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细节中感悟父母的教诲

孝庄后裔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长河中,家族的传承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的背后,是深厚的根基在默默支撑。家财,或许能给予子孙一时的富足与安逸;但教养,才是那穿透岁月、滋养家族灵魂的不竭养分,是家族真正能够绵延子孙福泽的传家宝。</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教师家庭,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不是说教式,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很多细节中。比如说,家里来客人(哪怕是屯中的邻居)也要出屋门去迎接,沏茶倒水,妈妈还告诉我们茶壶嘴儿不要对着客人,这样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客人走时还要送出大门外,如果是远道的客人一定留下来吃饭,吃饭时不允许我们小孩子上桌,必须等到客人吃完,再把桌子放到另外一个屋里,我们才能吃。大人们唠嗑时,我们小孩子是不允许插话的。</p> <p class="ql-block">  晚上铺被褥时不许坐枕头,洗衣服时内裤和裤子必须挂在衣绳靠边处,免得来回人路过时走在下面。打扫卫生时一定要彻底,就拿扫地来说吧,刚拿起条帚,老妈就告诉说,从跟儿扫,你想大面扫扫是过不了关的。进出房门不能踩门槛儿,说这是踩主人的脖子。递刀具时刀尖朝向自己、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在哪儿拿的东西必须放回原处,不能有一点点马虎。</p> <p class="ql-block">  在孝敬长辈方面,父母也是时时教育我们,我家是个特殊的群体,除了自家人外,还有大爷,堂哥和表叔一家。表叔是奶奶的侄子,爸爸的表弟,他和哥哥同龄,三岁时舅爷舅奶相继去世,舅奶去世的当晚,奶奶就把他和两个姑姑领到我家,小叔当年又瘦又小,还吃过妈妈的奶水哪!他们都一直生活在我家,直到两个姑姑出嫁,小叔成家去了外地,我们才分开。</p> <p class="ql-block">  小叔在我家呆的时间最长,爸爸妈妈总是告诉我们要尊重孝敬小叔,奶奶在时,他有主心骨,有靠山,奶奶不在了,他一定觉得孤单了。我们兄弟姐妹都听从父母的话,处处尊重小叔。记得当时条件不好,冬天就靠火炕取暖,妈妈每天晚上都让我给小叔捂被,小叔出民工去修坝,还是去伊春伐木去回时爸爸都会让小哥去送他接他,帮他扛行李。由于舅爷家是地主,当年搞成份论,小叔的婚姻受了很大的周折。爸爸当年还嘱咐我说,如果小叔成不上家,就由我为小叔养老送终,因为我接了爸爸的班。多年后我和我家王同志谈起这件事时,他还调侃说小叔没成家多好,给他找个打更的地方,还能给咱们挣钱哪!</p> <p class="ql-block">  这些用爱编织的时光碎片,在岁月长河里沉淀成宝藏。父母的谆谆教导 不仅教会怎样做人做事,更让我明白,成长路上每个脚印都要印着真诚与感恩。这些比书本更深邃的智慧,终将成为照亮未来的星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