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大军区成立时领导名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成都军区</p><p class="ql-block"> 1985年,成都军区经历了“百万大裁军”的调整。昆明军区被撤销,其所属的第11、14军转隶成都军区,形成了新的成都军区。这一调整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优化军队编制,提高作战效率。辖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区。</p><p class="ql-block"> 新成都军区的战略使命主要是保护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和军工核心基地,确保这些重要设施的安全;维护西藏的统一,防卫印度来自喜马拉雅方向的进攻;与广州军区协防越南,应对可能发生的边境威胁。</p> <p class="ql-block"> 1.司令员:傅全有 上将</p><p class="ql-block"> 傅全有,1930年11月出生于山西原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6年10月,16岁的傅全有加入晋绥军区独二旅,从战士逐步晋升至连长,1947年8月入党。后毕业于军事学院高级系,获大专学历。</p><p class="ql-block"> 1985年6月,在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合并后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云南前线作战。1988年授中将军衔。1990年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与政治委员曹芃生搭档。后升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95年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1993年晋升上将军衔。傅全有之子傅勇现任东部战区陆军副司令员,少将军衔。2025年已95岁高龄,近年仍公开露面,身体康健。</p><p class="ql-block"> 傅全有从贫农之子成长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其生涯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改革开放后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是解放军重要领导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2.政治委员:万海峰 上将</p><p class="ql-block"> 万海峰(1920年9月—2023年3月31日),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人,出身贫寒。1933年7月(13岁)加入红28军,参加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入团,1937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p><p class="ql-block"> 1939年入新四军皖南教导总队学习,后历任参谋、营长、独立团副团长等职。解放战争任华中野战军团长,参与苏中“七战七捷”、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1952年任志愿军第24军炮兵主任。1955年授大校军衔。后历任第24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10月调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参与两山轮战。</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跳过少将、中将)成为邓小平签署的首批17名上将之一。他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2023年3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为最后一位离世的中顾委委员。被誉为“从放牛娃到上将”的传奇将领。</p> <p class="ql-block"> 3.副司令员:廖锡龙 上将</p><p class="ql-block"> 廖锡龙,1940年生于贵州思南贫困家庭,幼年辍学,1959年入伍,因文化程度低险些未能提干,后因军事素质过硬被破格留用。服役6年才提干,13年后升任连长。</p><p class="ql-block"> 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任副团长、团长。1984年任31师师长时,在者阴山战役通过长期袭扰、心理战消耗越军,最终以极小代价收复者阴山。战后9个月从师长跃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创我军罕见晋升速度。</p><p class="ql-block"> 在参与老山轮战中,主张“减少士兵伤亡优先”,直面“16吨弹药消灭一个敌人”的争议。2000年授上将军衔。后任总后勤部部长,并公开斥责贪官谷俊山“我死都不怕,还怕个贪官?”,彰显刚直风骨。</p><p class="ql-block"> 廖锡龙将军从士兵到上将,用实战能力打破资历限制,被誉为“共和国闪亮将星”。他爱兵如子,作战中强调“战士生命高于弹药消耗”,深得官兵敬重。至今,廖锡龙将军已85岁,晚年生活低调。</p> <p class="ql-block"> 4.副司令员:张太恒 上将</p><p class="ql-block"> 张太恒(1931年—2005年)1931年出生,出身贫寒家庭,1944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期间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军事院校深造,后长期在第28军服役,从排长逐步晋升至军长。</p><p class="ql-block"> 1985年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老山前线对越自卫反击战。1990年4月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中将军衔,负责西南边防(西藏、云南等地)。与副司令员张德福搭班子,共同应对国际局势动荡下的边境紧张局势。</p><p class="ql-block"> 1991年9月,张德福在西藏视察时因直升机失事遇难,张太恒作为主官被追责,降职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因表现突出重获信任。1994年升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同年晋升上将军衔。2005年逝世,享年74岁。</p> <p class="ql-block"> 5.副政治委员:李硕 中将</p><p class="ql-block"> 李硕(1920年—2006年),河北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人。1947年参军,任第19兵团团政治处宣教干事。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清风店、石家庄、太原、宁夏等战役。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秘书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历任师宣传科长、军宣传处长、军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1980年起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纪委书记、军事科学院纪委专职书记。</p><p class="ql-block"> 李硕将军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授衔中将,是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06年3月13日逝世,享年约86岁。</p> <p class="ql-block"> 6.参谋长:陶伯钧 上将</p><p class="ql-block"> 陶伯钧(1937年12月8日—2009年1月18日),吉林永吉县人。1951年考入解放军第六炮兵学校,系统学习炮兵战术,1955年毕业任排长,半年后即率部参加海防炮战并获表彰。</p><p class="ql-block">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任武汉军区炮兵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战后升任43军副军长。1985年百万大裁军期间,由副军长直接升任成都军区参谋长(时年47岁)。1988年授少将,1991年授中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92年调任广州军区参谋长,1996年升司令员,主导驻港、驻澳部队组建及进驻任务。1998年晋升上将军衔。他是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2002年按龄卸任广州军区司令员;2009年1月18日逝世,享年71岁。陶伯钧将军是以炮兵专业背景转型为合成军队指挥员,其破格晋升体现我军改革中对实战经验与年轻化将领的重视,为军队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7.政治部主任:邵农 中将</p><p class="ql-block"> 邵农(1928年11月~2014年4月30日),男,湖北武昌人,1949年6月参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北农学院肄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队员、科员等职,参加了衡宝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教员、干事、助理员、秘书、副处长、处长、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85年6月,百万大裁军及全国大军区调整,邵农出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后升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14年4月30日,邵农同志因病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6岁。</p> <p class="ql-block"> 8.后勤部部长:马秉臣 中将</p><p class="ql-block"> 马秉臣(1928年3月—2023年6月7日),河北阜城县建桥乡小马庄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解放东北的战斗,并随军南下至解放海南岛。因作战英勇晋升为43军127师379团7连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连指导员、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1969年起,历任43军副参谋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任11军副军长,提出“以大制小,以多制少”炮兵战术,有效支援步兵作战。</p><p class="ql-block"> 1984年后升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授中将军衔。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任职期间,统筹军区后勤工作,确保战时物资供应与部队现代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马秉臣将军的军事指挥与后勤管理经验,为西南边防稳定和军队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马秉臣的生涯贯穿解放战争至改革开放初期,是兼具实战指挥与后勤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将领。</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