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一次大会战——保定会战的台前幕后

春华秋实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4日晚, 日本东京等地群情沸腾, 无数身穿和服、脚踏木屐的男女老幼, 手提着写有“欢庆皇军攻占保定”字样的灯笼, 举行提灯游行会, “举国若狂地庆祝他们的胜利”。保定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自元、明、清直至民国, 都是河北军事、政治、文化的中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日军很快占领了北京、天津。为抵御日军主攻平汉线一路的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4个精锐师团的进攻, 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以保定为中心, 集结了10余万人的庞大兵力, 组织了抗日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 与日军展开了激烈顽强的战斗, 但最终以9月24日保定的陷落为标志, 宣告这一战役的失败。这一战役被称为“保定会战” (亦称“涿州保定会战”或“涿保会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保定会战前敌我双方的态势</p> <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 全国上下群情激愤, 抗日热潮空前高涨, 而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和平津当局, 尽管也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 但缺乏对这一事件的清醒认识, 幻想把这一事件作为一次地方性冲突来解决。10日上午, 平津当局和日军开始谈判。11日, 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当日18时, 两军代表签订停战协定。日本政府利用这一时机, 一面虚与我方谈判, 一面从国内调集大批军队进入华北。7月27日, 完成作战准备的日军发动全面进攻, 当日攻陷通州。28日, 二十九军南苑军部、北苑、黄寺等地遭到日军大举进攻, 准备不足的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 与日军浴血苦战, 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三十八师师长赵登禹及官兵2000余人为国捐躯。是日, 北平沦陷;29日, 天津失守。宋哲元率残部星夜逃到保定。庞大的二十九军在两天之内被日军彻底击败, 不能不说是平津当局幻想妥协造成的恶果。平津的失陷为此后的保定会战蒙上了失败的阴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侵华日军的集结和作战部署</p> <p class="ql-block">日军占领平津之后, 为了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 于7月27日发出第65号临参命, 向华北继续增派部队。这些部队是:第五师团 ( 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 、第六师团 (师团长谷寿夫中将) 、第十师团 (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 , 编入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隶下。这时, 日军在华北的总兵力已达20.9万人, 各种后膛火炮200门, 坦克171辆。侵华日军原计划在平汉线发起攻击, 又考虑到平绥线是华北的后侧, 根据关东军7月30日提出的申请, 决定结合华北平原作战, 开始对平绥路作战。作战部队以第五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为基干, 结合关东军的一些部队组成。8月9日, 日军统帅部向中国驻屯军和关东军下达了“消除平津地区北面之威胁, 为以后作战创造条件, 决定打通平绥铁路东段, 击溃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部队, 并占领张家口”的命令。14日, 关东军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司令部” (后改为“蒙疆兵团”) 。8月11日, 南口战役打响。8月27日, 日军占领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8月24日, 日军大本营发出临参命第82号, 下达组成华北方面军的命令:由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 辖第一、二军及直辖部队, 总兵力28万人。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 指挥第六师团, 第十四师团 (师团, 师团长土肥原贤二) , 第二十师团 (师团长川岸文三郎) 及战车第一、二大队, 独立山炮第一、三联队, 野战重炮第一、二旅团, 独立野战重炮第八联队, 第一军通信队等, 自平汉线南攻。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 指挥第十师团 (师团长矶谷廉介) 、第十六师团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 、第一○八师团 (师团长下元熊弥) 及野战重炮第六旅、第二军通信队, 负责津浦线的南攻。直辖部队有第五师团, 第一○九师团 (师团长山冈重厚) , 支那驻屯旅团 (旅团长山下奉文) , 临时航空兵团 (兵团长德川好敏) , 防空部队, 攻城重炮第一、二大队, 铁路部队, 宪兵队及大量兵站部队。</p> <p class="ql-block">在平汉线方面的日军, 是日军中最为强悍的精锐部队。其中, 成立于1888年第六师团, 从甲午战争到抗战全面爆发前, 曾先后5次踏上中国土地, 残害了成千上万的我国同胞。1928年该师团强占济南,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该师团也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1937年8月1日, 该师团2.5万余官兵在日本熊本市市民一片歇斯底里的鼓噪声中踏上了第6次侵华的征程。第六师团官兵在谷寿夫纵容下, 烧杀奸淫, 无恶不作。肆虐华北之后, 该师团又被调往淞沪战场并率先攻陷南京。进城后, 残暴成性的第六师团在侵占南京的8天时间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该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 从此走向彻底灭亡。第十四师团是日俄战争末期新设立, 曾参加过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停战之后, 被归为关东军所指挥, 参加了满洲境内大大小小的战斗。1934年5月回国。1937年7月, 第十四师团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该师团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在师团长土肥原贤二的指挥下, 该师团犯下种种滔天罪行。1940年8月, 第十四师团受命在满洲驻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被派往太平洋战场直至灭亡。</p> <p class="ql-block">8月31日, 日军大本营下达了临参命第88号, 向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下达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 获取结束战争之局势, 应迅速歼灭河北省中部之敌”为主要任务的命令。9月4日,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在天津下达准备进攻的命令:一、方面军以消灭保定、沧州附近之敌为目的, 尽速进入易州、定兴、白沟河镇、霸县及马厂附近一线, 准备尔后的攻击。二、第一军应结合第十四师团之到达, 消灭面前敌之先遣兵团, 然后进入易州、定兴、白沟河、霸县一线, 准备攻击保定附近之敌。三、第二军 (当时仅为第十师团) 进入马厂后, 准备攻击沧县附近之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我国军队的集结和作战准备</p> <p class="ql-block">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扩大, 为抵抗侵略, 保卫中华, 国民政府于8月16日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 决定成立抗战大本营, 由蒋介石任陆、海、空军大元帅。会议确定了《战争指导方案》及《华北地区作战计划》, 决定在全国设立5个战区, 以河北省及山东北部为第一战区, 由蒋介石兼任该战区司令长官。8月上旬,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保定行营 (后改为石家庄行营) , 任徐永昌为主任, 林蔚为参谋长, 督导河北作战, 任宋哲元、刘峙为第一、二集团军总司令, 分负津浦、平汉路北段作战指挥之责, 此时我平汉路方面守军的作战序列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 (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第一军团孙连仲第二十七师冯安邦、第七十九旅黄樵松、第八十旅阎廷俊、第三十师张金照、第三十一师池峰城、第四十四独立旅张华堂。第三军曾万钟第七师曾万钟 (兼) 、第十二师唐淮源。第二十军团汤恩伯第五十二军关麟征第二师郑洞国、第二十五师张耀明、第七十三旅戴安澜、第七十五旅张汉初。第十三军汤恩伯 (兼)第四师陈大庆、第八十九师王仲廉。第十四军团冯钦哉第四十二师柳彦彪、第一六九师武士敏、第四十七师裴昌会、第十七师赵寿山、第一七七师李兴中、第五独立旅郑廷珍、第四十六独立旅鲍刚、第十四骑兵旅张占魁。第四骑兵军檀自新第十骑兵师檀自新 (兼) 。以上属第二集团军序列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第十四军李默庵第十师李默庵 (兼) 、第八十三师刘戡、第八十五师陈铁。第二十集团军商震第三十二军商震 (兼)第一三九师黄光华、第一四一师宋肯堂、第三旅唐永良、第四旅林作桢、第一四二师吕济。第五十三军万福麟第一一六师周福成、第一三〇师朱鸿勋、第九十一师冯占海。</p> <p class="ql-block">在这10余万大军中, 既有国民党嫡系中央军第五十二军等, 也有原西北军旧部第二十六路军 (第一军团) 、第十七师等, 还有川军改编的第三军、第四十七师等, 以及东北军旧部第五十三军等部队。论其战斗实力, 第二十六路军、第五十二军等可说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善战之师。第二十六路军是冯玉祥国民军旧部, 以强悍善战而闻名, 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享有盛誉。1930年中原大战后, 孙连仲接受蒋介石改编, 被委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1931年初, 孙连仲奉命开往江西, 率领第二十六路军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是年12月, 该部参谋长赵博生和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率领1.7万名官兵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加入红军。后蒋介石拨款重建了孙的部队, 并恢复第二十六路军番号。该部在此后的娘子关之战、台儿庄之战中, 重创日军, 狠狠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第五十二军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 以勇猛善战称雄于世, 其军长关麟征被人称为“关猛”。在台儿庄战役中, 与关麟征较量过的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说:“关麟征1个军应视普通支那10个军。”在此后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湘北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中, 第五十二军战功卓著, 关麟征被国人视为抗日名将, 升任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成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担任总司令的第二人。</p> <p class="ql-block">8月20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第一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为右地区兵团 (津浦线) 指挥官, 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为左地区兵团 (平汉线) 指挥官。其中左地区兵团以“第二十六路军之1师及1旅, 位置于琉璃河、涿县、高碑店附近;第十七师位置于保定附近……第二十六路军之其余, 位置于房山、张坊镇附近, 第三军位置于涞水、易县附近;第二师位置于徐水附近;第二十五师位置于满城附近。”并以卫立煌部为第一机动兵团, “以斋堂、大龙门一带为活动根据地, 以策应昌平、南口、怀来方面之作战, 截击敌之侧面为主要任务”。并以第八路军为第二机动兵团, 朱德为总指挥。计划还要求:(1) 第二十六路军, 附骑兵第十师在固安 (不含) 、琉璃河、房山、黑龙关一线, 确实占领阵地, 并以便衣队扰乱敌之侧背。(2) 步兵第四十七师在涿县附近, 准备支援第二十六路军之战斗。(3) 第三军在高碑店、涞水、易县一带地区构筑阵地, 并准备尔后之作战。(4) 第五十二军在新安镇、漕河头、满城、保定一带地区构筑阵地, 并准备尔后之作战。</p> <p class="ql-block">保定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有险可守之处很少。长期以来, 这一地区没有可供作战的国防工事。当大战即将爆发时, 当地军政官员根据国民党军政当局的紧急指示, 紧急动员当地民众与部队官兵赶筑国防工事, 在最短的时间内, 挖掘了马厂经大城至文安、文安至雄县、雄县至新安镇、新安镇至徐水、满城至安新的许多战壕、反坦克壕。这些战壕往往长达数十公里, 宽4米至6米以上, 其工程相当浩大。蒋介石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发出非常具体的指示。当地民众以极高的抗日热情, 奋力苦干, 最终得以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保定会战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1、第二十六路军苦战房山、琉璃河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 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即抱定“报效国家民族、誓死抵御日寇”的决心, 做好赶赴前线迎敌的准备。该部许多官兵给父母、妻儿写下感人至深的诀别信。第七十九旅旅长黄樵松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说:“挥兵北上赶倭寇, 壮士一去不复还!……他不死, 我便亡, 决殊死之战最后关头, 便是今日!”7月12日, 该部即从湖北孝感、应山一带北上, 进驻保定南部大汲店、于庄一带待命。7月28日上午, 军政部长何应钦奉蒋介石命令, 紧急召集程潜、徐永昌、陈诚等, 决定迅速增援北平, 令孙连仲部 (第二十六路军) 二师, 星夜向永定河推进;令第五十三军 (军长万福麟) 推进到保定, 亦作增援北平之准备;并令内地动员各部队, 迅速输送沧州、保定之线集中。</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六路军当日中午出发, 其第二十七师在长辛店下车, 三十一师在涿县下车, 向固安方向集结。当该部夜间向北前进时, 宋哲元已离开北平, 该部只好在琉璃河占领阵地, 收容第二十九军, 无法按预定计划参加北平防守。进入良乡、房山、琉璃河一线的第二十六路军, 即与对面日军处于对峙局面。我军先以第二十九军骑兵第九师 (师长郑大章) , 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师 (师长冯安邦) 、第三十师 (师长张金照) 占领固安、马头镇、琉璃河、房山一线。8月1日, 日军在火炮、坦克、飞机的配合下, 猛扑我军窦店、琉璃河阵地, 我军激战一天, 将其击退。第二天, 激战继续进行。3日上午, 我军击落敌机一架, 击毁坦克一辆。午后, 日军再次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 向我阵地发起进攻, 又被我军击退。5日, 我军发起冲锋, 把日军赶到良乡以北的南岗洼。</p> <p class="ql-block">8月23日6时许, 日军的炮兵和铁甲车向我第三十一师明顶山阵地猛烈射击, 长辛店、良乡之敌亦有向该师左翼攻击的趋势, 第二十六路军当即赶筑阵地, 防敌进攻。8月24日, 日军2000余人, 以炮兵向第三十一师明顶山一带阵地射击。25日, 日军在装甲车及飞机掩护下, 分别向该师口头村、明顶山等处阵地发起攻击, 双方展开激战, 我军伤亡过重, 口头村、明顶山被敌占领。因第三十一师损失过重, 该路军调该师到涿县整顿, 另调第三十师及独立第四十四旅 (旅长张华棠) 接替第三十一师防务。8月27日, 我怀来、居庸关守军不支退却, 第十四集团军奉令由青白口南撤。第二十六路军为掩护该集团军南撤, 除令各部固守原阵地外, 并派一部占领黑龙关。28日, 日军猛攻第三十师南大寨阵地, 经过激战, 该师主力于31日转守房山、沙峪一线。30日, 该路军设指挥所于涿县。</p> <p class="ql-block">2、日军迂回渡过永定河, 涿县失守在固安方面, 第五十三军 (军长万福麟) 、骑兵第四师 (师长王奇峰) 之1团, 守备永定河右岸靳各庄至东西庞庄一带阵地, 第一一六师 (师长周福成) 守备永清附近由双营至河津一线阵地, 第九十一师 (师长冯占海) 守备河津至东西杨村一线阵地, 第二十六路军之骑兵第十师 (师长檀自新) 守备东西杨村至马头镇一线阵地。与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独立第四十四旅的琉璃河、房山、黑龙关一线阵地构成一条长百余公里的阵地。在正面进攻的同时, 日军一部开始迂回到固安方面, 准备穿插到我军后侧发起进攻并全歼我房山、琉璃河、涿县一带的守军。</p> <p class="ql-block">9月13日夜, 日军第十四师团之第五十九联队第二大队派出7个侦察组, 徒涉永定河, 侦察对面阵地, 发现我第五十三军部队很少, 并听到汽车西去的声音, 判定该军已擅自撤离, 乃于次日9时开始渡河。在该部日军渡过永定河后, 即与我第九十一师遭遇, 双方展开激战, 第九十一师不支退却。日军第六师团于当日14时开始渡河, 16时到达对岸, 经与第一一六师交战后, 向牛驼镇开进。此时的河北平原正值雨季, 连日大雨造成到处积水。日军第六师团于16日因迷失方向, 被困在牛驼镇以东的大片积水区, 后与我第一一六师数次战斗后, 于17日退回牛驼镇。之后, 该部日军向西至辛桥, 与当地守军第三军之第七师 (师长李世龙) 激战, 19日攻占定兴, 20日到达徐水。当日军渡过永定河后, 平汉线的日军第二十师团即从长辛店向第三十师和独立第四十四旅的阵地发起进攻。第二十六路军为巩固其右侧背, 遂于14日令“第二十七师仍在原阵地拒敌南犯, 骑兵第十师速占领北拒马河右岸河西务、桐村之线, 并以一部向永定河右岸警戒, 第四十七师 (师长裴昌会) 占领北拒马河右岸韩村至河西务之线, 第三十一师以一部进占桐村至马头镇之线, 其余集结涿县附近待命”。15日拂晓, 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当日8时许, 日军一部在装甲车、大炮配合下, 在望海庄附近企图强渡北拒马河, 被第四十七师击退。17时许, 日军利用烟幕弹, 再次强攻该处阵地, 第四十七师苦战不支, 阵地被日军攻占。</p> <p class="ql-block">在我第二十七师阵地对面的日军混合兵种千余人, 于15日晨在10余架日军飞机掩护下, 由杨头岗强渡大石河, 并以装甲战车20余辆向该师阵地冲击, 我守军两连官兵大部伤亡, 杨头岗阵地失陷。对我第三十师及独立第四十四旅方面, 日军也于当日晨发起进攻, 被我守军击退。15日晚, 第四十七师乘夜向日军发起进攻, 至第二天凌晨2时, 攻入北桐村南部。6时许, 敌2000余人在战车20余辆的支援下, 从望海庄、河西务等处强渡, 将该路军沿北拒马河之守军阵地分割成数段, 同时日军大炮、飞机亦猛烈轰击, 战况空前激烈, 我守军伤亡2000余人。至12时, 日军渡过北拒马河的兵力总数约5000余人, 我守军寡不敌众, 向毛家营一带退却。在我第二十七师阵地对面的日军于16日8时发起猛攻, 激战至14时, 我守军因伤亡过重, 撤至琉璃河阵地。鉴于当时战况, 我平汉路守军右侧已受到渡过北拒马河的日军威胁, 且后方联络有被敌切断的危险, 第二集团军于16日13时下令调整部署:</p> <p class="ql-block">一、骑兵第十师移至孟良、龙湾之线, 沿北拒马河右岸占领阵地, 掩护军之右侧背。二、第四十七师转移至柳河营、涿县城 (不含) 之线。三、第三十一师占领涿县城、演武庄之线, 主力集结于西河村镇附近。四、第二十七师移占演武庄、张坊镇、孙膑山之线, 主力集结于松林店、于堆附近。五、第三十师及独立第四十四旅, 向赤土村附近集结。</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拂晓, 日军乘我第二十六路军调整部署之机, 南北夹击, 多路进攻, 向该军全线发起猛攻。迂回至海深塘附近的日军, 推进至松林店, 开始分路向涿县城进攻。原拟集结于松林店的第二十七师被日军前后夹击, 陷入重围。第二十六路军全军陷入混战局面, 官兵伤亡惨重。到当日晚, 该军已无力再战, 只好令全军经涞水、易县向满城、完县一带退却。17日, 围攻固安的日军第十四师团, 先以飞机、大炮向城内轰击, 继以2000余人攻入固安。我守军第九十一师一部伤亡过重, 仅余百余人, 被迫撤出, 固安遂陷于日军之手。日军第十四师团另一部与渡过拒马河的第二十师团南北夹攻涿县, 涿县城亦于18日失守。此时, 我军的防线是: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守备雄县板家窝东西一带, 第九十一师守备白沟镇、北拒马河右岸一线阵地, 骑兵第四师转移至雄县以西集结。</p> <p class="ql-block">3、保定城垣保卫战日军攻陷涿县后, 我守军因战局变化太快, 部署未定, 形成混乱局面, 而日军利用其反应迅速的特点, 快速推进。19日, 蒋介石对刘峙下达“我军应在保定附近与敌决战”的命令。同日, 易县被日军第二十师团攻陷。20日, 日军第六师团突破保定北约20公里的徐水阵地。当日, 日军3个师团已抵达漕河一线。此时, 我方的部署是:以第五十二军为基干, 以该军第二十五师守备保定北部的漕河防线, 从平绥路撤退的第十四军团守备满城, 该部东侧是第十七师防守。保定城垣由关麟征率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守备。在这一地区的还有第四十七师、第三军, 连同前线后撤的部队, 共计6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 日军第十四师团以主力进攻满城。据守满城西北426高地的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四九团一部, 与日军浴血苦战, 最后全部牺牲。满城于22日失陷。与此同时, 日军第二十师团已迂回至保定西南铁路和方顺桥一带, 对保定形成远近多重包围。自7月底, 日军为摧毁我守军战斗意志, 连续向保定城内进行狂轰滥炸, 造成许多无辜市民伤亡。7月31日晨7时后, 日军飞机开始对保定城内外进行侦察。下午1时, 日军飞机7架在城内盘旋后, 在火车站投炸弹10余枚, 并以机枪向繁华的西大街扫射。停在车站南端的军用列车4辆被炸毁, 引发车内子弹爆炸, 伤亡士兵10余人。西关大街被日军飞机打死数人。日军又向第四十一次列车投弹, 死伤旅客40余人。以后每日都有敌机投弹。9月16日, 日军飞机轰塌西门北城墙一段, 保定火车站的月台、站房均被炸毁, 进入车站防空洞的车站工作人员、军警、难民, 因防空洞被炸塌窒息而死者有60人之多。晚8时后, 敌机再次轰炸, 河北省政府、第五十二军军部均中弹。17日晨6时, 日军飞机13架再次飞临保定上空, 市内最繁盛的西大街商业区成为主要轰炸目标, 许多楼房中弹倒塌, 许多居民惨遭其祸。市民们相率出城逃难。到下午4时, 保定城内街上已空无一人。到19日, 不但城内居民逃匿一空, 就连政府工作人员与维持治安的军警也全部逃之夭夭。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的指挥所原设在保定城西的富昌村。22日夜, 关麟征决定缩短防线, 将指挥所移入保定城内。但又因内城居民全部逃出, 市内电话已被破坏, 乃决定将指挥所移到保定城东南5公里的连庄。</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 主攻保定的日军第六师团以飞机为掩护, 向保定防线的左翼发起进攻。守备漕河铁桥阵地的我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四九团在阵地被敌炮火摧毁的情况下, 拼死与敌苦战。中午, 日军300余人强渡漕河, 被我守军消灭。之后, 日军再次发动强攻, 守军死伤严重, 我左翼防线被日军突破。23日晨, 日军3个师团 (第六师团、第二十师团、第十四师团) 分东、北、西三面, 在其空军配合下, 向保定城垣发起进攻。我守军第二师进行了有力地反击。在城郊的近战中, 该师各部队多次与日军白刃相搏, 将进犯之敌击退。24日晨, 日军第六师团配属之野战重炮兵第二旅团进入保定附近, 开始以重炮轰击城墙, 西北角城墙被轰塌。9时45分, 日军第六师团以战车部队为先导, 从缺口猛攻入城内, 与我守军展开巷战。11时, 我守军第二师在第四十七师的接应下, 由城南部撤出战斗, 退向清苑县张登、温仁一带。午后, 保定城被敌第六师团攻占。9月25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乘火车到达保定, 将其司令部设于河北省政府 (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院内。</p> <p class="ql-block">这次日军进攻保定, 共动用3个师团, 140余辆坦克、装甲车, 260余门火炮, 60余架轻、重轰炸机, 向我守军阵地进行猛烈的进攻。我国守军为了抵御侵略, 与之进行顽强的战斗, 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日军自承参战兵力为88500人, 被我守军击毙1488人, 重伤4000人以上。我参战部队伤亡约两万余人。其中第二十六路军和第五十二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伤亡尤为严重。在南撤时, 第二师和第二十五师战斗兵员所剩不满3000人。其战况之激烈, 正如《大公报》记者所说:“ (保定城垣保卫战) 抗战之激烈, 牺牲之悲壮, 在平汉线为最甚。”三、保定会战为何失败?保定会战的失败, 给人们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论其失败的原因, 也是多种多样的。</p> <p class="ql-block">首先, 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缺乏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无法应付急剧变化的形势。地处抗日最前线的河北省没有必要的军事设施。当平津失守后, 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根据参战部队的要求, 准备把国民党中央空军用于河北, 但河北境内竟然没有一个军用飞机场及所需的油弹准备。华北地区只有太原一个飞机场, 而根据当时的飞机性能, 无法从太原飞往这一地区作战。国民党部队武器装备十分落后, 被视为杂牌的原西北军、东北军等武器装备则更加落后, 一般只配备步枪、刺刀、手榴弹“三大件”。保定会战开始以后, 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曾把配备有先进火炮的炮七团和战车防御炮两营派往河北前线, 但蒋介石又于8月3日明确指示“炮七团位置应在保定或高阳附近, 切勿置于最前线”, 而战车防御炮部队“令其暂时集中于石家庄附近地区, 但须疏散为要”。此时, 战事正在房山、琉璃河一线激烈进行, 这些先进武器放置在远离前线的后方, 能发挥什么作用?其次, 作战指导思想保守陈旧, 指挥系统层次重叠, 不适应作战要求。在这次会战中, 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不是充分利用我守军在地理、人数上的优势, 机动灵活的与日军展开阵地战, 而是沿用了过去内战时期的做法, 以单纯的阵地式防守为主要作战手段。在8月20日制定的《第一战区作战指导计划》第七条“部队配置与工事构筑”中指出:“各部队无论其任务为防守或机动, 务求疏散之配置, 必须利用地形构筑工事, 以达到步步为营能攻能守之要求, 而增强国军之强韧性。”依据这一指导原则, 战役指挥者把10余万大军分成3条防线, 部署在东西近200公里, 南北100公里的广阔地域上, 与日军集中优势兵力, 突击一点, 穿插迂回的作战方法相对比, 失败是无疑问的。在《大公报》记者写的评论中指出:“在战略上, 也非变更不可。过去, 各军奉到的命令, 只是死守。但因敌人之长, 长在炮火, 而我之弱, 弱在炮火, 我军死守, 敌军正可以发挥其所长, 其结果遂使我军死守变成了守死。”</p> <p class="ql-block">第三, 参战将领各有各的想法, 部队内部派系林立。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之争由来已久, 明争暗斗无时不在。国民党最高当局是这样, 各参战部队长官也是如此。在军政部长何应钦7月22日致刘峙的电报中, 明确要求“旧东北军系以军为单位分割使用”, 防止其成为新的军事集团。在平津失陷前夕, 各路大军云集保定准备北上, 而平津最高军政负责人宋哲元却怕被中央军抢了自己的地盘, 多次致电南京, 要求“可否转请暂令准备北上各部, 在原防集结待命”。而负会战指挥全责的刘峙却秉承蒋介石“排斥异己”的一贯做法, 把西北军旧部第二十六路军等放在最前线的房山、琉璃河一线, 把川军的第三军等放在涞水、高碑店、新城一线, 却把中央军放在远离前线的满城、保定、漕河一线。当第二十六路军在前线与日军苦战一个半月的时间里, 刘峙却坐在保定视而不见, 不派一兵一卒增援。8月22日, 日军一部2000余人突破我军漕河防线, 此时保定城内外有第五十二军, 满城方面有第十七师。如果刘峙能立即组织部队围歼, 此股敌军即可被消灭。而刘峙不但没有作出任何有利战局的决定, 反而于第二天率先离开保定南逃。而防守固安一带的东北军旧部第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 为保全自己的实力, 擅自撤离防区, 使日军在无人抵抗的情况下渡过永定河, 对前线守军造成腹背受敌的困难局面。另外, 国民党军队的情报工作落后, 不能及时掌握敌人的动态, 把握消灭敌军的机会。如日军第六师团渡过永定河陷于大片积水区后, 其对外联系中断, 重武器无法发挥作用。此时若能及时掌握这一情报, 完全可以组织部队将其歼灭。</p> <p class="ql-block">保定会战虽然已成为历史, 但其中不乏值得人们深思之处。那些在保定会战中流血牺牲的爱国将士, 用他们的热血唤起了民众, 浇灌了民族之花, 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p>