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建立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的沟通方式会让学生的接受度天差地别;同样的学习任务,被内驱力驱动的学生往往能走得更远。2025年5月21日张敏敏老师与贺国惠老师带来的两场培训,将从“师生有效沟通”到“内驱力发展的班级建设”,为大家拆解理论、分享实操,让教育从“推着走”变成“想着走”。</p> 专家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师生有效沟通的三把金钥匙》讲座</b></p> <p class="ql-block"> 培训伊始,主讲专家通过生动的教育案例抛出了“沟通困境”这一话题,迅速引发了教师们的共鸣。随后,专家详细拆解了沟通的三大要素,系统阐释了师生有效沟通的底层逻辑,为后续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情景模拟实战环节,现场设置“学生课堂顶撞”“作业未完成沟通”等典型场景,教师分组扮演师生角色,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对话演练。在模拟过程中,教师们尝试运用“积极倾听四步法”和“情绪转化话术”,直观感受沟通策略的实际效果。</p><p class="ql-block"> 案例剖析研讨环节,针对真实教育场景视频,教师们分组讨论沟通中的优劣点,并推选代表进行观点陈述。例如,在分析“学生冲突调解”案例时,教师们提出“先隔离情绪再解决问题”“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反思”等优化建议,碰撞出思维火花。</p><p class="ql-block"> 在案例研讨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创新思路,如“建立班级沟通日志”开展“师生互换角色体验活动”等,将沟通技巧与班级管理创新结合,为后续工作提供新思路。</p><p class="ql-block"> 分组合作的培训形式促进了跨年级、跨学科教师的交流。现场互动中,青年教师积极请教经验资深教师倾囊相授,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意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现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与班级管理智慧。后续将收集教师应用反馈,持续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管理效能提供持久支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于内驱力发展的班级建设策略》讲座</b></p> <p class="ql-block"> 贺老师围绕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三大核心要素,深入阐述了基于内驱力发展的班级建设策略,为激活学生内在动力提供了系统性方法。 </p><p class="ql-block"> 贺老师指出,自主感是内驱力的起点。在班级管理中,应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激发其内在动力。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己做主的班会、推行“轮岗班长制”等形式,让学生参与班级规则制定、活动策划与事务管理。例如,在班会主题、值日安排等事务中给予学生选择权,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被信任”与“被尊重”,从而主动承担责任,将外部约束转化为内在行动自觉。即使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时,也应尽可能地赋予学生选择权,以增强其自主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胜任感是内驱力的核心支撑。贺老师强调,需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阶梯式任务,如设置基础、进阶、挑战三级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要记住学生的名字,乃至他们的家境,发现学生各方面的亮点,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重视过程性进步与独特贡献,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点滴突破,颁发“创意之星”“进步达人”等特色奖项,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增强持续进取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归属感是内驱力的情感纽带。贺老师提出,可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情感联结,如设计班级“家庭树”、“失败保险箱”、开展“互助结对”等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感受集体温度。此外,设立“心灵树洞”“班级能量站”等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分享困惑与喜悦,使班级成为包容、互助的成长港湾,进而激发学生为集体荣誉而奋斗的内驱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大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内驱力发展的坚实框架,为班级建设注入持久活力,助力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成长”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老师还说到:“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不是给学生下了结论,是不是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这一番话让学员们感触颇深,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习现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四小组全体成员于课间充分互动、积极开展交流</b></p> <p class="ql-block"> 讲座中丰富的案例使理论变得生动鲜活、易于理解。张老师风趣幽默、亲切的语言让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有效的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他们将运用这三把“金钥匙”,不断提升师生沟通的质量,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基于内驱力发展的班级建设是一项充满智慧与爱心的工作。在未来教育实践中,学员们将把所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以具体化的表扬为切入点,用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助力每一位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绽放光彩。</p> 学员感悟分享 <p class="ql-block"> 经过全天沉浸式学习,学员们详实记录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将专家分享的前沿理念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认真撰写学习体会。</p> 学员学习心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国培计划”农村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心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李娟</b></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班主任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师生有效沟通的三把金钥匙》专题讲座。张老师作为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专家网“千人计划”教育名师,以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工具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师生沟通的核心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共情式倾听、非暴力沟通、我能解决问题三个维度展开。在“共情式倾听”环节,她强调教师要放下评判,专注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并通过案例对比指出常见的误区——如急于说教或打断学生。“非暴力沟通”则教会我们如何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步法化解冲突,避免语言暴力。最后的“我能解决问题”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其责任感和独立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环节的“演练案例”和“工具包”,如“情绪温度计”“沟通话术清单”等,实操性极强。这让我意识到,良好的沟通不仅是技巧,更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p><p class="ql-block"> 今后,我将把这些方法融入班级管理,用共情倾听走近学生,用非暴力沟通化解矛盾,用问题解决思维赋能学生成长,让师生关系更和谐,班级氛围更积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国培计划”农村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习心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宁市第四十六中学 李铜渊</b></p> <p class="ql-block"> 下午有幸聆听贺国惠老师关于“基于内驱力发展的班级建设策略”的讲座,贺老师围绕自主选择,胜任感,归属感三大内容,辅以丰富的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获益匪浅。贺老师热情生动的为我们讲解如何提高学生的内驱力,从为我们老师更好的进行班级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p><p class="ql-block"> 自主选择赋予学生自由与责任。以往班级管理中,我习惯大包大揽,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后我明白,要在底线思维下,给学生更多选择权。比如班级活动策划,让学生自主分组、设计流程,我只提供指导和建议。就连必要惩罚,也让学生参与制定规则,如选择承担额外班级任务来弥补过失。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控制力,更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的内驱力。</p><p class="ql-block"> 胜任感培养助力学生成长。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挖掘不同学生的亮点,通过设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点滴进步。今后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不再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而是会关注他们每一次小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这种鼓励式教育,让学生逐渐相信自己能行,学习内驱力才能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 归属感营造温暖班级氛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组织各类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日常交流中,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当学生把班级当成第二个家,归属感油然而生,自然会更主动地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会将这些策略融入班级建设,激发学生内驱力,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p><p class="ql-block"> </p> 结语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种,而沟通正是那根擦亮火花的火柴。今天教师们拆解了“师生有效沟通的三八金钥匙”“内驱力的发展有自主选择、归属感以及胜任感”,但比理论更重要的,是明天走进教室时,你是否愿意蹲下身听学生说完那句没出口的话,是否愿意把“必须完成”改成“你打算如何突破”。从培训教室到真实课堂,隔着“第一步”的距离——请把今天的思考写进教案旁的批注里,写进明天课间的十分钟对话里,让每个孩子的内驱力,从你我一次勇敢的沟通开始觉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四小组全体成员与专家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组长:林阳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图文提供:梁华泉、李艺芝、王焕锦、李铜渊、梁艺槿、李娟、梁月清、杨建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编辑排版:翟沙、梁津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审核:“国培计划”培训班管理团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