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值孟夏,阳光正好。5月10日,我们一行31人在老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河南之旅。</p><p class="ql-block"> 专属大巴车在年轻师傅沉着老练的操控下,平稳匀速行驶在宽敞的高速大道上。多才多艺的美女冯秋桂发挥主持特长,尽可能调动更多的人进行互动,才艺驱赶了旅途的单调乏味,幽默凭添了旅途的轻松快乐,车厢内充盈着欢歌笑语。在不知不觉中,穿洛阳过郑州于正午时分我们到达中牟县。</p><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便直奔我们的第一个打卡点《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检票入门,映入眼帘的是百亩麦田,粗杆、低个、大麦穗,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顺着田间小路向里走,只见夯土长墙把这里分隔的如迷宫一般,据介绍这里有56个区域,可同时上演不同的剧目,700分钟看不完。如果没有导游提前预定,进入剧场,就只能是开启"戏剧盲盒"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了三场剧:</p><p class="ql-block"> 第一场是《麦子啊麦子》</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部关于麦子生长过程和农业劳作的故事。一粒麦子深埋土里,随着节气破土发芽、拔节抽穗、成熟收获,在此过程中农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收获了丰收的喜悦。麦子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已成为华夏大地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永恒图腾。</p><p class="ql-block"> 第二场是《曹操的麦田》,演译了麦子成熟之时,曹军经过麦田,曹操的马因惊吓踏麦,曹操"割发代首"秉公执法,予以惩戒;再现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官渡之战,弥漫着历史的峰烟。</p><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是第三场《李家村》,大场面实景再现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那场大饥荒,300万人被活活饿死。李家村——河南的一个村庄,因为饥荒,人们奄奄一息;因为饥荒,李十八用生命换回了少量粮食;因为饥荒,他们把粮食留做留作种子;因为饥荒,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为延续后代,天寒地冻,大雪纷纷,前往山里集体赴死,这是何等的悲惨,又是何等的悲壮?!身临其境,催人泪下。老人为子孙留下的种子,换来了来年的希望,金黄的麦粒对他们来说,是大饼、是馒头、是面条,是生存的需要,是家族繁衍永远的希望。剧场门囗那副"小人物小村庄小故事,大历史大山河大德性"的对联,应该是对该剧的总结诠释。</p><p class="ql-block"> 走出剧场,大家在"只有河南"造型的背景前留影。是啊,只有河南,在这里演绎的是河南的历史,应该还有河南的今天和河南的未来吧!</p><p class="ql-block"> 愿河南的明天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剧场所在的中牟县,是豫中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箜篌的发祥地;是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的故乡;是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师公钟繇的故乡;著名的官渡之战遗址也在这里;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满足人们的味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