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饮砚

石木生花

<p class="ql-block">原作照片</p> <p class="ql-block">箪食瓢饮(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雍也》)</p><p class="ql-block">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箪食瓢饮”。1</p><p class="ql-block">成语“箪食瓢饮”的原义是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指颜回生活虽然清苦,却依旧不改乐道的志趣;后用以比喻安贫乐道;</p> <p class="ql-block">《一瓢饮砚》2023年8月获得吉林省知识产权认证。</p> <p class="ql-block">《一瓢饮砚》在“春风大雅”全国非遗艺术北京展线上评选活动中获得专业评审二等奖及传承创新价值奖二个奖项。</p><p class="ql-block">北京展览实况</p> <p class="ql-block">北京展览实况,作品左后玻璃柜子里展示的是许宏双的葫芦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城乡发展网发表</p><p class="ql-block">2025.05.14 陈宝林.</p> <p class="ql-block">  这块砚石的获得,要感谢我的同事老友李灵玉老师,2021年因为疫情防控值守四季华城社区,李老师在现在全民健身主题公园的甬路修铺现场发现了这样的石头并拍照给我,我在2018年夏参加东北三省工美大师精品展的时候,结识了辽宁本溪市的辽宁工美大师、辽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章永军,而了解了他使用的这样的砚材。出现在我们这里的铺路石是他们当地砚雕师首选后淘汰的,开釆商就廉价做为建材出卖了。对于缺少砚材的我,无疑是惊喜,于是我便找人家工地管理者套近乎,挑选了许多我看出设计亮点的砚材,才有了大量创作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李灵玉老师是我石砚创作道路上的助力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占君,60后,副教授。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专职美术教师,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氏石砚雕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吉林省中华职教社和吉林省职教学会首批共建非遗项目"王占君石砚雕刻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白城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办公室负责人,非遗陈列馆负责人。在根艺、泥塑、布贴画、剪纸等领域也有自己的艺术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