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成都市区驾车往东行驶约二十余公里,便来到洛带古镇。成都周边古镇众多,但洛带古镇与众不同,这是一座客家人约占95%以上的小镇,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客家古镇。“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客家文化是洛带古镇的独特记忆,是洛带古镇的灵魂和根基,它潜藏在古镇的屋宇间,蕴含在古镇的炊烟里,渗透在古镇的民风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这里探寻古镇秘史,感受古镇文化,体验古镇风情。</p> <p class="ql-block"> 枇杷黄熟的季节,我们来到坐落于龙泉山下的洛带古镇。停车的院子位于小镇边上,院落里几株枇杷树硕果累累,橙黄耀眼。龙泉盛产水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任何时节到来,都能让人大饱口福,齿颊留香。走出院落,过一条马路,前行不远便来到古镇入口处,只见一座高大的牌坊矗立在明亮的阳光下,明间上刻着“洛带镇”三个字。立柱上有对联“玉带落井流到东海,铁钟在亭叩响西川”。这副对联寓意深邃。相传,蜀后主刘禅登基后十分贪玩,一日游幸古镇,不慎将玉带坠落井中,“落带”之名由此得来,后演绎为“洛带”。皇帝失误皆有预兆,刘禅的这次“落带”,预示了国运的衰败。当年,魏、蜀、吴三国争雄,蜀国尽管有诸葛亮这样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贤相,又有天府之国的丰沃作为依托,无奈后主昏慵、不思进取,蜀国竟成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国家,实在可悲可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牌坊前留过影后,便沿着古街走向镇子深处。古镇青石铺路、瓦屋夹街,似乎与一般的蜀西古镇没有太大区别。但走得远了,便会发现,这座古镇的街巷中竟然藏着好几家会馆,分别是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和川北会馆。这些会馆门宇轩昂、布局讲究、建筑精美,均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不凡的身世和文化价值。一个小小的古镇何以会有如此之多的会馆,这得从古镇的移民文化说起。洛带古镇所在之地叫做龙泉驿,一个“驿”字,道出了古时候这里重要的交通地位。龙泉古为蜀国辖地,唐代归东阳县、灵池县管辖。宋代设灵泉县,属成都府。明代设驿站,始称龙泉驿。明清时期,蜀中战乱,人口损失大半,曾有过几次大规模人口迁入,最著名的是“湖广填四川”。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由长江水道进入四川盆地后,由东向西迁徙,越过龙泉山后,进入到水旱从人的成都平原。龙泉驿位于成都平原东端,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许多人便在这里安顿下来,各种同乡会馆应运而生,成为小镇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要了解客家文化,需走进这些会馆中去。我们首先来到广东会馆。广东会馆又名南华宫,位于洛带古镇上街,砖木结构、古色古香,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国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客家会馆之一。走进会馆,看到院里的木雕、石雕和彩绘工艺,你会惊讶于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之精美,从而真正理解“巧夺天工”这个词语的含意。会馆中供奉着妈祖神像。妈祖崇拜发源于福建莆田,这是岭南客家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由广东会馆前行不远,临街立着一面高大的檐墙,檐墙呈天青色,饰以云纹,开着一大两小三个门洞,中间大门洞上方挂着“湖广会馆”匾额,与街对面的照壁隔街相望,场景阔大、气势恢宏。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宫,是清代湖南、湖北移民修建的同乡联络与会祭场所,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因供奉大禹而得名。会馆坐北朝南,由牌坊、戏台、厢房、中后殿、庑廊和天井院落组成,龙泉驿区博物馆也设在在这里。进入博物馆参观,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可了解四川清代移民全貌。</p><p class="ql-block"> 洛带古镇规模庞大,呈一街七巷布局。到洛带古镇游玩,主要是游览它的老街。老街东西走向,全长约1200多米,分上街和下街。街道两侧除了几大会馆外,还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融客家文化、明清风情和现代潮流于一体,既古朴典雅,又繁华而热闹。行走老街,见到最多的是各种饮食店铺,每一家都旗幌高挂,每一家都香气逼人,让人不得不时时停下脚步,尝一尝鲜香、品一品美味。在这条美食云集的古街上,游客不仅能吃到正宗川味,还能尝到各种客家饮食,最有名的是伤心凉粉、油烫鹅、天鹅蛋和金丝饼。伤心凉粉用绿豆淀粉制成,配以十二种辣椒调制的佐料,麻辣鲜香,风味奇绝,成为古镇的美食名片。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一家食店,特意叫了伤心凉粉,原以为会辣得让人泪流满面,呈伤心状,却没有。问过店家才知道,“伤心凉粉”并非以辣夺人眼泪,而是用这个名字表达客家人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一份小吃,寄托着客家人的深深情怀,难怪滋味如此特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