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初到扬州,七、瘦西湖/得名由来

人文

<p class="ql-block">  游完扬州AAAAA级风景区景色秀丽、美不胜收的“瘦西湖”,回到酒店后,不由的对“瘦西湖”这个名称琢磨起来。好好一个西湖,怎么前面加了个“瘦”字,便叫成“瘦西湖”。说实话,地名带有“瘦”字的真还不多。</p><p class="ql-block"> 许填的《说文解字》中说“瘦,臞也”可见此字的本义是指肌体的肉少、脂肪少。后又引申有细小、瘠薄、贫穷、稀薄、减损之义。似乎带有贬义的成份。如此看来,叫成“瘦西湖”有点不佳。于是我在网上搜寻了有关资料,大概整理成文,以供美友阅之。</p><p class="ql-block"> 扬州这处景致独特的湖泊,它最初名为“保障湖”。 而“瘦西湖”是后改的。据资料所记:清·乾隆年间,钱塘(今杭州)有一位诗人名叫汪沆。听说扬州有个叫“保障湖”的地方特别美丽,他慕名而来。当他来到湖边,眼前的湖光山色瞬间让他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诗人汪沆漫步湖畔,仔细地观赏着“保障湖”,他发现“保障湖”的景致竟与家乡闻名遐迩的杭州西湖有几分相似之处。那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岸边的垂柳与亭台楼阁,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然而,“保障湖”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的湖面相较于西湖显得更加狭长曲折,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在大地上蜿蜒伸展。于是,他灵感突发,挥笔作诗一首:<b>“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b>诗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原“保障湖”岸边垂柳依依、虹桥如带的绝美画面。同时,他也说明“保障湖”就如同西湖一样,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消费,是个消费较高的“销金锅子”。但与西湖相比,“保障湖”更加瘦长,所以他觉得用“瘦西湖”来称呼它再合适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汪沆也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这首诗便在扬州文化圈子里传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读到了这首诗,也逐渐认可了“瘦西湖”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此后,“瘦西湖”之名,便广泛的流传开来,取代了原本的“保障湖”之名。</p><p class="ql-block"> 还有传说,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时,一路游山玩水,认为杭州西湖呈丰满美,“保障湖”具清瘦美,故命名“瘦西湖”。</p><p class="ql-block"> 后来,扬州人竟说:“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这话倒似有点自夸和夸大的意思。天下西湖三十六,你瘦不拉机的一个小西湖怎么能比杭州“大西湖”呢?杭州西湖的湖面六七平方公里,而“瘦西湖”只不过七八百亩而已。可能是杨州的文人多、有才气,善杜撰,才将这个小湖或写成或画成,其清秀婉丽、风姿独特的一处美景。</p><p class="ql-block"> 杜牧早年一首:“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首诗又将“二十四”桥成为扬州最著名的一座桥。居然不点湖名只提湖中一桥,让后人误认为湖中有二十四”座桥。假设在那时将“保障湖”改称“明天湖”为尝不可呢?</p><p class="ql-block"> 不难看出,杜牧的一首诗,把湖中一座桥说成一处绝美景点,让人们对“二十四”桥的诗句留下费解。而汪沆用一首诗把一个湖泊改称“瘦西湖”。 这就是“瘦西湖”得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