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8~20日刚刚结束了土耳其旅行,原计划休整3周后再往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开展4月10~24日的两牙之旅。此时收到女儿信息,在英国上学的小外孙4月5~22日将放3周的春假,如果此期间我去英国,他们有时间陪我在英国境内旅行观光。但两牙行程业已敲定,行程结束再去英国,外孙将开学,无法出游。只能压缩在京休整时间,选择卡在外孙放假前一天到英国,探亲离别4个月的可爱的小外孙及女儿女婿一家。</p> <p class="ql-block">D1 4月4日(周五)好在女儿有先见之明,事先就为我办理了赴英签证,又帮我支付了赴英机票差价,购买了英国及申根国家移动电话卡等等,万事俱备。早6点45飞机准时降落在曼彻斯特机场,与早已在此等待的女儿相聚,接到我后回家放下行李,接上小外孙直奔切斯特大教堂,参加娃的学期结业典礼。</p><p class="ql-block">切斯特大教堂建于1092年,位于英格兰柴郡的切斯特市,前身是圣维伯符修道院(St Werburgh's Abbey),供奉基督耶稣和圣母玛利亚。1541年,国王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将其改建为大教堂,成为切斯特教区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筑风格为诺曼(诺曼拱门)与哥特式(哥特式塔柱)混合风格,内有14世纪的木雕,展现了中世纪工匠的精湛技艺。中殿长达160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长的中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切斯特大教堂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该教堂曾经是重要的朝圣中心,曾经供奉圣维伯符(St Werburgh),并在中世纪成为宗教和行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教堂有多个十分宽敞的大厅,是个多功能教堂,除去日常宗教礼拜活动外,还可举办音乐会、展览会、承办各种庆典活动等等,对游客开放,提供导览服务,展示其丰富的历史和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富丽堂皇、庄重典雅、层台累榭、画栋飞甍。</p> <p class="ql-block">布道讲台</p> <p class="ql-block">教堂主厅巨大的管风琴,在做礼拜有唱诗班为主唱赞歌时为其伴奏。</p> <p class="ql-block">管风琴是一件单纯的宗教信仰(天主教)乐器,管风琴的声音宏伟,音质圆润,特别适合在庄重的气氛中弹奏严肃认真神圣的宗教音乐。</p> <p class="ql-block">耶稣与他十二使徒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将窗棂上的圣经故事投射在廊道地面上,使过路人感受上帝的永恒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通往忏悔厅的昏暗廊道。</p> <p class="ql-block">教堂执事与牧师似乎在交流着什么,不好打扰,随拍一张以滋留念。</p><p class="ql-block">教会的职位因不同的基督宗教派别而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天主教的神职人员由做过修士的人担任,做修士后不得结婚,修女和非修士不得担任;由低到高依次是:神甫、主教、大主教、宗主教、枢机主教、教宗。</p><p class="ql-block">东正教的神职人员分黑品和白品,黑品不得结婚,白品可由已婚男子担任,但白品不得升任主教。黑品: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祭司、修士大祭司、主教、大主教、总督主教、都会主教、牧首、普世牧首。</p><p class="ql-block">基督教(新教)的神职人员包括牧师、长老、执事等。牧师通常是教堂的主要讲道者和精神领袖。长老和执事则是通过选举或按立(授神)产生的服侍人员,他们在教会中扮演着重要的管理和辅助角色。</p><p class="ql-block">通用职位:除了上述职位外,一些通用的教堂职位还包括传教士和修道士。传教士通常负责在世界各地传播福音,而修道士则专注于修行和祈祷。</p> <p class="ql-block">穿着维多利亚时期服装的导览员,向游客介绍着这座教堂的沉浮与今昔。看着这位身着优雅服装,以银铃般的嗓音,操着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腔,热情地介绍着大教堂的美女,我却听的有些蒙圈,仿佛是在听天书,有些尴尬,此时才切身感受到:“学到用时方恨少”的实际寓意。</p> <p class="ql-block">典礼开始前低年级的同学们在教堂前的草坪上嬉戏打闹。</p> <p class="ql-block">部分教师和高年级的同学们则在路边空地上扎堆聊天,等待排队入场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高年级合唱团的同学们在静候典礼开始后,以唱诗班的形式为全校师生唱赞歌。</p> <p class="ql-block">入场后同学们有序坐在各自的椅子上等候结业式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在娃学期结业典礼开始前,女儿十分体贴地对我说:反正典礼时学生与家长是分开坐的,相比参加这种拘谨的仪式,如果你愿意你可在周边游逛一圈,待仪式结束后呼你回来即可。</p><p class="ql-block">虽然很想体验并参加外孙庄重的学期结业典礼仪式,但是10余小时的飞行辛劳加之7小时的时差,估计仪式还未开始,我就会坐在靠椅上垂涎鼾鸣地进入梦乡与周公寒暄去啦。女儿的建议不仅避免了自己的尴尬,还可避免典礼时女儿为照顾我而扰乱会场的肃静。于是乎十分“诚恳”的接受了建议,无不“遗憾”地顺坡下驴,“坦然”离开会场,在大教堂周边及切斯特老街里“醒觉”,放飞自我。</p> <p class="ql-block">教堂周边林木葱郁,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p> <p class="ql-block">教堂后花院。</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堂映入眼帘的是市政厅大楼。切斯特市政厅(Chester Town Hall)是切斯特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以其宏伟的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而闻名。它建于1869年,由粉红色和浅黄色砂岩建造,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小城切斯特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起初是罗马时期修建的军事要塞。女儿一直戏称这里是乡下。</p> <p class="ql-block">切斯特老街东门上的钟楼(Eastgate Clock)是切斯特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之一,是英国除伦敦大本钟之外被拍摄最多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四面均有钟盘,淡青色表盘,周边镶嵌金色数码文字花纹等,顶部饰有维多利亚风格的铁艺花纹。 钟楼高耸于城门之上,采用哥特复兴风格,与切斯特的中世纪城墙和谐融合。 铁柱上饰有精致的铜花和蔓叶纹样,钟顶呈皇冠状,整体显得既庄重又优雅。</p> <p class="ql-block">切斯特老街建筑掠影。</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里的另一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老城南门。</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的部分公共建筑。</p> <p class="ql-block">罗马花园(Roman Garden)及露天剧场遗址。都铎风格建筑群(The Rows,独特的双层骑楼商铺)。</p> <p class="ql-block">切斯特老城墙(可环绕步行,俯瞰全城)。今天不知道是什么日子,在老城墙或古罗马露天剧场周边的空地上,时常可以看到着装古代战服化妆为古罗马战将的人,似乎在给一群群手拿盾牌的小学生们讲述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规则。</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人物是斯塔夫利·科顿(Stavleton Cotton),他被封为康伯米尔子爵(Viscount Combermere ) ,也曾是陆军元帅(Field Marshal)。雕塑是为纪念他而建,基座上的文字提到了他相关的功绩和任职地等信息。</p> <p class="ql-block">切斯特大教堂的咖啡厅,是我所见过最为高大上的咖啡厅。高挑的屋顶,宽敞的大厅,明亮且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彩色玻璃窗,给了我强烈的冲击。比我家门口歌剧院都宽敞明亮的大厅,竟然只是摆了几张桌椅用作喝咖啡。</p><p class="ql-block">此时不知为何脑子里突然冒出奇念,这是否就是小时候被大运动日夜洗脑,反复教育过的“资本主义过着腐朽没落的生活”写照吗?我有种强烈的责任感,一定要在此切身体验并严厉批判一下这种腐朽没落。</p> <p class="ql-block">典礼结束后女儿呼我回到切斯特大教堂,在教堂咖啡厅请我吃了到英国后的首顿大餐—英式下午茶。</p> <p class="ql-block">这张挂在咖啡厅门口的老照片介绍说1613~1876年间,这个教堂大厅(现在的咖啡厅)曾作为King's School的教舍加以利用。这似乎与我国解放后用寺庙做学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1804年切斯特木匠William Cole, sen.在此设计安装了国王柱屋顶,并且这个屋顶后来分别于1923年和1939年进行了更换,最终换成了现在的拱形支撑锤梁式屋顶。</p> <p class="ql-block">下午茶结束后,在咖啡因的作用下,我就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偶,满血复活,精神百倍。女儿见我意犹未尽,于是又驾车带我到切斯特城的重要旅游景点—迪河景区游玩。</p> <p class="ql-block">迪河上几位老人配合默契地划动船桨,小船平稳轻松地划过水面,消失出眼界。一只灰鹳抖动着漂亮的翎羽,期待着鱼儿送到嘴边。一只鱼鹰展开双翅,晒着太阳,享受阳光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切斯特大学主楼及校园内切斯特老城的老城墙。</p> <p class="ql-block">切斯特市老城的部分古城墙就在切斯特大学校园内。</p> <p class="ql-block">迪河两岸景观,既有历史沧桑感,又有现代文明趣。</p> <p class="ql-block">迪河上的新老桥梁。</p> <p class="ql-block">傍晚回到家里,小外孙又拉我去沉浸式乡村游,享受宁静快乐的乡村生活。这天从早7点航班落地,就被女儿安排了特种兵式的行程,上午外孙学期结业典礼,期间独自小城老街游逛,午间教堂咖啡厅享用英式下午茶,接着又跑去迪河赶游船赏景(好在时间上错过了末班船,改为河堤漫步)。这一天连续12小时没歇息地游览观光,若加上前一天晚上红眼航班的11小时,等于24小时连轴转,不过竟然没有丝毫劳累疲倦之感。真是亲闺女,对老爹嬉游爱玩的脾性完全了若指掌,彻底无缝隙安排[得意]。</p> <p class="ql-block">D2 4月5日(周六)今天没有什么硬性指标,主要目标是一座古城堡—比斯顿城堡。该城堡始建于13世纪20年代,由切斯特的拉纳夫·德布朗德维爾伯爵Ranulf de Blondeville在从十字军东征返回后建造。</p> <p class="ql-block">城堡分为内部堡垒(位于山顶,四面悬崖)和外部堡垒(带有D形塔楼和深沟),这是当时英国城堡设计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由于城堡建在一块350英尺高的岩石峭壁上,地势险要,防御工事坚固,成为中世纪军事建筑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1237年,亨利三世接管了比斯顿城堡,并将其作为在威尔士战役中集结军队和补给的基地。此后,城堡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包括英国内战。</p> <p class="ql-block">该城堡现为英国一级保护建筑,由英格兰遗产管理并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从城堡向周边俯视,满目全是大片的牧场与绿地,却未见一块粮田,真不知道英国人靠什么主食充饥裹腹。</p> <p class="ql-block">比斯特城堡山上的树木有些挺拔秀丽,有些怪异奇特,千姿百态,令人咋舌。</p> <p class="ql-block">内部堡垒有两口深井,其中一口是英格兰最深的城堡井之一,用于提供淡水。</p> <p class="ql-block">小外孙一进入纪念品商店就将一面开有漏洞的铁桶(应该是头盔)套在了头上,顺势捡起一张盾牌及一柄利剑,把自己装扮成一位骑士,一副堂吉诃德要匡扶正义,为民请命的架势。</p> <p class="ql-block">从切斯特城堡出来,已是饥肠辘辘,但在英格兰乡野要寻找一家可口舒适的餐厅,不是一件易事。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一条小河边终于寻觅到一家稍有人气的餐馆。</p><p class="ql-block">餐桌旁一位长者与爱犬一道,焦急地紧盯前台方向,抻颈祈盼,似乎在期待着女主人能快点取餐归来,以便开喝。</p><p class="ql-block">不过在英国等候是家常便饭,是生活中的常态、是基本功,办任何事效率都低下的让华夏人不胜其苦,如踞炉炭。女儿刚来英国时叫苦连天,每日都要在朋友圈里诉苦求慰,现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见怪不怪,点完餐后就让我和小外孙周边转去吧,等上餐后我呼你们再回来吃饭,这样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省或有效利用时间,而是为了防止华夏公民饥饿难耐,忍无可忍时爆粗口,影响心情,产生负面效果。</p> <p class="ql-block">好在餐厅旁边的河道弯曲,水渠幽幽,泊船亮眼;路上芳草茵茵,牛羊悠闲,景色靓丽,引人入胜。不觉之中餐食上桌,被呼回用膳。</p> <p class="ql-block">下午又去了一家花卉中心,各种花草争芳斗艳,馥郁幽香,尽态极妍。</p> <p class="ql-block">D3 4月6日(周日)今天女儿要去曼彻斯特办申根签证,于是一早开车来到市政中心地区。在帝都办理这种手续不过10-20钟的事,在这里总共没几个客人的情况下,却消耗了3个小时才办完,效率之低下令人咋舌。</p><p class="ql-block">签证代办处还不让无关人员及儿童入内。正好我们爷孙俩打配合,外孙是我的翻译兼助手,我是他的保镖兼导向,这样女儿也放心。我们出去转,女儿在签证中心跟他们“死磕”。</p><p class="ql-block">图片是曼彻斯特市政厅的哥特式钟楼,这座市政厅堪称曼彻斯特的地标建筑之一,它于1877年建成,1938年进行扩建。气势巍峨的哥特式钟楼吸引众多游客来此争相拍照打卡。原本这里是一处重点观光景点,但近期维修,暂停参观,大楼被罩布围挡起来,只露出暂不维修的钟楼顶部,告示人们我这里就是市政厅,以免人们因失去地标而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艾伯特广场西侧的雕像是维多利亚女王,显得霸气凌人。维多利亚女王(1819 - 1901 年)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在位时间长达63年零7个月,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其统治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这一时期英国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右侧图像是维多利亚女王雕塑背后的雕塑人物,是象征“母性”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人民之母”。</p> <p class="ql-block">这是威灵顿公爵(Wellington)的雕塑 。威灵顿公爵即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 ,他是英国军事家、政治家,在军事上最著名的功绩是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政治上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雕塑基座旁的人物可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p> <p class="ql-block">市区还有不少精美雕塑。</p> <p class="ql-block">曼彻斯特美术馆是于1824年建成的英国公立美术馆,现在由三座建筑组成,其中很古老的一座是由查尔斯·巴里设计,被列入英国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美术馆弥漫着浓郁的希腊气息,藏品不仅包括绘画、雕塑,还有陶瓷、玻璃等装饰艺术设计作品及服装收藏品,包括前拉斐尔时代的艺术展品,种类丰富,且在不断增加。</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建筑掠影,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态迥异。似乎它们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往烟云及历史传说,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曼彻斯特人真会玩,搞一辆团体人力车,在街上边喝啤酒边游逛,拉风抢眼,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3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小外孙却突然向我提出内急,这让我十分为难,这鬼地方人生地不熟且与国内不同,土地房屋都是私有的,公厕稀少。好在娃知道咖啡馆餐厅一般都有。于是找到一家COSCO咖啡店,里面真有洗手间,厚着脸皮直奔而去,可是门却打不开,要凭密码入内,也就是说只有消费才能得到密码,只好去柜台点单,可是娃社恐,在生人面前张不开嘴,无奈凭借我一口流利的chinglish(中式英文)点了杯咖啡和一块糕点,付款时却遇到麻烦,我没带现金,所带老信用卡没有芯片,收款机死活不认磁条,太尴尬了。赶紧解释女儿在附近办事,问一会过来补交付款是否可以,柜台两位小姐姐虽然chinglish不太好,但猜测能力尚可,或许理解了我的难处,俩人一对视一击掌为我们免单啦。虽然美女们的善意可鉴、盛情难却,可是我们点单不是目的,内急才是要务,又是一番chinglish表白,小姐姐终于明白,忍俊不禁,笑容满面地打开收款机,打出一个收款数码,终于解决了娃的内急问题。女儿办完事出来后听了我们的故事,笑得前仰后合,戏谑老爸说:英语单词不过百个,走遍天下都能白活。我只好如实招来:老爸这点能耐都是被你儿子的尿给憋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曼彻斯特老工业区的房子与老城区的房子风格明显不同,周边都是鸟笼式的集体宿舍或厂房车间。宿舍与车间有天梯直接连接,免去绕路浪费时间。</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樱花与紫玉兰争奇斗艳。</p><p class="ql-block">天蓝草绿花儿红,欲与春光争芳容。</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建筑物上面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北角艺术区各种风格的墙体涂鸦,各出风头,争强显胜,堪称街头文化集中营。</p> <p class="ql-block">约翰·瑞兰德图书馆现在是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的一部分,这座维多利亚哥特式图书馆也是市里数一数二的优美建筑之一。馆藏以宗教、艺术、文化和科学书籍为主,还收藏有不少珍稀古本。</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在2005年前进行了大规模装修,包括新增一个游客中心,如今游客可以一睹它那美轮美奂的阅览室风采,查阅图书馆收藏的早期印刷书籍和手稿。</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偶尔也去图书馆熏陶一下,沾点文化气息,蹭点热度,但多数情况下图书馆内阅览室里都座无虚席,一位难求。而这里也许是周末之故,图书馆内大多来宾都是参观游客,读书学习的人十分稀少。从而因咱家的学习氛围及上进心理,油然产生一种荣光自豪与充满希望之感。</p> <p class="ql-block">科学产业博物馆位于一座建于2000年前的罗马城堡遗址Castlefield之中,尽管如今的城堡仅剩下残垣断壁,但其中破旧的高架铁路、锈迹斑斑的铁桥和巨型仓库依然得以保存下来,并且被巧妙地加以利用,建成了这座集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与现代科学于一身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还保留了一座建于1830年前后的老火车站,在原车站的地窖中设有“地下曼彻斯特”主题展的展厅,展示了从罗马时代到当今曼彻斯特市的水源供应系统以及公共卫生设施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其中的一条维多利亚时代下水道是直接用19世纪的旧砖砌成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展出着完好的纺纱机和蒸汽机,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20年代造纸厂用过的古老水车,也可以看到横梁式发动机如何工作,还可以看到1864年、1907年、1910年、1929年等不同时代经过改良的蒸汽机类型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这种沿循历史发展足迹的遍历,参观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如何由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逐步从传统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化过渡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凯瑟菲尔德区曾是运河网络和铁路交汇的中心,如今这里把桥做到了极致,桥上桥、桥中桥、桥下桥、桥连桥、桥套桥,简直就是桥的世界,将铁路、公路、运河以及步行问题与公园景观、餐厅酒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时值4月之初,难得的一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气温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这里的人们十分珍惜这灿烂的阳光,分分聚集在凯瑟菲尔德周边的露天酒吧,河边草地上享受着这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历史博物馆里,小家伙尽情体验各种老式英格兰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栋陈旧老楼,外侧墙壁虽已略显破旧不堪,但逃生急救梯却依旧清洁整齐,熠熠生辉,看来住户清醒的认知险情的存在,为潜在的可能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D4 4月7日(周一)今天起猛了点,被娃带出去飞无人机。看来这村里的居民还不少,住宅小区规模挺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所学校—切斯特国王学校(The King's School Chester)是英国一所历史悠久、学术成绩斐然的私立走读学校。1541年由国王亨利八世与切斯特大教堂共同创立,已有近5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校园除正常教学设施外,还有包括健身房、游泳池、多功能运动场,Vanbrugh剧院(300座专业剧院,可用于戏剧和音乐演出),威克森图书馆等可提供丰富的各类学习资源。</p> <p class="ql-block">用过早餐女儿驾车带我到威尔士雷克瑟姆的埃迪格庄园(Erddig)一游。这里是英国著名的国家信托财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在英国很多贵族家族因为晚辈没人愿意背负维系这些巨大庄园的日常运营或负担巨额继承费用,而将其无偿捐献给政府。政府经过评估,认为其有保留价值,就接受下来,委托国家信托公司来管理维系庄园的一切。当然还有许多庄园无法达标或无法通过评估而任其自然败落。</p> <p class="ql-block">该庄园始建于17世纪,最初是为了满足当地贵族的生活需求而建造的。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庄园几经倒手,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包括都铎王朝风格和乔治亚风格等。庄园的建筑外观端庄大气,采用了大量的砖石结构,屋顶为典型的威尔士石板瓦。</p> <p class="ql-block">建筑内部装饰精美,有华丽的木雕、壁画和天花板装饰,展示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品味和艺术追求。茶室、书房、小教堂等等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庄园还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家具、绘画、陶瓷、银器等,这些藏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个乡村庄园最近三百年的主人是一个律师及其后代。庄园全部面积加起来约为680个足球场。这个家庭最引以为荣的一点就是不爱扔东西(当然这么大的地方也犯不着扔),整个房子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他家在过去三百年积累的。女儿和一位义工讲解员大妈聊天说:我来之前知道庄主很有钱,但没想到这么有钱。大妈说,他还好吧,在英国,算中产......然后大妈又补充了一句,他家好东西多,主要因为没人赌博,要不这些个艺术品,早就烟消云散、化为乌有,所剩无几啦。</p> <p class="ql-block">埃迪格庄园拥有广阔的园林景观,包括修剪整齐的草坪、美丽的花坛、古老的树木和宁静的湖泊。园林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建筑小品,如亭子、雕塑等,为整个庄园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被绑架在墙壁上的树木,虽然感觉有些残忍,但造型还是蛮别致的。</p> <p class="ql-block">游完埃迪格庄园返程路上,路过一家人气不错的啤酒屋,啤酒屋有大超市般的停车场,但竟然近乎全满,好不容易挤进一个停车位,啤酒屋又座无虚席,室内外、餐桌旁、草坪上到处都是人。这么好的生意,这要是在国内马上就会有人仿效,很快就会开发出一大片商业街区,而失去原有氛围,让人沮丧。</p> <p class="ql-block">啤酒屋的景色确实很诱人,如同高尔夫球场,绿茵起伏,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碧池荡漾、鱼鸭嬉戏、芦苇摇曳,欢声笑语,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此时游兴未尽,回府尚早,于是乎女儿女婿又安排去切斯特跑马场及高尔夫球场周边一游。</p> <p class="ql-block">D5 4月8日(周二)威尔士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四个构成国之一,以山地面积为主,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历史上因长期与英格兰等大公国争斗,有着较多的古城堡。是英国主要观光地之一。</p><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威尔士先后参观了威尔士最著名的花园—博德南特花园,该花园以其俊秀的景观设计、丰富的植物收藏和迷人的历史背景而闻名,每年吸引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园内除去种类繁多的珍稀花草树木外,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建筑,供人们拍照休闲之用。</p> <p class="ql-block">这里拥有全威尔士最多的英国冠军树,这些高大的树木与木兰花、山茶花及灌木类草本类花草,借助地势地貌,因地制宜,分区域有层次地形成立体花园,成为花园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趁人少偏僻之时,在此飞了一下无人机,却招来安保人员告诫—此地禁飞。不过你有政策,俺有对策,以一脸谦恭的笑容“装傻充愣”,不让放飞吗,俺不知道呀,说啥俺咋听不懂呢。反倒是安保员落了个没趣,悻悻而去。</p> <p class="ql-block">花园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上花园与下花园。上花园位于主屋博德南特大厅旁,风格典雅精致,由梯形花园和树木遮蔽的非正式草坪组成。</p> <p class="ql-block">下花园又被称为“幽谷”或“戴尔”,野趣十足且荫凉避暑,由河谷的Healthy Ln构成,包含溪流小桥、野生花园、茂密林木等。</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威尔士最壮观的中世纪城堡一康威城堡,作为征服威尔士的重要军事要塞,它由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于13世纪建造,1986年它与爱德华一世所建的其他城堡(如卡那封城堡、哈勒赫城堡等)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城堡始建于1283年,1287年完工。由英王爱德华一世主导建造,军事建筑师圣乔治的詹姆斯负责设计与施工。城堡融合了中世纪军事建筑特色,与同一时期萨伏伊地区的建筑风格有密切联系。</p> <p class="ql-block">康威城堡(Conwy Castle)位于威尔士北部海岸,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建筑价值的中世纪城堡。</p> <p class="ql-block">城墙总长度将近1300米,平均高度为9米,设有21座壁塔。城堡塔楼从地面算起将近50米高,外墙配置八座两两对称的筒形塔楼,设有最早在英国留存下来的石制堞口。</p> <p class="ql-block">城堡上的卫士。</p> <p class="ql-block">康威城堡是中世纪军事建筑的杰作,其坚固的防御工事、独特的塔楼设计和战略位置,使其在当时的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是研究中世纪军事建筑和战争策略的重要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城堡见证了威尔士与英格兰之间的历史纷争与融合,是威尔士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当地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是欧洲13世纪至14世纪军事建筑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跨越海河连接城堡的钢索引桥。</p> <p class="ql-block">城堡外山坡上的这栋白色小屋显得有些孤独单薄。</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的现代建筑与仿古建筑鳞次栉比,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康威城堡附近的小帆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城堡附近海滩上有一片沙洲在夕阳的照射下泛出玫瑰金色的沙滩纹,特别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一天玩的太嗨了,晚间就在威尔士一家牧场小屋打尖驻店,周边大片的牧场,绿草如茵,牛羊遍野,景色自然舒畅,优美宁静,梦幻迷人。</p> <p class="ql-block">牧场羊羔及驼羊。</p> <p class="ql-block">暮色连天镀晚霞, </p><p class="ql-block">风梳草浪见人家。 </p><p class="ql-block">归羊踏碎金晖影, </p><p class="ql-block">牧笛声轻颂山花。</p> <p class="ql-block">D6 4月9日(周三)鸡鸣破晓,日出东方,在威尔士牧场小屋迎来清晨第一缕朝霞。</p> <p class="ql-block">夙昔金光送晚霞,</p><p class="ql-block">虫鸣一夜罢歌侠。</p><p class="ql-block">今朝旭日浴牧场,</p><p class="ql-block">鸡啼催人早起驾。</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前往威尔士著名海滨景点大奥姆山及兰迪德诺海滨观光,沿途掠影。</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兰迪德诺海滨一战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位于Mostyn街,始建于12世纪,是兰迪德诺教区的主要教堂。外观朴素,内部装饰简洁但庄重,保留了中世纪风格。</p><p class="ql-block">教堂宁静安闲,氛围静谧寂然,游客可在此可感受历史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周边的其他几座教堂建筑。</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Llandudno)是北威尔士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以其维多利亚时代的优雅风情、秀丽的海湾景观和丰富的户外活动项目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海湾(Llandudno Bay)呈新月形,绵延约2英里,是威尔士最具标志性的海滩之一。海湾两侧被大奥姆山(Great Orme)和小奥姆山(Little Orme)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使其成为理想的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码头(Llandudno Pier)这座二级保护建筑建于1878年,全长700米,是英国最长的码头之一。目前码头似乎已改做他用,码头如同一条长长的栈道,上面有各种娱乐设施,包括街机游戏、小吃摊、酒吧和纪念品商店,非常适合家庭遛娃游玩。</p><p class="ql-block">码头十分适合观赏日落。傍晚时分,码头上会挤满人群,在此感受“落日与鸥鹜翔飞,海水共长天一色”的优雅意境。</p><p class="ql-block">海滩则以鹅卵石为主,且大小形状不一,参差不齐,不适于躺平晒肉,加之时节尚早,气温较低,未见有人在此享受日光浴。</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码头入口处的灯塔及大奥姆山麓下惹眼建筑。</p> <p class="ql-block">兰迪德诺海湾上的醉汉雕塑与大奥姆山上的当地特有盘角山羊雕塑。</p> <p class="ql-block">邮筒的新功能。</p> <p class="ql-block">大奥姆山(Great Orme)是兰迪德诺的标志性景点,漫山遍野开放着金黄色的山菊花,十分壮美。大奥姆山高约207米,延伸入爱尔兰海,形成壮丽的海岸(兰迪德诺)景观。这里是威尔士最著名的自然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家伙兴奋地在山间草地上来回奔跑,放飞自我。</p> <p class="ql-block">登大奥姆山有多种登山方式,最受欢迎的是乘坐登山电车(Great Orme Tramway)<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Victoria Station出发,沿途可欣赏海湾全景,</span>先到Happy Valley,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条电缆电车之一,1902年启用。之后换乘缆车(Llandudno Cable Car)从Happy Valley出发,9分钟即可到达山顶,俯瞰整个兰迪德诺湾,这是英国最长的客运缆车。</p> <p class="ql-block">在外浪游两天,小家伙感觉还不过瘾,姥爷明天就要离开英国去西班牙旅行去了,因此傍晚回家后又被邀去打Children's Mini Golf,他有板有眼地玩的还挺认真。</p> <p class="ql-block">D7 4月10日(周四)今天下午3点的航班要从利物浦飞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与明早到达的旅友们一起开启西班牙、葡萄牙之旅。因此一大早起床,直奔利物浦利阿尔伯特码头,利用最后的时间,在英国再疯狂打卡半天。</p><p class="ql-block">这是爱德华七世骑马雕塑 。爱德华七世是英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国王。雕塑展现了他骑马的英姿,具有一定历史纪念意义 。</p> <p class="ql-block">甲壳虫乐队是利物浦的文化象征,在阿尔伯特码头附近的甲壳虫乐队故事博物馆(The Beatles Story)里,有大量关于他们的展览,包括蜡像和纪念品。这个雕像群应该是代表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的四位杰出人物:约翰·列侬(John Lennon)、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 。</p> <p class="ql-block">这可能是利物浦的战争纪念碑 。利物浦是英国重要港口城市,该纪念碑可能是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而建 ,上面 刻有“他们葬身大海、无碑可寻”(they have no grave but the sea)。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附近的丘纳德大厦 ,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在丘纳德大厦前立有一个纪念碑,碑座上写着为了祖国,1914-1918(一战)及1937-1945(二战),碑的顶端是一位青年男子右手拿着一个橄榄枝花环,象征着和平,左手持有一个盾牌,应该表示捍卫和平。这座大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见证了利物浦作为重要港口城市的辉煌过往。</p> <p class="ql-block">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Albert Dock)是利物浦最著名的码头和仓库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里有多个博物馆、众多餐厅、酒吧和商店,是利物浦最繁华的商业和休闲区之一,也是游客打卡必到之处。与华夏魔都的外滩有些异曲同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是停泊在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的顶棚开放式观光巴士。真想坐在上面悠哉悠哉的观光一下利物浦美景。无奈时间关系,只好忍痛割爱,赶去利物浦大教堂拜谒一下。</p> <p class="ql-block">利物浦大教堂位于英国利物浦,是圣公会利物浦教区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利物浦大教堂是英国最大的教堂,世界第五大教堂,总长度为188.67米,宽60米,总面积为9687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哥特式和现代的纪念碑风格,拥有世界最大的钟楼之一,高达101米,13口大钟位于67米高处,重达31吨。教堂内部有描绘圣经故事的彩绘玻璃、由10268个音管组成的世界最大管风琴,讲经室等。</p> <p class="ql-block">利物浦大教堂是圣公会利物浦教区的主教座堂。是英国最大,世界第五大教堂,总面积为9687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哥特式和现代的纪念碑风格。外观多少有些巴黎圣母院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英国大教堂里似乎都有一个咖啡屋,供人们在身心疲惫之时,提神醒脑,集中精力,聆听上帝之音。</p> <p class="ql-block">离登机时间大约还有3个来小时,预估交通也不会发生拥堵,于是再到机场附近的斯皮克府(Speke Hall)兜一小圈。这是一座非凡的都铎王朝时期的庄园宅邸。阳光明媚之时,众多英国人拖家带口在此处的丛林中,草地上享受“自家”花园里晒太阳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明媚之时,欧洲人似乎更喜欢以家庭为单位,或坐卧于绿地或欢聚在咖啡桌旁消磨时光,享受阳光。</p> <p class="ql-block">本打算参观一下这个典型都铎王朝时期漂亮别致的建筑。但是要等一个小时后才对外开放。对我来说这里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万一在出关时出现点意外,就得不偿失了。果断放弃,奔赴机场。</p> <p class="ql-block">7天的探亲休假就要结束了,这是我首次来到英国,女儿为让我尽量多地观赏这里的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适应生活习俗,每天的日程都被安排的十分饱满,让我渡过了一段充实美满幸福的时光,家有小棉袄,幸福又美好。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再次到英国来,感受一下曾经的帝国其他地域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2025.5.27</p><p class="ql-block">复审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