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云开谋发展 银发聚力助振兴——余干县老科协考察调研梅港历史文化遗迹并召开工作座谈会

余干县老科协

<p class="ql-block">  5月23日,县老科协会长章源率队赴梅港乡,围绕历史文化保护、基层老科协工作成效及乡村振兴主题展开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 一场夜雨涤荡多少污垢,也为余干县老科协的考察调研活动平添几分清新。清晨,雨势恰在考察队伍出发前停歇,天公作美映衬着老科协工作者们服务乡村的赤诚之心。</p> 访古迹:深挖文化根脉,激活文旅动能 <p class="ql-block">  上午9时,调研组首站抵达梅港乡胡居仁故居福寿墩。作为明代著名理学家、“余干之学”开创者,胡居仁是江西历史上唯一入祀孔庙的布衣儒者。原址上似是而非的斑驳与陈设无声诉说着先贤“静坐穷理”的治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  陈国文副会长现场讲解时强调:“胡居仁的理学思想是余干文化瑰宝,如何修缮遗址、提炼精神内核,将其融入当代文旅发展,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p> <p class="ql-block">  随后,调研组走进为纪念西汉十万户侯梅鋗而建的应天寺(梅王殿)。</p> <p class="ql-block">  殿内壁画重现梅鋗助刘邦定天下的传奇故事,调研组驻足讨论:“梅港乡名即源于梅鋗,其忠勇精神与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作为一脉相承。若能串联胡居仁、梅鋗等历史资源,打造文化研学路线,将为乡村旅游注入灵魂。”</p> 谈实践:银发力量显担当,基层创新亮实招 <p class="ql-block">  10时30分,调研座谈会在梅港乡政府召开。梅港、杨埠、白马桥三乡镇老科协负责人轮番发言,晒成绩、谈经验、谋未来。 </p> <p class="ql-block">  梅港乡老科协周早生会长以“主动作为”为关键词,汇报了防溺水巡查“一日三查”、银发助教“红色故事进校园”等创新实践。90余名会员全年参与环境整治宣传30余场次,组织赴丰城、鹰潭、井冈山等地考察学习,以“走出去”开阔视野、活跃气氛、增长见识。</p> <p class="ql-block">  梅港乡老科协姜副会长、卢秘书长补充道:我们会员顶着烈日巡河塘、走村户,用乡音土话讲防诈案例,群众听得进、记得牢。我们的付出得到百姓的充分认可。</p> <p class="ql-block">  杨埠镇老科协余中正会长重点介绍“银发助农”品牌:邀请农业专家为脐橙、辣椒种植户“把脉问诊”,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12场;组建“智慧助老”服务队,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社保认证,惠及群众200余人次。 </p> <p class="ql-block">  白马乡老科协卢崇阳副会长则分享了“基地对接”经验:4月召开工作推进会后,组织农技老专家驻点熊家火龙果基地,研发环保防虫网;联合乡卫生院开展慢性病筛查,为200余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防溺水设施巡查增补台账”获党委政府领导点赞。 </p> 明方向:文化赋能提质,银发再立新功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上,梅港乡党委孔副书记表示:“老同志是乡村治理的‘压舱石’。乡党委将一如既往地为老科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全力支持老年工作扎实开展。”</p> <p class="ql-block">  陈国文副会长从文化视角提出建议:“胡居仁倡导‘居敬穷理’,与当下基层治理中‘重调研、办实事’不谋而合。建议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将先贤智慧转化为治理资源。”</p> <p class="ql-block">  他对三乡镇工作逐一点评:梅港激情澎湃、杨埠势头强劲、白马稳扎稳打,特别是白马乡清明组织学生祭祀彭友仁烈士,红色教育润物无声。 </p> <p class="ql-block">  章源会长在总结中强调:“老科协要争当乡村振兴‘智囊团’。既要守护好历史文脉,也要在科普宣传、科技为民中发挥经验优势。今年将重点推广‘银龄助文旅’‘强手携能手’融合模式,让‘余干之学’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梅港乡,古樟滴翠,荷塘泛碧。这场“天遂人愿”的调研,不仅让历史遗迹与当代使命交相辉映,更彰显着银发群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炽热情怀。正如胡居仁自勉联云:“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余干老科协工作者们正以躬身实践,续写着古邑振兴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