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30日前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两河口北进,翻越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7月1日到达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西索村的卓克基。</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率领中央机关进驻卓克基。7月3日在卓克基官寨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卓克基会议”。</p><p class="ql-block"> 会议主要讨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号召藏族民众反对英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加入红军,实现民族自决。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强调克服粮食困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求在没收、收买粮食时,严禁侵犯群众的利益。</p><p class="ql-block"> 卓克基会议围绕民族团结这个重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原理和中国少数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开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实践之路。</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卓克基土司官寨二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在此召开。这是当时召开会议的会议室。</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卓克基土司官寨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数千年积累的建筑技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土司官寨是由四组碉楼组合为封闭式的四合院,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略呈正方形,中轴线对称布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栏杆以镂刻雕刻雕花的木条构成几何形成回字形图案</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卓克基这个地名除了本身的含义外,还有‘藏龙卧虎之地’的说法</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