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之行

GT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直面大海是在连云港的连岛,那时我正在读大二。去连云港的发起人是Y,那时他处于失恋状态。据他说,父亲老战友的千金迷得他神魂颠倒后,突然发现他不是合适人选,果断分手。Y是性情中人,为此好几天夜不能寐,写过一篇爱情小说,本打算给我们看,后来临时决定新潮一下,文本的作者和读者只限于同一人。他白天也不好好睡觉,为我们朗诵好多唐宋诗词,我至今记得他低吟“红酥手,黄藤酒”的样子,声情并茂,眼含热泪。又一个晚上,他独自喝闷酒,醉了,躺在单身宿舍,吐了一地,辛好L和我及时赶到。第二天早上,他喝了几口“大红袍”,发了会呆,邀请我俩陪他去连云港,看他爸爸的另一个老战友。L作为一企业副总,那几天抽不开身。于是,我成了与Y同行的唯一人选。一路上,Y滔滔不绝,讲爱情故事,那是一段段爱的碎片,我揣摩是那案头小说的细节。可惜时间过去太久,现在一点也不记得那些闪光的片段了。</p><p class="ql-block"> Y父亲在连云港的老战友,是位老革命,当年曾是新四军战士,现在是市府一名即将离休的局长。我们赶到他新浦的家中,他见到我们很高兴,晚上陪我们吃饭,喝了点酒,讲了好多故事,是当年与Y父亲一起在盐阜大地抗击日寇的经历。第二天一早,他又安排我们去港口游览。那时刚刚读过雨果的《海上劳工》和梅尔维尔的《白鲸》,雨果笔下大海的宁静与壮美,梅尔维尔视野中海洋的诡谲和神秘,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盼的是有机会零距离贴近大海。于是,与Y取得一致,婉言谢绝了老革命的美意,我们乘小火车来到连云港,又改坐公交到大沙湾。一下公交,著名的连岛便展现在眼前。这里是与大海约会的绝好地点,海岸绵长,海水清澈,礁石凸显。我们甩去鞋子,踏着海浪跨进海水。读者朋友,你当然见过大海,知道海的神奇。当一层一层的海浪在你小腿上刁蛮地撞击时,当温润的沙土在你双脚上温柔地摩挲时,谁还能霸气宣告可以抵挡海之魅力!我们瞬间迷醉于这片伸向无穷远方的湛蓝一片,随着海风吹,海浪涌,让心灵漂迫四方,无需依托。Y在追逐急速而过的浪花,我倚在一块礁石上,静静地打量着大海、思索着大海。我知道,我奈何不得它,它是YYDS。我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它就行。无论生活在内陆还是沿海地区,你的脑海中总有属于自己的大海。有人对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做过统计,发现了许多地理细节的错误,最突出的要算《爱的徒劳》一剧中,他将一个处于内陆的国家,描写为海岸线迷人的所在。有些莎评家说是他创作细节的失误,照我看,不如说他心灵深处始终有他的大海。我倚着礁石如此想的时候,海浪继续冲击着我们的双腿,一只只海鸥轮番迫近海面,美丽的连岛纹丝不动地注视着我们,以海洋的心胸包容着矫情的人类。离开连岛回新浦的车上,我的脑海中还不时闪现泛着光的海面,Y望着窗外正在闪过的墟沟海滩,一句话也没有说,不知在想些啥。</p><p class="ql-block"> 到墟沟去参加学会年会,是几年以后的事。接到省学会组织者的通知,得知这次会议的地点是在连云港墟沟,我就挺兴奋。上次路过那里就有停留的冲动,这次利用会议间隙可以好好地遛遛弯。那几天,整个江苏风雪交加,会议报到的那一天,更是漫天风雪一片白。班车比平日多用了一个半小时,赶到墟沟宾馆已是华灯初放。报到处的老师得知我来自Y市,告诉我Y市另一单位的参会老师,在新浦车站摔了一跤,腿部骨折雇专车打道回府了。我听了既唏嘘不已又感到侥幸。到住处匆匆收拾好行李,便走出宾馆大门,扑面而来的是白茫茫的海滩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从墟沟看海,与连岛那边感觉不一样。墟沟有一大片沙滩,透过雪花触摸海沙,是罕见细腻的那种。在大雪覆盖下的沙滩,踩上去更是软绵绵的富有弹性。夜幕下的海面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闪烁在雪花中的,是星星点点的渔火。近处听到的,是节奏鲜明的海浪扑岸的声响。这声响越发凸显出周遭的寂静。打破寂静的,是不远处海轮进港的鸣笛。船上的一行人等经过数日的海上漫行,进入港湾该是多么兴奋。船长或许正准备顶着大雪去见数月未会面的亲人,大副二副或许正在清点到岸上潇洒一把的铜钿。年轻的水手,在甲板上看够了海浪海鸥和蓝天白云,翘首以盼的是一大群活生生的青年,最好花枝招展一些。我踏着雪回到宾馆,发现有些累,关掉吸顶灯,静下心来,准备休息。刚躺到床上,耳边便涌来有规律的海浪扑岸的声响。这是第一次床铺与海靠得这么近,第一次感受头枕着波涛的滋味。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在海风的沐浴下进行学术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心情舒畅。年会结束前的那天下午,会务组安排短暂的自由活动,我与一在本地工作的校友一起在海边闲逛,继续品尝大海的滋味。晚餐时间到了,我俩在一海鲜馆停了下来,来他一个靠海吃海。吃后的结论是,刺激到味蕾的对虾和新鲜的八爪鱼真是好吃。海州湾的大对虾又名东方对虾,是连云港海区著名的特产。我们家乡也常吃到对虾,但大多是小个头的。在这原产地,我们点了几只长达10公分的大虾,老板告诉我们,这里的对虾生态要求高,纯海水养成,是标准的海洋虾。这天海鲜馆食客不是很多,厨师得空与我们聊了会天,他建议我们吃白灼对虾。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越是好的食材,加工越要简单,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是最好的吃法。做好后连调味品都不用,即刻开吃。这虾吃的,一口咬下去,鲜嫩滑爽,丰润饱满,满口生津,外带一股淡淡的大海的味道。我微闭双目,回味半晌,暗中叹息此生可恋。爆炒八爪鱼是又一道海鲜大菜。八爪鱼就是章鱼,它的特点是质感强,有咬嚼,同时鲜爽有加。当然,这道菜火要整得旺,锅要整得开。师傅的主要功夫是掌握好火候,及时装盘。这鱼吃得让我们一瞬间忘了火车站在哪。在老板强烈安利下,我们又品尝了几只皮皮虾,这种虾我家乡是不吃的,看上去虫子似的。我硬着头皮试吃了一下,不知不觉发出一声比美食节目主持人真诚的惊叹。别看只是随便烤一下,只配一碟椒盐,这皮皮虾好吃着呢。虾皇多,又特别鲜,堪称海中蟹味王哦。从连云港回家后,一日突然想起兄弟单位的那位同事,赶紧着整理了一些会议材料,前往拜访。这位仁兄人届中年,微胖的脸上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眼神清澈温和。我去时他还躺在床上。会议报到那天,他也是坐大巴车去新浦的,下车才走几步,就因雪地太滑重重摔了一跤。后来只能回家了。我向他介绍了年会的情况,送给他一部分大会交流的材料。他笑着约我,下次有机会再一起去连云港参加学术交流,一起看大海。这是很好的想法,我当然赞成。遗憾的是,这位先生有家族遗传病史,几年后不幸英年早逝。每当提及连云港的那次年会,他敦厚儒雅的神态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初次听到连云港这个名字,感到浪漫之极。连着云的港,好高好大好上。后来知道,这名字源于港口前有连岛,后倚云台山,想想仍不失浪漫。早年学地理,知道我们江苏最高的山峰,就在云台山脉中端的花果山,海拔624米。花果山又是弼马温孙悟空的老家,神奇不?连岛已去过,我思量着花果山也得爬一爬,一来可以尝尝一览全省小的滋味,二来可以到弼马温的老家去看看。当年,耀邦同志离京考察时,毛泽东主席还特地关照顺道去一下海州的花果山,替他看看孙猴子的老家。当我们单位工会组织花果山一日游时,我赶紧给全家报了名。到了出发的那天,我们早早起床,准时坐上了旅游车,中午便赶到连云港。我们一行人到阿育王塔拜访了一下,就直接赶到了花果山脚下。《西游记》影响太大,全国有许多地方争花果山的版权。比较有名的就有十多个。其中四川一省有三座花果山,河南洛阳有花果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不供如来,不供观音,直接供奉齐天大圣。山西娄烦也有花果山,据说那一带曾活动过一个有许多故事的“孙大廷”,当地人认定他就是孙大圣原型。各地都说自家的花果山才是大圣的故乡,连云港当然也不例外。那么《西游记》描写的花果山究竟在哪里呢?作品开篇写道:“东胜神洲,有一国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这里叙述的花果山,是东方海中仙山,与连云港花果山地理位置完全相符。《西游记》作者是淮安人,也有到过连云港的印记。看来连云港的花果山才真正是大圣故里。我们到山脚下发现,山上正在修索道,只是眼下游览还得依靠双腿。于是,沿着进山大道,全家一起向上攀爬。女儿才读初二,本以为她年龄小,平日体育活动也少,爬不动山,我与老婆准备慢慢陪着她。哪知刚一会儿,她就嫌弃我们速度慢拖后腿,与邻家的两个小姐妹冲到前面去了。大圣的老巢海拔不高,景点不少。应上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点当然大都与《西游记》相关,如猴石、八戒石、唐僧屋、沙僧石、定海神针、晒经台、老君堂、南天门、水帘洞和七十二洞等等。这些景点与其他类似的旅游景点一样,通过赋予自然景观以人文意义而形成。从远处眺望花果山,最形象的景点是八戒石。一组巨石构成了二师兄的形象,他头顶僧帽,身披袈裟,两耳低垂,双眼微闭,突出的拱嘴一大半埋进树丛,似在呼呼大睡,又像在偷吃花果。整个造型憨态可掬,惟妙惟肖。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他的叫声:“泼猴,快出来,跟老猪见师父去。”老婆看我全神贯注盯着八戒,追上来与我打趣说,“难得有机会出来旅游,你睡什么觉撒。”我愣了一下才会过意来,回以哈哈一笑,权当她在夸我呢。我是挺喜欢二师兄的,带点天真,带点憨厚,不装不作,傻也傻得可爱。他爱得并不那么专一,但也不时想着回高老庄与高小姐团聚。尤其是吃西瓜一段,他思维清晰,推理正确,心思缜密,情感丰富,每一片瓜的吃和留都合情合理。比某某区的吃瓜群众更令我佩服。除了顺带看二师兄,来花果山的人,更想去看看水帘洞。我们也不例外,七拐八拐地转到了一瀑布处,找到了写有“水帘洞”三个大字的景点。不是有景点名称提醒,真想不到这里就是美猴王的寝室。水不多,帘也不厚,全无“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惟”的感觉。洞内即既没石锅石灶,也无石床石凳,不知猴哥偶尔省亲回山,住哪吃啥。正为大圣发愁,在这坐等我们的女儿,递过来水杯。我们一家坐在悟空府邸前休整聊天。我第一次发现,女儿竟是“西游”通,不仅大师兄,师徒四人的底细,包括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的细节,各路妖怪姓甚名谁,他们挂靠哪路神仙,女儿随口道来,毫不费力。听得我这个中文系教师一愣一愣的。古人云,士别三日,当括目相看,看来女儿还没离过家,我就该括目相看了。小憩后继续前行,这会儿我将注意力更多转移到花果山的“花果”上,试着看看此山的另一面。原来离开大圣故里这个头衔,花果山也有它自身的魅力。参天的大树、潺潺的流水、丰富的植被,端的是一块赏心悦目之地。有专家统计过,这里的植物种类达一千七百种之多。其中古银杏、金镶玉竹均为名贵品种。尤其是屏竹禅院里金镶玉竹,堪称稀世珍品。它已有千年历史,整个竹身呈嫩黄色,每至一竹节处,都有浅绿色的印痕。如同在金色的圆柱体上嵌入晶莹剔透的碧玉,既富丽堂皇又淡雅清丽。登上山顶的玉女峰,俯瞰秋阳下的花果山,郁郁葱葱,风景如画。可以想见它的明媚春色,它的夏之亮丽,它的冬日银装。再眺望苍茫的海面,海天一色,风帆点点。真是一座令人不愿离去的世外仙山。好佩服大圣立志投身社会的精神,他老人家身无分文,仅凭一身猴气和一根定海神针,便义无反顾地离开这胜境腾云而去。当然,他并不知道日后等着的种种磨难,尤其是来自团队内部的紧箍咒。如果先知先觉,不知悟空先生是否还会远离这灵山净土,成为取经小组中的一名主力队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