的,尽管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趁着毛泽东率领部队外出,发生了错杀袁王两人令人痛心的事件,但这一做法及其以后逐步形成并完善的“统一战线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p> <p class="ql-block">朱毛会师</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朱毛会师”的意义绝对不可低估,文革中毛主席还多次强调 “朱毛不可分,没有朱、哪来毛”。“朱毛会师”不仅巩固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粉碎了敌人第一、二次“会剿”,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夺取政权”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 参观中,我对这两张照片印象深刻:一位红军营长身受重伤,一手捂住被打出来的肠子,一边继续战斗,直至倒下;一位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的机枪,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胜利“铺平道路”,或许这样的事迹举不胜举、这样的英雄不计其数,但我却想到的是“什么力量导致他们这么做”,“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只有一个答案: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井冈山精神这一传承绝不能丢失。</p> <p class="ql-block">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它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当好人民勤务员,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望着当年井冈山时期制定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到延安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联想到如今全党正在开展的“八项规定”教育,真心希望井冈山精神“永不变色”,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离开茨坪</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三时许,包车将我们送到了井冈山市政府所在地,她的使命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在离开火车站最近的拿山酒店,稍事休整,准备第三天一早前往英雄城市南昌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英雄城市</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一早,7:23乘坐Z386次历经3小时17分,10:40抵达了有着“英雄城市”之称的南昌。</p><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南昌八一大桥的桥墩上的雕像是全国唯一,它们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狮子,而是“白猫与黑猫”,可惜南昌提前进入高温“火炉”时刻,当天气象预报31至32度,实际上在烈日下行走,恐怕已经超过35度,我们只是远远地望了一眼,满足了一下“好奇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八一馆”</p><p class="ql-block"> 南昌之行的首要目标是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相距南昌火车站很近,乘坐一站地铁就到。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前来,但依然对它情有独钟,尤其是在建军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p> <p class="ql-block">一代英豪</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不容随意篡改的,尽管我军成长壮大很快就要走过一百年了,南昌起义的五位杰出领导人依然是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欢迎”我们,我们更不会视而不见,而是主动热情地迎上前去向敬爱的首长们“敬礼问好”!</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八一馆”永恒不变的标志,背衬着“八一军旗红”,(战士)紧握手中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1927.8.1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以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打响了“第一枪”。我特别注意到朱德在南昌起义中大摆“鸿门宴”引开敌方军官的“特殊贡献”。</p> <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p><p class="ql-block"> 有一组数字很说明问题,据1927年11月统计:共产党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黑暗深渊,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地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 这一枪,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更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定格”</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深情凝视周恩来在起义开始时所作的“战前总动员”,我们的热血也随之沸腾起来,从那一刻起,“八一”成为了人民军队诞生纪念日,“八一”也在军旗、军徽中闪闪发光,每个军人都为之自豪。</p> <p class="ql-block">进“统帅部”</p><p class="ql-block"> 南昌之所以成为一座英雄城市,是因为这座大楼的存在。而南昌八一起义之所以成功,同样离不开这座大楼的运筹帷幄、统一指挥,它就是南昌八一起义的“统帅部”,也是整个起义部队的“大本营”,江泽民亲笔题词,称它为“军旗升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心中激荡</p><p class="ql-block"> 面对江泽民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我们感触很深,因为我们刚刚从“胜利的起点”——井冈山走来, “朱毛会师”是南昌起义的最终选择, “工农武装割据夺取政权”离不开“第一枪”的可贵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开创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崇尚英雄</p><p class="ql-block">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会产生一批独领风骚的英雄人物,馆内广场上就有不少英雄群雕,值得我们后人去敬仰。</p> <p class="ql-block">英雄情结</p><p class="ql-block"> 一个具有英雄崇拜情结的民族永远蕴藏着昂扬向上、积极自信的深厚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人物代表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守护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正气。穿越时空,追寻英雄,本身就是唤起“心中的榜样”,从而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愿全社会都来崇尚英雄,弘扬正气。</p> <p class="ql-block">再访“前指”</p><p class="ql-block">离开了“八一馆”,随即来到了不远处的南昌起义的“前敌指挥部”。因为贺龙是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前敌指挥部的外墙上还残留着三个弹孔,由此可见,作为前敌总指挥的贺龙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 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到当众处决前来劝降的族中人,十大元帅中“出道”最早,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从不居功自傲,抗战后期服从党的安排,离开战场,负责全军的后勤保障,毫无怨言,以至于三年解放战争几乎听不到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的“战报”,默默奉献,无私无畏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敬重的老前辈。</p> <p class="ql-block">铁心跟党走</p><p class="ql-block"> 如同朱德一样,贺龙也曾是旧军人,且均居高位,他们不仅看到了旧军阀旧社会的腐朽没落,更从共产党人周恩来、段德昌等人身上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力量,毅然抛弃了高官厚禄、优越生活,向共产党靠拢,积极投身革命,朱德是在国内寻求入党遭到拒绝,并不气馁,远渡重洋,一直追寻到德国由周恩来介绍入党。而贺龙则是在南昌起义血与火的洗礼中,也是经周恩来介绍入党。走进前敌指挥部最大的感触就是“铁了心跟党走”,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p> <p class="ql-block">游“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既然来到南昌,中国四个名楼之一还是要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踏上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文化的名楼,凭栏远眺,赣江浩浩荡荡,奔涌向前。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一幅流动的金色绸缎。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汽笛声此起彼伏,为这古老的景致增添了几分现代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王勃在此挥毫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时,眼前的景色是否也是这般壮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步阁内</p><p class="ql-block"> 最醒目的当数墙壁上的壁画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滕王阁宴会的热闹场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齐聚一堂,丝竹之声悦耳,美酒佳肴飘香,吟诗作赋,谈笑风生,尽显大唐的繁华与昌盛。</p><p class="ql-block"> 每一幅壁画,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位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讲述着滕王阁历经的沧桑岁月。它曾多次毁于战火,又一次次在废墟中重建,却始终屹立不倒,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文化渊源</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敢自诩“天下第一寿”,“百福图”也别具一格,给我们此次江西之行画上了一个诗意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