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福建全景9日游(七)

铁中

<p class="ql-block">4月23日,早餐后我们乘车来到了武夷山大红袍原产地景点。</p><p class="ql-block">大红袍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景区内,是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自然景区。</p> <p class="ql-block">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负氧离子爆棚(接近5万)。</p> <p class="ql-block">巧遇茶农一起上山。</p> <p class="ql-block">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p> <p class="ql-block">母树大红袍的传说 </p><p class="ql-block">相传古代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被附近天心寺和尚用茶叶做药治愈。书生进京赶考高中状元,为表感恩,书生回到武夷山将御赐的状元红袍披在茶树上,因此得名"大红袍"。因"大红袍"有"感恩"、"祈福"之意,形成了武夷山喊茶、祭茶、敬茶、奉茶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大红袍这里鼎盛时期,曾经有武警守护,现在虽然没有武警却已安装了监控。</p> <p class="ql-block">大红袍属乌龙茶,品质优异,是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甘、清、香。</p> <p class="ql-block">利用乘坐火车返程回京前的一段时间,我和室友乘坐南昌公共交通前往滕王阁和八一广场。</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p><p class="ql-block">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公元1182年金置滕阳州,1184年改为滕州,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p><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p> <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夜景。</p><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这里是大型复合性城市广场,也是英雄城的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77年为纪念八一起义50周年,广场更名为八一广场,并进行了相应的扩建和改造。</p> <p class="ql-block">53.6米高的纪念塔上镶着金光闪闪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几个大字,塔顶还有一杆'汉阳造'步枪和八一军旗的装饰。塔身四周的花岗石浮雕,记录了当年起义的重要场景。</p> <p class="ql-block">晚上22点24坐K106次南昌至返京的列车于24日下午16点36到达北京西站,结束了此次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