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舞台史记·“八大样板戏”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式发表83周年。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红色舞台的巅峰,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在首都舞台集中调演这八个剧目。同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红舞台史迹·“六京二舞”为第二批样板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继“八大样板戏”之后涌现出的俗称第二批样板戏的(即被批准拍成电影向全国推广的)“六京二舞”,这其中有“诗剧”之称的《杜鹃山》无疑是京剧中的扛鼎之作,而出自中芭团的两个舞剧也是可圈可点的经典作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红舞台史迹·百花争艳的经典舞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十年代前后除了样板戏之外,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经典舞蹈作品,其中脍炙人口的舞蹈《草原女民兵》、《红绸舞》和大连歌舞团的《长穗花鼓》还入选了中国艺术团演出的舞台艺术片《百花争艳》得以在全国普及推广,引发了全国各地专业文艺团体和基层宣传队的学演热潮,极大地丰富了文艺舞台,真正体现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讲话》精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